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真情对表中华文明的世界历史有意思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与古罗马共和国的终结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与古罗马共和国的终结

作者: 世界历史六千年 | 来源:发表于2018-12-12 20:51 被阅读52次

    时间:公元前050年-前000年

    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曾经繁盛的西汉在外戚干政中走到了灭亡的前夜,疯狂扩张的古罗马也在屋大维的独裁中走到了共和的终点。

    是非不分的汉元帝

    因母亲被霍光之妻毒杀,太子刘奭得到了汉宣帝更多偏爱,史书评价其多才艺,善史书、通音律,少好儒术,为人柔懦;但因曾谏言“陛下持刑太深,而宜用儒生”,被汉宣帝斥为“乱我家者”。公元前49年,太子刘奭继位,称汉元帝;因为开启了西汉宦官擅权的先河,导致皇权式微、朝政混乱不堪,而被认为是导致西汉衰落的罪人。继位之初,汉元帝原本想依靠“儒臣”萧望之等推行新政,但被宦官石显等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不但未追究萧望之自杀之责,更在自己生病后将国事交由石显全权处理。后者则趁机结党营私,打击异己,扰乱朝政,致使纲纪紊乱、吏治腐败、欺上罔下、贿赂公行、奸佞得势,搞坏了国家和整个社会的风气,其流毒之深远远远超出汉宣帝所料。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石显擅权虽然扰乱了社会风气,但凭借“宣帝中兴”的成果,西汉王朝在西域还具有极大影响。公元前51年后,看到归汉的呼韩邪单于得到了汉军的支持后,自觉势单力薄的郅支单于不敢再回到漠北王廷,转而向西谋求发展。公元前44年,应康居国王请求,郅支单于率领北匈奴人向西迁徙,欲联合夹击乌孙。不料,途中遭遇寒流,随行死亡甚众,到达康居时仅余3000余人,后在康居东部筑城而居。此后,凭借骨子里的杀伐血性,郅支单于数次击败大宛、乌孙等国,迫使周边各国纳贡,一时威震西域。公元前36年,新任西域副都尉陈汤说服了都尉甘延寿,假传圣旨、召集西域各国及汉军4万余人,兵分南北两路,南路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仓山总称),经大宛;北路入赤谷,过乌孙;奔袭3000里至今哈萨克斯坦境内,最终合兵击杀郅支单于,并留下了那句声震千古的豪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但归国后的陈汤,却因假传圣旨一事屡经起伏,期间也多次遭到石显等人的诋毁,直到王莽掌握朝政后才被追加谧号为破胡壮侯。

    昭君出塞的遗憾

    郅支单于的被杀,令归降的南匈奴呼韩邪单于“且喜且惧,乡风驰义,稽首来宾”,三次入朝长安,表示“愿守北藩、累世称臣”,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公元前33年,汉元帝以宫女王昭君和亲韩邪单于,后支持其控制匈奴各部,为汉匈之间创造了40余年的和平。而“昭君出塞”凄美的背后,则隐匿着王朝王朝衰落的诱因。王昭君是湖北秭归人,天生丽质,但由于没有贿赂画工,“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因此,当和亲的消息传出后,王政君便主动请求远嫁匈奴。据传,在送行仪式上,汉元帝第一次见到了王昭君,更惊讶于她的美丽,但又不便失信,只得让她随呼韩邪出塞而去。这件事中,表面是王昭君和汉元帝两个人的遗憾,但更大的遗憾是宫女必须贿赂画工这一“贿赂公行”已经成为社会普遍行为。从这可以看出,石显擅权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已经深入骨髓了。

    王氏外戚的崛起

    而汉元帝的另一个无心之举则成为导致西汉灭亡的直接祸根。不得不说,宣帝和元帝父子都是痴情的人,更是因情误国的人。为了青梅竹马的旧爱,汉宣帝明知太子可能“乱家”、误国,但还是将天下传给了他。而汉元帝仅仅因为爱姬去世前的一番话,便几乎对所有美女都丧失了兴趣,结果随手选中王政君了,并为自己生下了不争气的太子刘骜。公元前33年,刘骜继位。太后王政君的直接干预下,汉元帝先是罢免了宦官石显,后将朝中处于显赫位置的非王姓外戚,逐一用太后王政君的五位兄弟取代,最终形成了“王凤(大司马)专权,五侯当朝”的局面,地方各级官吏也多出自王凤门下。即便是王政君母亲改嫁后所生之子也被任命为高职。以至于此时的天下,已隐隐是王家的天下。王莽的父亲是王政君早亡的第六个兄弟。年幼丧父,使王莽功于心计,依靠巴结大伯王凤,公元前22年入朝为官,公元前16年成为光禄大夫侍中。此后的王莽依旧表现出礼贤下士、清廉俭朴的样子,名声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权在握的叔伯。公元前8年,王莽接替叔父王根出任大司马,时年38岁。但汉哀帝继位后,王莽被免职。而这只是王氏家族的暂时沉寂,抑或说等待时机。

