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为、事、味,均作动词。为,干,作为;事,做事;味,品尝美味,指吃饭。干什么大事,是为了今后不需要在干这个;做什么事情,是为了以后不需要做此事;吃什么,是为了饱肚子,而非韵味、满足口腹之欲,不需要三餐劳碌。
“为无为。”所为的可能是比较大的事。比如治病。吃药治病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不需要吃药、治疗。正心态、调饮食、勤锻炼,以此疗已病、治未病,才是正确之举。如果身心泡在药罐子里,是药三分毒,于身体无益;心里想着病了,真地如愿以偿:岂不冤哉?
又如扶贫。扶贫是为了帮助人摆脱贫困,目标是脱贫,而非不断地输血,扶得没完没了。不分对象一味地输血,会助长被帮扶对象的惰性、依赖性,只会越帮越贫、永远无法脱贫。比物质贫困更可怕的是精神贫困,精神贫困会导致并加深物质贫困。所以,要在“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第三章)上用力,全面提升扶助对象的心灵品质,改变其家庭精神风貌,断其贫困之根,续其富有之源。
“事无事。”所做的是比较小的事情。如工作、赚钱。年轻的时候,上班、工作,目的是为了老年时可以不需要工作,可以安享晚年。上班、工作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赚钱也是如此,它只是手段、过程,而非终极的目的。赚了一定的钱,能维持个人及家庭的生计,能基本保证子女教育支出,养老保险也买了,也就不需要再忙忙碌碌、拼死拼活去赚钱了。好好休养,好好学习,做些有益家庭、社会的事情,身心安泰、无病无恙,就赚了一笔不小的健康钱;再则,你不赚钱,你儿孙还可赚,说不定比你赚得还要多。
“味无味。”讲的更小更具体。吃饭、吃东西,吃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目的是饱肚子、补充生命能量。而世人似乎把它颠倒了,吃成了目的,饱口腹之欲成了目的,真正的目的充饥、补能倒还被丢在一边。结果是为了获得三餐忙着赚钱、为了搞熟三餐忙个不停,为了消化三餐忙坏了身体,真的划不来。
老子此处告诫我们,为人处世、修齐治平,不管事大事小,不可糊里糊涂、一团乱麻,目的不明、本末倒置,乱兵上阵、乱搞一气;一定要明明白白、简简单单,目的明确,手段分明,绝不混淆。否则,如第五十章所言“动之死地”,忙得不亦乐乎,败得一塌糊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