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一一儿时过的那样有滋有味的年(上)
岁月如梭,一晃就到了农历新年边上了,现在人年纪大了,生活好了,对过年也没有多少兴致了,甚至还有些叹息这飞逝太快的时光。但到了这年边上,大家的注意力逐渐都在往过年这边转,简书还开展了“儿时年味浓"的征文,商家早就打响了年货促销战,商场里面红红的春联、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小猪在笑迎四方的商贾。听觉视觉的冲击还真是勾起了我儿时过年的那些历历往事。
中秋过后就 盼年
我的儿时是上世纪的六十年代,那时候国家物质十分匮乏,群众生活比较艰苦,在农村还经常还吃不饱饭。但每逢过年,家家户户会倾其所有的所有,总是让那个年过得热热闹闹的。
平日里生活的异常艰苦,年年过年人们人为营造短暂十来天贵族般的生活,懵懂天真的少年,这就一心奢望着那个年,社会上就有了“小孩望过年"这么一说,身为人父人母的大人到了年底就有了压力,为了自家的孩子能过个好年,千方百计要多弄点钱,要多置办些年货,不然这年关怎么过哟。我儿时盼望过年,大约是从过完中秋节就开始了,菜饭藕饭吃着吃着,心里就发嘈了,就想着要吃好的东西了,也就掰着指头盼过年了。
刚进入冬夭,看见父亲利用出工间隙挖些大树蔸回来时,就会跑上去问,“这是过年烧的吧",父亲回筨“是的“,这都一阵欢喜。队上分回一些糯谷,这就暗生喜悦,认定这是过年打糯米粑粑用的了,问都不用问了。
离过年越近显得日了还越长了,一天一天望不到黑,一门心思盼望日子快一点过,夜里还会经常在梦中吃着满桌子吃不完的美食,口水满嘴外溢,幸福满留心间,早上醒来枕头都流湿了一大片。
忙年也是不轻闲
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其实,在我的家乡湖南北部农村,过了“冬至"节就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一般农户就开始宰杀年猪,腌制腊肉。因为一年中到冬至这时节,气温也到了相对最低的阶段,腌制的腊肉风味最好。
那时农村生活很困难,一个生产队三十多个户"冬至"能杀个年猪的就那么二三个户。我们家是队里更困难的户,我儿时家里好像从未杀过年猪。有时家里也会到杀猪户中买点猪肉,腌二块腊肉,多数年份没腌过腊肉。
我那时到湖边上用推杠子捞鱼虾,有时捞回个把二个半斤八两的鲫鱼,我母亲总是把这鱼用盐好晒干,说是留着过年时吃,这也算在开始置办年货。慢慢积攒,有得半月之余,门前也就晒上了一竹竿大小不等的腊鱼,望着这些的腊鱼心中的年味也在渐渐地浓。
记得我们家真正忙年每年是从腊月十七十八左右开始的,我母亲放假可不出集体工了,这忙年阵式也就拉开了。
先是利用睛好天气洗呀、晒呀。哟,洗那几床纹帐还蛮费力的,我母亲提水,我在脚盆里踩,第一遍第二遍都是流出的酱油一样的黑水,三遍五遍流出的水是清水了,这才拿到堤坡野草厚一点的地方晒着。
洗完了该洗的,那就要做粑粑了,我家分到的糯谷不多,做的糯米粑粑就少。为了春耕时节有吃的东西,我家就会在房前屋后种一些高梁,用高梁做粑粑就难多了,先天要用冷水把高梁米泡发,再用石磨子磨浆。我那时推石磨真的推伤了神,十多岁的年纪一推就是一天,推得磨转头也转的,有时我大妹也来搭把手,二个人一起推,母亲就专门喂磨,把高粱带点水放入石磨心。石磨磨好高梁浆还要用白土布包好,然后放在干草木灰中把高梁浆吸得六成干备用。
那时做年粑一般选在夜里,父亲会叫上几个邻居,上半夜先做高梁粑粑,下半夜再做糯米粑粑,过了半夜来白吃糯米饭的人少一些。
紧接着还要攮豆煎子、打干子(做豆腐)、熬糖、打米豆腐,这些我母亲都会做的,不需要请任何师傅指导。哟,还要炒沙碗豆、炒荫米子炮儿、炒芝麻黄豆等,这些的炒货,有的是过年直接吃或待客用,有些是切糖用的。
到了腊月二十三,还要打堂渣灰、祭灶神。说是打扫了屋里所有的灰尘, 冼去了墙上面各路神仙一年画上的不好的东西,好过清静的年。祭灶神是求灶神来年多给家里带来好吃的东西。
