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地球上的星星》,心痛和感动双重交织,前半部分让人心痛得流泪,后半部分让人感动得流泪。
心被狠狠的揪着,脑子里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对的,到底什么是错的?
小伊森的出场充满了乐趣,一个人蹲在水沟边,全神贯注的看着水里的世界,这些所有活的生命仿佛是来自外太空的生物,不断在他的脑海里成像,不停地跳着舞,他被深深吸引。
一个人拿着试卷和院子的小狗嬉戏逗乐,充满了欢乐;不禁让人笑出声来,这就是孩子的世界:简单、纯净、快乐。
脑洞大开的伊森但是伊森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除了他给予自己的这些零星的属于他自己的欢乐,再没有一方净土。
在学校,他是被排挤的,门门功课不及格,无论怎么学还是分不清字母的方向,无论怎么努力,3*9在他的世界里始终等于3,他看着书本,看着自己的作业本,总觉得这些密密麻麻的字像极了一个个精灵,扭动跳舞,他常常望着窗外的世界发呆。
老师们常常大发雷霆,责骂、挨打、体罚,他让个个老师头疼,让他们失望透顶。
在家里,有一个传统严厉的父亲,有一个门门功课第一的哥哥,有一个对他爱恨交加的母亲,而他总是做事慢半拍,不会扣扣子,不会系鞋带,时不时的和邻居家小孩起冲突。
父亲觉得这是一个不成器的儿子,让他颜面扫地,常常责骂批评,时不时的扇两耳光;在伊森连续留级,再次被请家长,警告这个孩子再不改正只能勒令退学,父亲不得不让伊森转学,把他送到寄宿学校,让其严加管教。
伊森不停的哀求母亲,让他留下,他痛苦并十分恐惧那个未知的世界给他的陌生感,小小的他,从来没有离开过熟悉的家,突然和父母亲人分离,剩下自己一个人。
寄宿学校,这是一所正规的体制学校,在这里只有分数,只有成绩,只有纪律,只有规章制度,只有结果。
没有人喜欢这个成绩差不努力的孩子,也没有人重视这个问题孩子,每天有的只是不断地批评、打骂、攻击、体罚,伊森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害怕和无奈。
每天的谩骂声、指责声充斥着他的脑袋,像十万只苍蝇在耳边嗡鸣,让人抓狂。他越来越安静,越来越不说话,眼神也越来越呆滞,他常常一个人独自趴在楼顶上,吹着风,呆呆的望着远方灰暗的天空。
安静的伊森原本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却变得如此安静,眼神空洞,仿佛没有生的希望。
没有人去关心他的状态,没有人去安抚这颗破碎不堪的心,所有人都质问,你为什么不努力,你为什么学不会,你为什么这么差,你为什么不成器?
他的世界被全盘否定了,连自己最充满想象的、最引以为傲的画画也放弃了。
什么是对的?好好学习,门门功课优,这是对的;听老师的话,听父母的话,这是对的;不打架,不冲突,这是对的;遵守纪律,好好听课,这是对的;获得高分,成绩优异,好的升学,这是对的。
什么是错的?成绩差,是错的;忤逆长辈的话,是错的;你不按照我说的去做,是错的;一切偏离行为准则的,都是错的。
一切以目标结果分数高低来定义优异的现实教育,一个以冷酷专制,站在的身份的制高点去指导一切的大家长;一切违背这些体制的,都是离经叛道。
那孩子的呢?孩子是一朵充满生机娇嫩的花儿,而孩子的健康快乐,却在这些规则之下变得破碎。
一颗幼小的心灵,满怀着新奇,美好的注视着这个全新的世界。
它需要满满的爱,需要赞美、肯定、表扬;需要我在小心翼翼还是犯错时,你细声的爱怜;需要无论何时,你都不离不弃,不会将我推开的安全感;需要我在怯弱时,你满满的肯定、陪伴和鼓励。
而不是劈头盖脸的批评指责,不是家长式的说教,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耳光,不是无奈时的不管不顾,不是轻易的离弃;一颗小小的心,如何承受外来那么多的冷漠和斥责,去面对一个冰冷而没有温度的世界呢?
生活是一个五彩的染缸,描绘着不一样的多姿多彩的生命。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独特而与众不同。
生命赋予着差异性,而规则是共性的标准,站在自我的角度,去扼杀掉自己所有的对立面,难道是正确的吗?
