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弄墨,尚能附庸风雅;文人动武,却只有斯文扫地。这种观念始自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王嗣宗,汾州人。太祖时举进士,与赵昌言争状元于殿前。太祖乃命二人手搏,曰:胜者与之。”宋太祖武人出身,想出了一损招,让两个饱读圣贤书的文人,手博决胜。所谓手博者,拳脚PK也。王嗣宗PK胜出,却见耻于士林,为官时有平民见其不拜,还说:“君以手搏狀元耳,何足道也!”后来宋朝文弱而覆,是有道理的。
时代至晚清时,文人感怀伤世,痛惜当时文风民气积弱,不仅文章中刀光剑影,性子也刚烈起来。还是在戊戌变法之前的《时务报》时代,章太炎参与康、梁一派在上海办报。很快矛盾就起来了,根子当然在学术思想的歧异。先是写文章相互斥骂,比如章太炎骂康派为教匪,而康派回骂他为陋儒小狗!最后终于演化为“开片”(群架)。由梁启超等带队,一伙人来到《时务报》,咆哮叫唤,一番拳脚,砸向章太炎和他的朋友们,章也不示弱,予以反击。章太炎的《自订年谱》说那些人来打架,未说梁启超亲与。但据金宏达的《太炎先生》一书说,梁启超还挨了章太炎的一耳光。此事发生后,章太炎便离开上海,移师杭州,上海毕竟是康、梁的地盘。
两个绝代的文化大师PK,想必是章太炎“武值”远胜,他除了打过梁启超,后来还打过黄兴和宋教仁。
章太炎像那时章避难于日本,与刘师培(另一文化大师)和宋教仁同住,刘师培为报纸著文发表,都由宋教仁操办,一批稿费到位,在宋手里多耽误了两天,刘便向章哭诉,章太炎大怒,于门后执棒伏击宋教仁。宋夜里从舞会归家,华服礼帽地进门,章太炎一棍击去,礼帽飞出几尺,大喝:你为何贪污申叔(刘师培的字)的稿费?
不久后,章太炎看到报上黄兴的言论颇为不满,持报对弟子们大骂,正值黄兴来访,章劈面掷出手边的石砚,黄侧头闪过,章便离座扑去厮打。黄兴一代大豪,孔武有力,将章太炎骑压在身下使之动弹不得,章兀自嘶骂不绝,座下弟子无一人敢来营救。最终还是黄兴带着一脸抓痕怒目而去。
清末民国初,正是中国的奇幻时代,异人奇事纷呈。后来畸形时代的文革期间,文人们除了互揭互批,也出现了文化大师钱钟书和邻居打架的事件。事情由钱夫人杨绛在1999年11月的《南方周末》上发表文章透露事件始末:杨绛女士和邻居争执,动手,杨绛咬伤了对方的手指,招致对方夫妇的殴打,钱钟书先生持大棒冲出,“幸亏对方及时举臂招架,板子只落在胳臂肘上。如打中要害,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不想当年的邻居出来澄清,冲突的开始似乎都是杨绛的先出手造成的,而且并未殴打她,钱先生冲出助拳,最终大胜而归。邻居带伤在单位四处叫屈,最终钱氏夫妇搬离单位宿舍躲避了一阵。双方辩词,堪做比较。
大师们的“手谈”,为时代的掌故轶谈添彩,但实在称不上是雅事。能打架打出“雅事”来的仿佛只有熊十力和废名。
有关废名与熊十力“打架”的传闻,坊间版本颇多。2002年《万象》有汤一介先生的一篇文章,文中云:大概在1948年夏日,他们两位都住在原沙滩北大校办松公府的后院,门对门。熊十力写《新唯识论》批评了佛教,而废名信仰佛教,两人常常因此辩论。他们的每次辩论都是声音越辩越高,前院的人员都可以听到,有时甚至动手动脚。这日两人均穿单衣裤,又大辩起来,声音也是越来越大,可忽然万籁俱静,一点声音都没有了,前院人感到奇怪,忙去后院看。一看,原来熊、冯二人互相卡住对方的脖子,都发不出声音了。
其实,熊、冯二人“扭打”之事源自周作人的《怀废名》:“一日废名与熊翁论僧肇,大声争论,忽而静止,则二人已扭打在一处,旋见废名气哄哄的走出,但至次日,乃见废名又来,与熊翁在讨论别的问题矣。”《怀废名》写于1943年,而所记乃是1937年以前的事。
熊、冯二人动手的故事,一路传来:周文是说熊、冯二人“扭打”,汤文则变成了“卡脖子”。另有人说二人是在桌子底下扭成一团。还有人称,打架的时候,熊翁正坐在“马桶”上。扭打之事或许仅此一次,以后多是好事者传为熊、冯二人“三天两头”打架,翌日相聚如常。如此争论学术,倒真有些魏晋古人的风度。(20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