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书评,影评人文社科
“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作者: 为有源头活水来灬 | 来源:发表于2017-12-08 20:13 被阅读291次

    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其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不只具有文学价值,还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净化人的心灵,改变人的气质。

    提起宗教经典,大家可能会想到基督教的《圣经》,想到伊斯兰教的《古兰经》,还有佛教的《金刚经》,这些即使是不了解宗教的人,也肯定听说过。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部可能不太熟悉的佛教经典:《楞严经》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古人曾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的诗句,足以证明这部经典的殊胜。

    《楞严经》不仅文字简洁、优美,而且义理深奥,说理详尽,犹如一本修行的百科全书:

    1.概括了科学逻辑的分析,论理学的辩论,人伦学的亲情,又依据哲学理论,说明了宇宙的原理,人生的真相,展示了世界、众生、业果相续的主要原因。

    2.显示了众生本具如来藏性,教人反妄归真,觉悟成佛的方法。本经不管是从文学价值,还是宗教层面来说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存在!

    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楞严经》

    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翻译年代:唐朝

    译者: 般剌密谛

    《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本文就是给大家说一下本经的九大殊胜之处。希望大家读完可以对这部经典有个大致的了解。


    色即是空

    1. 说法殊胜

    本经的发起因缘,是阿难尊者(佛陀十大弟子,誉为多闻第一)示现 堕落淫室,受到了摩登伽女(古印度奴隶阶级的年轻女子)的困扰,将毁戒体之时。

    阿难一心念佛,感应了正在王宫接受波斯匿王供养的佛陀(即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佛陀知道阿难被困淫室,斋毕,即回祇园精舍,放光、化佛、说咒,并欶令文殊菩萨,将楞严神咒持往淫室,令恶咒消灭,帮阿难恢复理智,然后提奖阿难,与摩登伽女,归来佛所。这是《楞严经》的说法殊胜。


    2. 弘传殊胜

    《楞严经》是佛教三藏教典中的一部大乘经典,佛灭度后,弟子们结集成经,弘传于印度,竟因年久失传,唯独龙宫藏有此经。

    后来,有一位龙树菩萨,到龙宫说法,发现此经,文义俱妙,细读之下,叹为稀有,默诵于心;离开龙宫后,录呈国王,国王将此经典视为国宝,藏于国库,不准流传他国。海关对出境的僧人,特别注意。

    据历史记载:中国隋朝天台宗智者大师,研究《法华经》,发明三止三观后,有一位梵僧对他说,其理论与《楞严经》颇相似,大师闻说,就希望有缘能阅读此经,并在天台山建筑一座拜经台,天天向西方礼拜,拜了十八年,求此经早日传译中国,可惜直至圆寂,仍然无法得偿所愿。

    后来,有一位印度高僧,名般剌密谛,欲来中国弘扬此经,不幸被边防官员查获,竟被拘禁,不许出境。般剌密谛监禁期满,回复自由后,再次用白绢书写此经,藏于手臂肌肉中,待伤口痊愈,然后出国,瞒过检查人员,将此经带到了中国。

    梦幻泡影

    当时的中国正是唐朝,神龙元年,般剌密谛法师航海到达广州。

    此时,有一位被武则天女皇所贬的宰相,这位宰相叫房融,在广州做太守,见梵僧带来法宝,即请梵僧住在光孝寺,剖臂取经,以便翻译;但从臂中取出的白绢,却血肉模糊,成了一团,无法开卷。

    房融宰相苦思无策,竟夕失眠;后来,听了女儿建议,用人的乳汁泡白绢,使之溶化,洗去血迹,然后开始了翻译。

    在译此经的过程中,房融亲自为译文润笔,成为文学的巨著,并献于武则天。因为当时有《大云经》伪造的风波,故武则天将此存在宫中,没有流通。

    后来神秀禅师为国师时,在宫中受供养。有一天,发现此经,认为对于禅宗有价值,就将此经流通于世,这时,中国才流通《楞严经》。

    由以上记载可见,古人为法忘躯,历经千辛万苦,才将此经传译到了中国。由此可见,《楞严经》之传来极为殊胜!

    山水之间

    3. 内容殊胜

    《楞严经》通过对四种清净明诲、二十五圣各述圆通以及五十阴魔的境界,说明众生的真心,无法不备;迷之即成十二类众生,觉之即证无上菩提。

    本经体用双彰,性相并谈,既概括科学逻辑的分析,论理学的辩论,人伦学的亲情,又依据哲学理论,说明了宇宙的原理,人生的真相,展示了世界、众生、业果相续的主要原因,又显示众生本具如来藏性,教人反妄归真,觉悟成佛的方法。

