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年友友们出的题目,侧重关爱自己的主题比较多。无论是好好活着,还是喜欢自己,还是要静心,如何做到不焦虑等等,都无一例外地从关注写作回归到关注自身这个维度。
过去的一年,大家参与到日更打卡中,更多的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才能提升水平,在工作生活之外如何分配好写作时间等等,这些困惑时时缠绕着大家,并形成了较大的阻碍,以至于一部分人坚持不下去,渐渐退出了打卡队伍。
想想也正常,出发时,我们都是怀着同样美好的期待与愿望,但走着走着才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些无法逾越的鸿沟,是需要我们去面对,去跨越。离开,有不同的理由;留下,只有一个信念:坚持。
每个人一生的追求很多,甚至在某个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有些热爱,却是刻在骨子里的。就像在平台坚持认真写作的人,默默耕耘,只管过程,不问结果。我常想,一件事,哪怕最初只是被迫而为,一旦成为习惯,成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定是有热爱的成分在内了,否则,就算再自律,恐怕也不那么容易坚持。尤其是像结果未知,收益聊胜于无,一不小心还会熬夜伤身累目的写作爱好,必定是写着写着就爱到骨子里了。
我们常常以“不为五斗米折腰”来赞扬人的清高与骨气,试问我们自己,在现实面前能做到吗?也许正因为它难得,才被人们津津乐道地吹捧。
夸别人容易,让自己践行实难。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生活不易,当你衣食无忧时,不要笑话他人为一毛钱的计较。不禁又想到了昨天写过的那句话,“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永远也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别人,更不要以自己的个人观念去主宰他人。
你不是鱼,又怎懂得鱼的悲欢?它在水里流泪,只是你看不见。
似乎有点跑题,回到主题上来,喜欢自己、爱自己,你会怎么做?
女儿闲置下来的钢琴一直是家里昂贵的摆设,因为要搬家了,搬运费最少500元,搬到新家也只是挪个位子继续摆着。在业主群里发了条处置的信息,很快就有意向业主上门来看。
她来之前,我猜她是为孩子买一个二手钢琴练手,见过面才知道,她是自己买,学钢琴一年多了,入门是拿电钢琴练手,现在想买台钢琴继续练。聊天中,也了解到她跟我同年,在陪读时对弹钢琴产生了兴趣,便报了班去学,现在也算是入门了。
听完她的情况,我内心泛起了一阵波澜。女儿上大学那年,我也动了学钢琴的念头,把当年女儿学习的琴谱拿出来,按照当初老师教的方法照着练了几天,慢慢因为感到难,便失去兴趣,不了了之。
如果当时我报了班,跟着老师去学,会不会也像她一样真正爱上弹钢琴呢?说不好,但一定比自己摸索要强得多。
这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哪怕是业余兴趣,也要舍得投资。
不花钱能成才的,只有少数天赋异禀,聪慧过人的;大多数人还得让师傅带进门,再修自己的行。
一直宣称好好活着,好好爱自己。其实也只是说说而已。为自己多花一点钱都觉得是浪费,谈什么爱自己?
年轻时,为了提能力,会舍得投入一些学习培训费用;人过中年,健康必须提上日程,即使再舍不得,也必须要投入。房子旧了,可以重新装修;车子坏了,可以换个零件,唯有身体的零部件,除了原装,替代品难寻。千万别把房子、车子保养得漂漂亮亮,而忘记了保养自己的身体。
为了健康的投资,该花就花,要相信,花了钱肯定有回报。
有个同事,对身体健康特别重视,但不喜欢户外运动,于是选择了练瑜伽,一直坚持请私教上门一对一教学,效果相当明显;另外一个也喜欢瑜伽的同事,却不舍得投入,跟着单位的兴趣小组每周上一次大课,偶尔还缺一两次课,显然没什么收获,反而把一腔热情给练没了。
人的惰性始终是存在的,各种免费运动教程不少,虽算不上体系化,解决一些基本需求完全没问题,但试问,你的手机里是不是保存了一堆免费教程,你有想过练起来吗?反正我做不到,不投入便不会重视。
如果真的喜欢一个项目,比如书法、画画什么的,或者舞蹈、乐器,还得找个专业的老师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才有可能把这门特长掌握下来。我认识的一个小姐姐,每次在她的文章中都会插入她自己的画,赏心悦目的。听说她就是在退休前开始报名开始学习的,短短的时间内,她就画得很专业了,在我眼里,俨然就是画家的作品。
倘若她也想我当初意欲学钢琴一样,只自己一顿乱涂乱画,很可能早就停手了。毕竟每一种技艺,都不是那么容易能自学成才的。
想想自己,基本都是败在舍不得投入上。买了字帖自己练书法,半年多时间就放弃了;买了颜料学国画,几个月后也放弃了;钢琴更不用说了,几天后就再没想过了;再回到写作上,也是如此,不学习,不思考,一年下来,除了一堆文字垃圾,整体水平还在原地,很多流水账文字甚至达不到过去的水准。
要学会对自己好,消费观先要改变,舍得在自己喜欢的事上投入,无论有用无用,自己开心就好!
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到,想做的事为何不在能力范围内满足自己呢?
诗人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为什么不让自己感到幸福呢?明明你自己是可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