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学习?荀子讲的很清楚,学习分三个阶段,从“小人”变成“士人”,再从“士人”成为“君子”,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成为“圣人”。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君子之学”、“圣人之学”,就是学习做人的学问。学习是为了完善自身,而不仅仅是做文章的学问。显然学习的目的决定了学习的内容,荀子开出了明确的书单,那就是《诗经》、《尚书》、《乐经》和《春秋》,还有“礼",礼的范围比较广,从后世流传的著作来看,《周礼》和《仪礼》应该是最主要的代表作,可能还有其他的著作。
四、学习之义:成为君子和圣人
学习应该从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我告诉你们:如果列举学习的内容,应该从背诵诗书乐春秋等经典起步,最后读懂理解礼法规范制度;从学习的意义上讲,应该先努力成为“士”,最终成为圣人。只有真正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得其门径,渐入佳境,学习只有到了死亡才会停止,有生之年学无止境!学习的内容是有限的,但学习做人(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则时时刻刻不能放弃。只有坚持学习,才能配得上做人,否则就是禽兽。
《尚书》是执政履职的大纲,《诗经》达到了音韵中正和谐的最高境界,“礼”是辨别是非的根本制度和言行规范的纲领。因此学习的内容到“礼”就是终点了,“礼”是道和德的顶点。“礼”对言行举止的规范是非常严谨庄重的,“乐经”中正和谐,《诗经》和《尚书》内容广博,《春秋》微言大义,诗书礼乐春秋把世间的道理都讲完了。
君子治学,从耳朵听进去,深入到内心,遍布四肢百骸,一举一动都遵循先王之道。因此他们细微的言行,都是普通人效法的榜样。小人治学,耳朵进,嘴巴出。嘴巴和耳朵之间只不过四寸的距离,中间完全没有消化吸收,怎么可能完善整个身体呢?以前的人为自己学习,在学习中完善自己;现在的人为别人学,学习仅仅是为了炫耀学问。
别人没向你请教,却急于要教诲别人,这是自以为是。别人问一个问题,你却回答两个问题,这是啰嗦。自以为是和啰嗦都是不对的,都是好为人师,炫耀学问的表现。君子应该像敲钟的回声一样,别人问什么,就中肯地答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