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游南昌,第一顿饭的第一道程序竟然不是上酒,而是上汤。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汤用瓦罐盛着,垫着盘子直接端上桌,当地的朋友灵巧地掀起罩着瓦罐的锡箔纸,迎着氤氲的热气,拈起汤勺,热情地帮我盛上一碗,“来,尝尝汤,好喝,很补的啦,你晓得。”
说实话,我真不晓得。我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饮食上还是习惯一碗大米饭,配上个大炖菜,尤其是最爱大锅炖,什么白肉血肠炖酸菜、榛蘑粉条炖大公鸡、大豆腐五花肉炖大白菜、大萝卜炖牛肉等等,热乎乎地吃进肚,吃得饱,也吃得香。就算要喝汤,东北的素烩汤、西红柿牛腩汤、蛎黄粉丝萝卜丝汤,不也挺好嘛,边吃饭,边喝汤,原汤化原食,吃起来对胃口,用一句东北话说,那叫得劲儿。可一点“硬菜”还没吃呢,就空着肚子先喝汤,闹个水饱,这还多少有些不适应呢。
看着朋友热切的眼神,恭敬不如从命,只好入乡随俗了。
端起汤碗,一勺汤刚送到嘴边,香气竟扑鼻而至,初时香在汤上,飘逸,撩人;喝进口中,方知香在汤里,醇厚,朴实,肉骨软烂,汤汁香浓,口感绝佳;及至下到肚里,顺顺的,暖暖的,浑身上下透着舒坦。这时,顾不得谦让,顾不得装像,也顾不得吃相了,咝咝啦啦地,很快就趁热喝了一碗。朋友笑眯眯地看着我,“怎么样?没说错吧。”“好喝。嗯,再来一碗。”
喝下第二碗汤,冷盘热菜也就上了桌。酒杯端起,大家边吃边聊。朋友这才慢条斯理地聊起了瓦罐汤的前世今生。
原来,瓦罐汤全称叫瓦罐煨汤,追溯渊源竟有着千年的传承,故有“千年奇鲜一罐收”的佳话。瓦罐煨汤,重点在一个煨字。煨,《说文》意为“盆中火也”,是一种将食物连同汤水放入密封的瓦罐,在文火中致熟的烹调方法。所以,煨,与煮、炖、炸、煎、烤、蒸、涮等大刀阔斧、疾风骤雨的烹调方式有着本质的不同。煨,要求冷水下锅,文火加工,靠的是时间和耐心,一点点地将肉骨材料中的营养成分化解出来,融进汤里,这样煨出的汤才滋味鲜美,滋补宜人。
看到我听得津津有味,如此好学,朋友一时兴起,邀我去后厨,亲身体验和现场观摩一下瓦罐汤的制作。
后厨的作坊里同时摆开了几口一米多胸径的大肚子陶缸,我们去时,刚好看到一位师傅正在操作,凑近一看,陶缸里贴着缸体的内壁放置着一层层环形的铁搁架,师傅正把一罐罐已经用锡箔纸封好口的瓦罐次第地摆放到铁架子上,全部码放好后,再提一炉红红的烧透的炭火,放进大肚子陶缸的中间,剩下的基本就是掐着时间等待了。据师傅介绍,瓦罐煨汤的食材要保证优质、新鲜,配放的香料药材多是密制独到,“各村有各村的高招”,不便透露。煨制之初,缸内的温度要达到160度的状态,持续2、3个小时,之后撤下一些温度,控制在大约120度,也还要2个多小时,全程下来,大致要煨6、7个小时。所以,煨制一罐好汤,不仅靠功夫,更要工夫。如此,才有“陈年的瓦罐味,百年的吊子汤”。
一罐汤,营养在其中,滋味在其中。喝汤,易消化,易吸收,是真正的食补。而瓦罐煨汤,因其据五行之功用,更为世人所推崇,被誉为食补的最高境界。
瓦罐,土之元素,陶器,透气性好,吸水性佳,导热快,以其盛汤煨制,性温和,品敦厚,不滞食,不上火;汤,水之元素,以甘甜清冽的矿泉水添之为上;锡箔纸用以封住罐口,凝气聚热,金之元素;木以制炭,炭以生火,故而瓦罐煨汤占全了金、木、水、火、土之五行。由此不禁想起了电影《疯狂的饭局》中的一个桥段,范伟扮演的大师应黄渤扮演的小明星之请,掐指一算,竟算出小明星家明是五行缺五行,于是改名字为金灶沐,五行全补。
这么好的瓦罐汤,今天已然成为南昌人日常饮食的首选,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一罐汤,再配上一碗拌米粉,就是当地最为经典的早餐。记得刚到南昌,一位编辑朋友就微信推介“南昌米粉瓦罐汤,不要错过了。”是啊,这么好吃的米粉,这么好喝的瓦罐汤,作为一枚吃货,又怎么可以错过呢。其实,我更希望的是,回到沈阳,仍然可以找到、喝上这样地道的瓦罐汤。
相信会的。电影《疯狂的饭局》中的那句台词说的好,五行俱全,“你必火无疑”。
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