    本经何止摡括了如来一代时教的教、理、行、果,还展示了菩提道上的修学层次,因果分明,邪正有别;实是菩萨修行的要门,转凡成圣的阶梯。

    它不止是如来一代时教的精髓,亦是菩萨万行的要门,成佛的真因。

    因此我们欲想了解佛法,明白真理,固然要研究此经;欲想真修实证,圆成佛道,也要学习此经。由此可见《楞严经》的内容甚为殊胜。


    4. 破魔殊胜,正法的代表

    《楞严经》不仅是一部佛学大全,人生宝鉴,亦是菩提路上的明灯,修行过程中的照妖镜。

    《楞严经》中的五十阴魔的境界,讲述了妖魔鬼怪、旁门左道的种种情形,使旁门外道原形毕露,妖魔鬼怪无处藏身,因此邪魔鬼怪最怕的就是《楞严经》。

    尤其是际此世纪之末,邪说流行,祸患频生,人人自危,惶恐不安;更需要弘传流通此经,以正人心,僻邪说,导人于正信,劝人止恶修善;则善因善果,自可变苦难为安康,化灾殃为吉祥。因此说《楞严经》是佛的真身,《楞严经》是佛的舍利,《楞严经》是佛的塔庙。


    5. 成就殊胜

    《楞严经》是如来的真正佛智之代表,人间有《楞严经》住世,亦即代表佛陀正法常住人间。

    楞严咒叫佛顶光明,是佛的顶上化身所说,所以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奥妙,都具足不可思议。

    “佛顶光明”就是表示咒的力量能破除一切黑暗,能成就一切功德。

    而常持诵楞严咒之佛弟子,感应道交,更可消除宿世业障,来生七世皆能大富大贵,将来一定成佛,一定得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楞严咒的妙用——成就殊胜。


    6. 功用殊胜

    明朝禅宗大成就者憨山大师曾经说过:“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不读楞严,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而《楞严经》无法不备,无机不摄,乃是一代法门的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

    所以宣化上人常告诫当今参禅修道之人,必须要熟读及研究此经,因而才能明白五十种阴魔的魔境,禅修才不会走火入魔。


    7. 功德无量

    佛陀曾问阿难,“如果有人将遍满十方所有虚空装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般多的众佛们,一心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你以为如何呢!这人以此施佛的因缘,所获得福报多不多呢?”

    阿难回答说“虚空无尽,珍宝无边。从前有一个众生,向佛施舍了七文钱,舍身之后,便获得了转轮王位的大好福报,何况现前虚空穷尽十方,佛土又充满虚空,都施珍宝于其中,虽然穷劫思之议之,尚不能及其分量,这样多的福报如何更有边际呢?”

    佛告诉阿难,“众佛如来,说的话从不虚妄,假如有人身犯了小乘的四重罪和大乘的十波罗夷罪,瞬息之间经过这方、那方的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地狱,没有不经历的,但只要能够以一念将此法门,在末法之世中去开示那些未学之人,那么这人的罪业孽障,应念之间便已消灭,立即变他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土。他所得到的福报超过前面所说那位施者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此乃至于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佛陀又进一步告诫阿难,“如果有众生,能诵念这部经,能够持诵这个楞严神咒(楞严经里的咒语),那么他的功德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的教导,如教去修行办道,直到成就菩提圣果,不会遭遇魔业。”所以说,念诵《楞严经》的功德是无量的。

    阿弥陀佛

    8. 感应殊胜

    史书记载:有一次,道教因妒忌附近佛寺的香火鼎盛,竟用邪术放火,欲想烧毁佛寺;住持击鼓集众,一心急诵楞严咒,结果,猛烈的火势,竟转移方向,反而烧毁了道观。正如《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所说:“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由此可见读诵《楞严经》感应极为殊胜。


    9. 为历代高僧大德所重视

    过去的大德高僧如虚云禅师和宣化禅师等,无不赞叹《楞严经》。

    当代高僧虚云老法师一生之中,对《楞严经》都是特别重视的。他曾开示道:“现正是末法时代,你到那里参访善知识呢?

    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消除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

    他活了一百二十岁,一生就只批注过这部《楞严经》。这个稿子他是很注意地来保存,保存了几十年,可惜在云门事变时丢失了,这是虚老一生最大的一个遗憾。

    他主张出家僧人,都应该把《楞严经》读得能背得出来,由前边背到后边。

    宣化上人也曾经开示:“在末法时代,一切天魔外道,魑魅魍魉、山妖水怪、所最怕的就是《楞严咒》。

    《楞严咒》是破邪显正的神咒,而《楞严经》即是为《楞严咒》所说的一部经,是佛教的骨髓。人若无骨髓,一定会死;佛教里若无《楞严经》,也可以说就无佛法了。

    所以在此末法时代,最好护持正法的方法,就是把《楞严经》能背出,《楞严咒》更要能背出,能读念能背诵,诵到滚瓜烂熟,尽量发挥经中妙旨,广为他人演说。

    读经典

    看了这么多关于《楞严经》的殊胜之处,善良而迷茫的你,还不赶紧拜读一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xcy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