啊,前一阵子没请裁缝师傅做新衣的,这得抓紧时间去请,不然过年会没新衣服穿了。年景好,我母亲会让裁缝师傅给我们做新棉衣过年穿,年景不好,就每人做一件罩衣罩在旧棉袄上。
到了二十六七,父母要把自家菜园里的菜挑到保河堤集镇上去买,回来会带一些铁锅、碗、盆等一些日杂用品,也会给我们买些发饼之类吃的东西。
到了腊月二十九,这一清早父母就会带上所有的计划票证去供销合作社设在自己大队的综合商店,有几年我也跟着去了,哎呀,一早商店就人声鼎沸的,那个柜台前都是成堆的人,买样东西挤都挤不进去,打齐年货要到下午三四点,这时人已饿得快不行了,我就偷偷打开母亲买的些到亲戚家拜年用的包壳子(礼品),每个里面偷吃一点点。这趟打年货是倾其了家里所有家当,买回的有猪肉、红糖、粉丝、茶叶、盐、煤油、火柴、鞭炮、春联、拜年的礼包等等十几样,父亲要挑两个半箩筐的。
年到三十味最浓
到了腊月三十,真正的过年就开始了,南来北往赶着回家过年的人们,三十也到基本上到家了。
清晨四五点钟,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此起彼伏响过不停,这是讲长沙话的南乡人在吃团年饭,他们是吃天亮饭,意味着越吃越亮,新年一定会比旧年强。我们西乡人(本地人)都是在中午吃团年饭。
年饭好吃做起来难,十几大碗还是挺难做的,天没亮父母亲就爬起来,杀鸡、剖鱼、洗猪肉,准备其它食材,特别是杀鸡要杀好几只的,正月间一般是不杀生的,必须先杀两只鸡放着待客用。
到了中午时分,我母亲才把一堆桌子菜做好:一钵子土鸡、一钵新鲜鱼、两碗猪肉(瘦肉与肥肉分开做的)、一碗猪肉糯米丸子、一碗腊鱼、一碗油炸藕丸子、一碗煎干子、一碗煎米豆腐、一碗肉骨头炖萝卜、一碗清炒大白菜。最差的年景我母亲都要做上这十二道菜的。好的年景,还有腊猪肉、腊牛肉、腊野鸭、炒猪肝等,十七八个菜,那四方大桌子摆都摆不下。一家人围着一起团年饭之前要放上一封300或500响的鞭炮,再要请忘人(家里过世的人)吃饭喝茶。这些的仪式完了之后才能开始吃,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 这一吃就是一个多小时,年饭讲究的是慢慢地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吃团年饭的鞭炮声一响,这过年就进入了高潮,年味也就到了最浓时。吃着满大桌吃都吃不完的美食,每年才有一次的大餐,孩子们欢喜溢满脸上眉间,大人们喜在心里。孩子们奢望天天能吃上这些的美食,大人们在想着来年的丰收、家人的平安。
吃完团年饭,就要贴春联,记得那时正值"文革”时期,春联的政治色彩比较浓厚。一般大门两边贴的是"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全靠毛主席”横批是“毛主席万岁“;也有的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横批是“革命到底"。堂屋正面贴毛主席画像,两边贴对联,对联都是“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横批是"一心向党"。
年三十晚上,还有一台重头戏是守岁。每家每户会把最大的树蔸留到三十晚上烧,这个大树蔸叫“冲火蔸"。俗话说的是“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三十的火烧得越大遇示来年越红火。一家人都穿着新衣服,围着火坑烤火,父母也会讲些往事,妹妹们也会唱些语录歌,还会背些毛主席语录,到了十来点的样子,妹妹们吃了火坑里砂罐煨的鸡蛋红枣就睡觉了,父母和我还要继续守着,闹钟叫响十二点,我母亲马上喊道,快去放鞭子,因为全队就一个小闹钟放在我家里(我父亲是队长)。
噼啪噼啪,接着鞭炮声就一阵阵的响起,旧的一年终于送走了,新的美好的充满希望的一年开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