其实,这一切不过是不容忍,不容忍孩子所做的一切超出自己的预期。
孩子,是父母带到这个世界全新的生命,从脱离母体那一刻开始,就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的生命不附属于任何人,只属于他自己,而他自己的人生理应由他自己谱写,并有权利决定他的人生。
作为父母,作为长者,在这漫漫一生中,每个人都会在他的生命里走上一段路,但这段路仅仅是陪伴,是引导。
最好的爱,是给予对方以自己的方式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的最大支持和守护,守护他的人生,守护他的梦想,而不是强加主观的意愿,不是占有。
在孩子小小的世界里,没有是非对错的标准,没有边界感,作为守护者,去维护他小小的世界,去小心翼翼的引导,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否定排斥自己的对立面,绝不是武断的告诉他,你是错的,不允许,不准。
孩子多样的世界作为母亲,我时不时的去反思,我曾对儿子做过的所有过分的事,和自己强加的自己的主观意愿。
以前,我常常很大声的呵斥他,不准他这样,不准他那样,但凡超出我的预期和我的边界,我就会发火;很少静下心来,好好的跟他相处。
在他的印象里,妈妈很凶,甚至有些讨厌,所以他从来不会粘着妈妈,他把我排斥在他的世界之外。
去回想,对他每一次的发火,真的是因为他做了很多的错事吗?
不是的,是因为在这件事情上,他所做的不是我想象的样子,然后心里噌起的火,是内心压抑不住的情绪,而我把这种情绪毫无保留的发泄在他的身上,这是我的情绪,却不是他的错。
有多少时候,我们因为自己的情绪失控而打骂孩子,却忘了细声地告诉他,妈妈看到的世界,其实好像和他理解的有那么些不一样,而不是不允许。
孩子的世界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边界感,所以,他并不知道。以前,我常常说这个孩子真自私,什么东西只顾自己吃,从来不允许别人碰,最初的我是无奈的。后来,我发现是我错了。
什么是自私呢?损害他人利益以达成自己的利益。可不分享东西,就是自私了吗?一定要把自己的东西大公无私的给出去,就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了吗?一切道德的美好,是建立于自我意愿的基础之上的。
作为妈妈,我应该告诉他,给你的东西,就属于你了,这是你的,你有权利去处置去安排;这个是别人的,你没有权利去拿,因为这不是属于你的。
明明白白的告诉他,你的,我的,别人的,让孩子自己去建立自己的边界感。
他有权利去分享或不分享,而建立在他心甘情愿的基础上去分享的,是他自己的行为意识,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这会让他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健康快乐的去生长。而不是,我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他,你是个自私鬼,你就是错的。
今天小孩,做了一件事。
我们在商店买衣服,然后,他拿着店里老板儿子的桔子就跑了。我追出去拦住他,他拿着桔子不撒手,又哭又闹的一定要,说他要吃果果。
我蹲下来抱住他,细声的跟他说:“天天要吃果果,我们等会去买。但手里的这个不能吃,因为这是哥哥的,哥哥没有同意,所以我们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就像妈妈给你的东西,这个是你的,但你不同意给妈妈,妈妈也不能拿你的。”
后来,他松手了,没有哭也没有闹。也许,孩子小,但他并不是不懂,也许他还不能理解,但是他有权利知道。去践行一件事,请记得先告诉孩子,原来事情是这样子的。
当我开始去摒弃自己主观立场的时候,突然发现平静了很多。
以包容的眼光,去看待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举动,便不再有情绪,也不会把自己的情绪强加给他。
小孩有小孩的世界,会折腾会调皮会闹,这是脾性,他用他的方式回应着这个世界,也同样注视着这个世界。
当我不再对他发火,不再站在自己的立场去指责、责骂他所做的事,去好好跟他相处,他开始试着接受这个妈妈,开始愿意跟妈妈一起出门,一起逛街,一起玩。
站在成人的世界里,我们所遵循的规则未必是对的。没有绝对,没有是非对错评判的标准,所有的想法、观点,都基于自己现有的认知世界观堆砌,看见的未必是对的,看不见的未必是错的,去尊重差异性,去允许自己的世界有不同的存在。
而我,作为母亲,作为陪伴者。我只能一点点去引导他,去告诉他,我知道的;去陪伴着他,而不能替他做决定,下判断。
伊森获奖作品伊森,是幸运的。在他黯淡无光的世界里,照进了一道光。他的美术老师,看到孩子的情况,特别心疼,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他去找到伊森所有的练习本,去观察他的世界,去和他的父母沟通,去发现他的闪光点,去循循善诱,一点点鼓励孩子,让他建立自己的信心,一点一点去引导他,让他找回自己。
一点点让别人走进他的内心,而最终伊森在老师的守护下,开始能分清楚字母的方向,能计算数字的算法,并在绘画大赛中以打败自己老师的成绩赢得了比赛的冠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都是与众不同的,好好的陪伴和守护,这是我们应该给予的最好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