    声色犬马的成帝

    既然是王氏专权,那么留给汉成帝的任务只有两个了,一个是王氏专权的工具,一个是是生育后代。专心后者的汉成帝,对于前者并不在意。这位荒唐的皇帝曾豢养一男宠,平日里“与上卧起,宠爱殊绝”,后迫于压力将其流放,直到得到了赵飞燕姐妹后才彻底断绝。但只会变着法地陪着汉成帝淫乐的赵氏姐妹,却没有给生下一儿半女,更可恶的是,还或毒杀、或逼迫汉成帝亲自动手,害死了其他妃嫔所生的多个孩子。由于在此之前,成帝的其他孩子也都夭折,导致纵情淫乐的汉成帝竟然绝后。无奈之下,汉成帝只能在公元前8年册封侄子刘欣为太子。公元前7年,天生异象,汉成帝为替自己消灾,竟逼迫丞相翟方自尽。但天谴还是很快就降临了。同年,年仅45岁就已被酒色侵骨的汉成帝暴死赵合德的怀抱里。继位的汉哀帝不仅同样是个男同,而且所做的唯一事情是,为了扶持自己外戚的势力而罢了王莽的官,短暂遏制了王氏家族。但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导致土地兼并盛行、贫富悬殊加剧、社会矛盾加深,为王莽篡汉埋下了伏笔。

    相对于西汉末期同期朝堂内外的混乱,古罗马的变革则更加剧烈,最终,崇尚共和的人们选择向威权屈服,国体也悄然向帝制过渡。

    后三巨头的结盟

    凯撒公元前44年3月被刺后,罗马大致可以分为对立的两派,反对独裁的共和派和以士兵为主的凯撒追随者。以元老院为后盾的共和派实力较弱,凯撒追随者们则群龙无首,且主要三个代表人物,曾为凯撒助手的安东尼,曾为凯撒骑兵指挥官的雷必达,和被凯撒收为养子并指定为继承人的屋大维,且当时屋大维远在希腊的军中。两派力量一度暂时达成僵持、国家权力处于空白。不久,屋大维回到了罗马,并赢得了凯撒旧部和部分民众的支持。在进行了一场难说胜负的内斗后,屋大维决定联手安东尼和雷必达,在公元前43年结成“后三巨头同盟”,共同对付正在东方集结军队的共和派。三人随后血洗罗马,屠杀300位共和派元老和2000名骑士;之后率大军远征希腊,在腓力比之战中彻底消灭了共和派势力。公元前40年,在经过短暂的内斗后,三巨头正式瓜分罗马,安东尼管理东方行省,雷必达管理北非西部,屋大维管理西方行省,并负责平定盘踞在西西里岛上的庞贝之子,意大利由三巨头共管。

    后三巨头的决裂

    公元前36年,庞贝之子战败被杀,雷必达试图收编其队伍并占据西西里,结果在与屋大维的冲突中失利,被解除职权。在此前后,安东尼专心于在东部的扩张,并首先与“埃及艳后”结盟,后者在此后十余年中共为其生了三个孩子。公元前36年,安东尼远征帕提亚惨败,公元前34年远征亚美尼亚获胜。得意忘形的安东尼在埃及举行了凯旋式,不但宣布将其征服的土地赠给了“埃及艳后”及其子女,更宣布凯撒与“埃及艳后”之子为凯撒的合法继承人。这无疑是公然否定屋大维的合法地位,也激起了罗马民众的愤怒。公元前32年后,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宣布剥夺安东尼的一切职务并对“埃及艳后宣战”。公元前31年9月,双方在希腊近海展开“阿克提姆海战”。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埃及艳后”和安东尼相继逃离战场,屋大维取得了决战胜利。公元前30年8月,屋大维攻入埃及,无处可逃的安东尼和“埃及艳后”先后。屋大维将埃及吞并为罗马的一个行省,独立的古埃及文明与托勒密王朝一道彻底终结。

    屋大维奠基帝国

    内战获胜后,屋大维对军队性质进行了改革,废除了义务兵制度,实行雇佣兵制;创建了包括海军在内的常备军,并把军团驻扎在边境,以防止他们干预内政,另创立禁卫军保卫罗马城和他本人。凯撒的前车之鉴让屋大维清醒地认识到,罗马人并不愿接受一个专制的君主。所以,他只是在公元前27年接受了奥古斯都的封号,并谦虚地称自己是罗马的第一公民(即元首),尽管实际上行使的是“皇帝”的权力。屋大维的独裁统治长达43年之久,事实上完成了古罗马由共和向帝国的转变,并且在去世时传位给了养子提比略,成为古罗马帝国第一个王朝——朱理亚•克劳狄王朝的缔造者。所以,后人将屋大维接受“奥古斯都”封号的公元前27年,作为古罗马帝国时代开始的起点。

    日耳曼人与罗马

    作为一个精明的政治家和独裁者,屋大维知道只有讨好罗马民众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他免费配发粮食给罗马市民,整修神庙,改建罗马城、兴建凯旋门和引水渠等,甚至在人工湖上举行了一场数千人参加的模拟海战。而这些巨大花费只能依靠帝国持续不断地扩张和掠夺来维系。在东面的扩张因与帕提亚人的相持陷入停滞后,他把北方的欧洲腹地作为了新的目标。公元前12年至公元前9年间,罗马帝国相继征服了多个日耳曼民族,并设置了日尔曼尼亚省。但是在公元9年,那里的驻军在著名的“条顿堡战役”几乎被日耳曼人全歼。此后,罗马人只能与日耳曼人划河而治。而日耳曼人也因此成功地独立于罗马式文明之外,保持了自己的原始和野性并赢得了条顿人的大名。此后400年,罗马人一直充当被动防御的角色,甚至需要雇佣好战的日耳曼人作为帝国的禁卫军,直至帝国被其掌控、灭亡。再后数百年,从分裂成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法兰克王国,到神圣罗马帝国,到德意志第二帝国,再到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日耳曼人取代罗马人成为欧洲历史的主角。

    ——《对表中华文明的世界》

    2018年5月张禹著“”中国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与古罗马共和国的终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wtm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