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贵州写个故事 】高山上的乡味

作者: 隋云 | 来源:发表于2016-11-05 15:01 被阅读317次
传火 我的家在贵州习水一个小镇上,小镇海拔有一千多米。一进入十一月份,常常是山下一片晴好,山上烟雾缭绕,犹如与世隔绝的仙境。高处不胜寒,寒冷让人早早地就开始准备冬眠的暖身装备,而我最喜欢的就是柴火。

烧柴火要去十几公里外的四舅家。那里是个小村庄,出门见山,有溪流过,村民仍以农业为生,每家都有山林,所以家家有土灶头,用于煮猪食和煮饭。乡下不比城里,城里新鲜玩意儿多,旅游景点多,所以招待客人也就花样百出,而乡下就显得单调些。四舅家的经典活动就是打糍粑,有一次过年远在云南的亲戚回来,四舅给他们打糍粑,大家都很开心,吃了不少还带走不少,于是每次有人回来就会打糍粑。

这次五舅开车带着一家人回来看外公,四舅家又要打糍粑,表姐打电话叫我去玩,我正好在家没事干,就去蹭吃。因我比较怕冷,这个活动我最喜欢的就是添柴。待表姐升起灶火,我就抱一把如碗粗细的干树枝,夹杂一些松林掉的松枝,坐在大灶头前开始工作。添松枝时令人最兴奋,火势很旺,整个灶膛充满了火光,还伴着吱吱的响声,热气盈满全身,让我十分满足。灶上放着一口大锅,锅里放着一个大木蒸子,里面是十月收割的新糯米。我负责看着火和木蒸子,木蒸子开始冒气就要叫舅娘来翻一次米饭,以免蒸的太干。

添柴太无趣,但有美食就不一样。我会在土灶里掏几个灰坑,把土豆埋进去,隔三五分钟翻一次,直到尖树枝能刺穿土豆才掏出来。柴火烧的土豆别看黑黢黢的,皮上都是灰,馅吃起来特别香,金黄的颜色,腾腾的热气,咬一口,唇齿间满满的原生土豆味,让人久吃不厌。我掏出几个拿到客厅给亲人们吃,他们一看到我就开始笑,笑得我莫名其妙。我跑去镜子前一照,不自觉地笑出了声。只见镜子里的我头上沾满灶里飘出的灰屑,嘴边糊一圈刮土豆留下的黑色炭屑。等我擦净嘴走过去看他们时,我也咯咯笑出了声,他们的嘴上也抹了黑。城里人到乡下,只有抛弃太多讲究才能玩的自在。

打糍粑 待蒸子里的糯米熟了,就要趁热打糍粑。四舅娘将蒸子里的饭哗啦一下倒进石槽里,一股热气扑面袭来,遇冷变成一层薄雾。此刻四舅已经提起面碗粗的长圆木棒一下一下狠狠砸在槽里的米饭上,四舅穿着一件宽松的迷彩外套,袖口挽起,他双手握棒,捶下去手上青筋突起,但脸上看起来很轻松。看着舅舅打糍粑似毫不费力,我和表哥都跃跃欲试,我拿过去使出吃奶的劲儿用力砸,打不过几下就感觉吃力,速度就降下来,打下去也打不碎几颗米。圆木棒有1米来长,看起来轻巧,拿在手里却有些重量。表哥亦是没能坚持多久,我们出了一通汗水,但还是被舅舅嫌弃。他接过去棒继续砸着,我俩相视一笑,又转而拍视频,我说:“四舅,我给你录个视频发网上,你就成明星了。”四舅乐个不停。

打糍粑讲究速度,要趁热打散,冷了就粘作一团,硬邦邦的打不动。舅舅打糍粑快、准、狠,用力均匀,节奏紧凑。他打的糍粑细看还是有一些米粒,但并不影响口感。米饭打细后,四舅娘拿出盛有米面的大簸箕,把石槽里粘作一团的糍粑抬进去,揪一团下来,搓成圆圆的如饭碗大小的小糍粑,再扔进簸箕让它打个滚儿,糍粑就穿了一件薄薄的米面轻衫。五舅娘也去帮忙,两人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揪出一簸箕穿衣的糍粑。灶头的火此刻还不能熄灭,要留下带火光的木炭。表姐将锅擦干,炒半升黄豆,再用石磨磨出黄豆面。搓好的糍粑冷硬,还不能吃,要在干锅里烤,烤的皮胀起来,变的胖胖的,这时再拿出豆腐乳、蜂蜜和加盐或加糖的黄豆面作酱。为了消除糯米的甜腻,四舅去园子里摘一把青菜煮白汤,配一碗辣子蘸水。蔬菜煮汤配辣子,是贵州人最爱的一道菜。在云南待了二十多年,那边不喜辣,五舅却戒不掉贵州的辣子蘸水。

加了野菜的糍粑

我吃糍粑喜欢用铁勺在边上戳一个口子,将黄豆面灌进去,每一口都溢满黄豆的香味。也有装豆腐乳的,揪团蘸蜂蜜的,大家吃的不亦乐乎。但平时街上卖的糍粑我不怎么吃,吃起来太腻,五舅娘也说云南的糍粑没有老家的好吃,听得四舅娘哈哈笑。舅舅们会陪着外公喝一盅,一口习酒一口糍粑再一口青菜,拉拉家常,嘘寒问暖,虽看起来寒酸,但每一口都充斥着快乐。

