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469552/629ea1ab4bc2ae4b.jpg)
为政篇2.8
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孝道。孔子道:“儿子在父母前经常有愉悦的容色,是件难事。遇到事情,年轻人效劳;有酒有肴,让年长的人吃喝,难道这竟可认为是孝吗?
亮言:
孔子讲孝道,为什么会放在《论语》的【为政篇】呢?难道孝道和做官有关系嘛?
在儒家里,是有的。
我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讲一个人想要去做官,但是拿不准自己适不适合,就跑去问他的哥哥。
“哥哥,你看我能不能做官呀?”。
哥哥问了弟弟一个问题:“如果有人向你的脸上涂了一口唾沫,你如何处理?”
弟弟想了想,“要是以前,我会反口吐他一脸,但现在我不会了,我会把唾液擦掉,依旧笑脸对他。”
弟弟以为自己做的很好了,觉得自己很有胸怀,应该没问题了。
但哥哥讲,“如果你这样做,那你还做不了官。你应该让你脸上的唾液自然风干,当做没有事发生过一样。"
弟弟顿时错愕。
这是晚晴名臣曾国藩和六弟曾国华的故事。
根据这个故事我们看到,如果你要去做官,内心的平和程度是要求很强的,要做到波澜不惊。
弟弟说的那个境界,其实也不错了,但那是对大多数普通的事情来讲,如果是对从政做官这样的事,那还是太表面了。你动手去擦你脸上的唾液,说明你还是被别人对你的行为所干扰了,你的心智已有触动,你虽然笑脸对他,充其量说明你是一个乐观的人而已。
但哥哥讲的那个境界,是一个做大事的境界。他不会因为一些旁支小事,就触动自己的心智。那是他心中非常清楚自己的状况,才可以心如止水。
孝道与做官也是一样,做官考验的是人的内心,孝道考验的也是人的内心。
孔子说:“色难”。年轻人帮着父母去做事,有好吃东西想着父母吃,这当然是孝道。但他和对待父母时常有愉悦的面容,那还是差太多了。
很多子女都是“咬牙切齿”去尽孝道的,觉得父母真是自己的累赘,自己为父母牺牲好多。
那你还不如不尽孝道的好,你那个难看的脸色给谁看?
给父母嘛? 给孩子嘛?
完全没有必要。
我们心里要明白,如果你做一件事情,内心是抵触的,在做的途中,不光你会感觉痛苦,周围的人也会感觉痛苦。换一件事情,如果你内心是非常愿意的,在做的途中,不光你会很开心,周围的人也会感觉到很开心。
孝道是一种感恩和报答。因为我们小的时候,爸妈是这样照顾我们的,给我们吃饭,给我们讲故事,给我们钱花。当父母老了,他与这个世界已经慢慢的脱节,很多东西已经搞不清楚,他能指望的人,说到底只有你了。如果你对他好,他会很开心。你对他不好,他也会体谅你,一定是生活太不容易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不知道你是否有所触动,记住父母曾为你风雨不折的那个感觉,那个良知就是你尽孝的标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