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么好的事儿遇到一本好书不容易。
这是中国人写的关于阅读的一本好书,这本书的写作手法非常特别,引用很多文学作品当中的原文,作为自己文章思想主干展开的案例。
读书,这么好的事儿作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种写作方式,一种在已经存在的书中,从其他人那里寻找自己的认同的情趣,更是一种致敬的方式:向读过的书,向那些书的作者致敬。
读书真的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
大学者钱钟书和杨绛先生曾下放到河南的一个地方劳动。
有一天,杨绛指着窝棚说:给咱们这样一个窝棚,咱们就住下行吗?
钱钟书认真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物质享受可以不要,但没有书却不好过日子。这个非常朴素的故事,朴素的把读书视为人的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事情。
人活着过日子,读书是其中多么自然的事情,就像生活中享受阳光一样自然。而一旦缺少了这自然的事情,活着其实是不一样的,活着过日子也是不一样的过日子。
书中像这样引用故事阐述自己观点的内容比比皆是,内容有趣,引人思考。
比如作者将书分成三类。
第3类是怎么读也读不懂的书。
这样的书,读了也是白读,不如暂时放在一边。
第1类是一看就能懂的书。
这一类书读起来很轻松很快乐。读完了,没有什么理解上的障碍。
这说明作者认知和你的差不多,作者思考内容和方式、能力没有超出你多少。作者的想象和你想象,也不存在多大的区别,甚至作者叙述也符合你的习惯。
这样的书读过之后就要问问自己:从书中获得了什么,理解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没有?想象力受到刺激和启发没有?读这本书和没读有没有一点点不一样?
作者认为读一看就懂的书,很难获得突破和提高,如果只为了找书中的认同,满足自己内心的需要,就浪费了读书和读书的时间。
第2类的书是有些地方读得懂,有些地方读不懂。
也就是说这些书超出自己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
读这样的书,就遇到了挑战,这些挑战会让自己紧张和兴奋。
因为这样的书,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启迪自己想象能力。
作者说阅读高于自己已有水平的书,就像在向高明的人请教。
不断的阅读那些自己不太懂的书,让自己面临挑战。
坚持积累和提高。在若干时间积累之后,再回头看那些没读懂的书,没准你会发现这本书很容易懂嘛?到那个时候,你和当初的你已经不一样了。
读书的目的,不是知道很多东西,而是受到启发、学会理解和想象。
所以读书不要停留在接收和记住信息。
读书也不在数量取胜,要多读好书,有质量、有价值的书。
读书这么好的事儿,愿我们大家都能坚持阅读,读那些提高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读不太懂的书!
读书,这么好的事儿作者:春雨
日期:2019.8.3
地点:书房
春雨每天一本书的第43天持续更新!
【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百幅计划:73/30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