五舅回来时,四舅正在砌院坝,要去河里背石头,五舅在外是个小老板,到老家俨然一个农民,换身迷彩也跟着背石头。四舅家除了打糍粑,还会做豆腐。做豆腐很繁琐,要用石磨磨黄豆,要煮要点卤水,要滤干要切块。不过自己做的豆浆加豆皮是极好喝的。自家种的青菜打成菜豆花,调一盘佐料齐全的胡辣子,再到玻璃罐里捡几个泡过的野蒜,吃一口野蒜,感觉嘴巴在呐喊,整个味蕾都苏醒了,再吃一口菜豆花,香嫩可口,十分享受。再来一盘干辣椒混着折耳根炒的腊肉,真真是生无所憾。

五舅走时,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都是贵州亲戚送的新米、白菜、腊肉、豆腐、干辣椒和封好的糍粑,让他带去给那边的亲戚朋友尝尝,没有值钱的,但乡味和亲人的心意都在里面。

相关文章

  • 【为贵州写个故事 】高山上的乡味

    烧柴火要去十几公里外的四舅家。那里是个小村庄,出门见山,有溪流过,村民仍以农业为生,每家都有山林,所以家家有土灶头...

  • 为贵州写个故事-家乡

    在广州生活两年,我已经快忘了贵州的山,贵州的水,贵州的人,还有我那位于贵州的家乡,贵州安顺周边的一座小镇,一座七...

  • 为贵州写个故事~记住乡愁

    乡愁是酒,却醉不到亲人的牵挂。 乡愁是水,流淌的是游子的思念。 乡愁是慈母手中那条线,缝缝补补还那么好看。 乡愁是...

  • 为贵州写个故事……苗寨印象

    每次去贵州苗寨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每次回来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使我更加眷念和向往贵州那种华丽词语也无法表达出的自然...

  • 『为贵州写个故事』老家的雾

    说起来,老家的雾稀松平常得很。远不像断桥的糊辣椒那么飘香四溢,没有坝陵河大桥的雄伟壮阔,她就像一位慵懒的少女,懒懒...

  • 为贵州写个故事|待我卖了粮

    老张坐在门口的台阶上,手提着自己的烟杆,却没有心思咂上两口。 房子是新修的,也就是在原来老房子的基础上再加盖了一层...

  • 【为贵州写个故事】七星传说

    家乡的桥是我童年里的一个传说。它拥有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名字,叫七星桥。 老人常常对小孩儿说起关于七星桥的传言。相传在...

  • 为贵州写个故事……梦回安顺,梦回双阳

    我对安顺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上世纪60年代轰轰烈烈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中,父母带着年幼的我们姐弟三人由富庶的江...

  • 【为贵州写个故事】思念你,在镇远

    古城的风格外的清冽,刚下车就沿着舞阳河畔一路走下去,有故事的小店,小镇的风情,…… 最后我在一家临河的咖啡小店坐了...

  • 为贵州写个故事:贵阳行之小吃篇

    贵阳行之小吃篇 每到一个地方,我并不是一个追寻美食的行者,美食美则美矣,如果不对我的胃口便不能在我这里被称之为美食...

网友评论

  • i小森:哇,喜欢吃的野菜糍粑
    隋云:@i小森 :kissing_heart::kissing_heart:原滋原味
  • daa6e1344248:糍粑和酥麻
    daa6e1344248:又是一道家乡菜
    隋云:@_小凌 其实我最爱折耳根炒腊肉,真的不能更好吃:yum::yum:
  • 长街柳影:四舅家的经典曲目就是打糍粑。这里曲目一词值得商榷,毕竟曲目仍是多指音乐,放在这里,我觉得是滥用了。
    火势一下膨胀。个人觉得用膨胀的用法不妥,可能还是老老实实地用旺盛或猛烈之类的词更贴切。

    糍粑的做法似乎有点像打年糕,看着好想吃,配几幅图会更好:smile:
    隋云:@长街柳影 好哒,有图有真相:yum:已加图,只是不太清晰:stuck_out_tongue:
  • 笺言儿:而且习水和我们那里蛮近的
  • 笺言儿:好几年没有这样了,现在没有了以前的那个味道,满心期待的站在叔叔伯伯的旁边,就只为等待那几个糍粑!
    笺言儿:现在到没有了,都好久没吃了
    隋云:@笺言儿 我们家一直保留着,人多吃起来香:yum:
  • 罕斯:沾满花生碎的糍粑,一口香!
    隋云:@罕斯 没有花生:joy:没吃过,下次买回去尝尝:yum:
  • 黄小凯:贵州好
    隋云:@黄小凯 云贵川是一家:relaxed:
  • 欧阳小川:互相关注 互相喜欢。加油
    欧阳小川: @隋云 互勉!
    隋云:@欧阳小川 谢谢:kissing_heart:
  • 林林语录:我们离的很近😀
    隋云:@藏青色灯心絨 很近:stuck_out_tongue::stuck_out_tongue:
    林林语录: @隋云 四川二郎镇
    隋云:@藏青色灯心絨 在哪儿?:heart_eyes:
  • 林小万:棒棒的
    隋云:@林小万 谢谢:kissing_heart::kissing_heart:

本文标题:【为贵州写个故事 】高山上的乡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ccg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