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五千年中华史永平FB神霜简书文萃
《<三国史话>续编》3:黄巾军起义与桃园结义

《<三国史话>续编》3:黄巾军起义与桃园结义

作者: 黄河歌者 | 来源:发表于2024-03-19 06:12 被阅读0次


        黄巾军起义与桃园结义

    桃园结义

    《三国演义》的开篇之作,就是黄巾军起义,刘关张桃园结义,出世后组织军队进行镇压,在人们中间广泛流传,津津乐道。在真正的历史中,黄巾军起义到底是什么样子?有没有桃园结义?这些事件扑朔迷离,弄乱了事情本相,混淆了视听,本章就来还原一下历史真面目。

            一、桓灵二帝的腐朽统治

    荒淫的汉桓帝

    历史的车轮演进到东汉后期,封建王朝周期率再一次露出了狰狞笑容。而这一切的出现,都源自于东汉的两个帝王汉桓帝刘志和汉灵帝刘宏。早在汉和帝时期,外戚窦宪独揽大权,汉和帝联合宦官,成功铲除了外戚集团,恢复了皇室权力。为表彰宦官,汉和帝开创了历史上宦官封侯的“创举”,使宦官得以进入政治舞台。汉桓帝就是由宦官支持登上政治舞台的,汉灵帝则是在外戚扶植下才得以继位。外戚与宦官集团是封建统治阶级中最腐朽最没落的势力,两股势力明争暗斗,交替执政,汉朝的国运也就走到了尽头。诸葛亮的千古名篇《出师表》,对后主刘禅教导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二帝)也。”

    这两个荒淫无耻皇帝的行径,无法计数,这里仅列举一二:

    汉桓帝刘志后宫中有采女五六千人,这还不包括在宫中的女官侍从。但他对此仍不满足。邓皇后对此表示不满后,汉桓帝立刻废掉了邓皇后。汉桓帝经常把几千名妃嫔集中起来,脱光衣服,让自己的宠臣与妃嫔当场交媾,他自己则云淡风轻,在一旁饮酒观看,以此满足自己的淫欲。汉灵帝在这个方面,丝毫不逊色于汉桓帝。他下令在皇宫中修建一千间房屋,让宫女们全部脱光衣服,裸体追逐,他自己也脱光衣服,和宫女们纠缠成一片。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汉灵帝下令,开始在西邸中公开卖官,价格各有差别:两千石两千万;四百石四百万;对那些因为有大德被举荐为官的,有的交纳公开价格的一半,有的交纳三分之一。对这些收入所得,汉灵帝在西园建立专门仓库贮存。有到皇宫上书自荐担任县令县长的,汉灵帝就根据这个县的经济状况好坏,价格各有不同。那些家境富裕的,要先交钱再去做官;那些家庭贫困的,则到任后再加倍奉还。

    这样一来,上至三公,下到县官,都可以花钱购买。这种用人模式导致官员必须花钱才能上任,形成一股风气,引发严重的政治腐败。比如,曹操的父亲曹嵩,就是花亿万钱购买了三公中的太尉一职。廷尉崔烈为了少花点钱,通过走后门,贿赂汉灵帝太傅的母亲程夫人,最后用五百万钱,成功购到三公中职位最高的司徒一职。在封授官职时,汉灵帝环顾自己的亲近宠幸者说道:“我后悔没有多要点,这个官位本该能卖到上千万的。”

    程夫人在旁边回应说:“崔公是冀州名士,他怎么能花钱买官呢?这是依赖我才做到的,陛下反而不如妾了解他吗?”

    这事过去后,崔烈的儿子崔钧直指自己老父亲的官帽上带有铜臭气,随后“铜臭”这一词语广为流传开来。

    卖官鬻爵

    正因为刘宏荒淫无度,所以死后恶谥为“灵”,这并不是说他多么聪明伶俐,而是对其盖棺定论,说他在位时荒唐胡闹、胡作非为。上梁不正下梁歪,顶梁柱不正塌下来;问题出在前三排,根子就在主席台。有了这样的最高统治者,整个汉帝国世风日下,贪污腐败无法遏抑,豪强地主肆意兼并土地财产,再加上天灾人祸频仍(汉灵帝在位22年,光地震就发生了31次),水旱灾祸连年,蝗虫满天飞舞,瘟疫接连发生,民不聊生,人民被迫流离失所。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轻!”无法生活下去的贫苦百姓,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终于举起了义旗,在张角带领下,轰轰烈烈的黄巾军起义就此爆发。

    荒淫无耻汉灵帝

        二、黄巾军起义的酝酿及发动

    黄巾军起义

    开始时,巨鹿人张角自称为“大贤良师”,他信奉黄老之学,蓄养弟子传授道术。他的弟子们都要向他行跪拜礼,张角给这些人符水,念动咒语用于治疗疾病,很多患者痊愈,因此受到老百姓信任膜拜。张角借机派出自己的八名弟子巡游四方,传播“太平道”教化天下。人人转相传授,十多时间里,张角的部众和徒子徒孙达到几十万,其人员接连郡国: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的老百姓,无不响应。为了管理这支数量庞大的信徒,张角把这些人编为三十六方,大方就像将军,有一万多人,小方也有六七千人。“太平道”迅速由单纯的传教治病行为,转变为系统的政治组织。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张角的大方首领马元义等人先行收集荆、扬两州几万人,约定日期奔赴冀州邺城发动起义。马元义多次往来于京师洛阳,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人作为内应,约定三月初五内外响应起兵。还未到约定时间,张角的弟子、济南人唐周上书朝廷告发,汉灵帝命人在洛阳车裂马元义,随后下诏书给三公和司隶校尉,派出钩盾令周斌率领三府掾属,逮捕审讯皇宫、洛阳城中追随张角的百姓,先后诛杀一千多人,后来把搜查范围扩大到冀州,追捕张角等人。

    张角等人知道事情败露,就连夜派人飞驰通知各大小方,收到信后同时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作为标识,当时的人们称他们为“黄巾军”。张角命令杀人祭祀上天,喊出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张角自称为“天公将军”,二弟张宝自称为“地公将军”,三弟张梁自称为“人公将军”。黄巾军起来焚烧官府,劫掠聚邑;汉朝的州郡纷纷失守,长吏大多逃亡。十天半月之间,天下响应,京师洛阳震动。

        三、黄巾军起义发展及被镇压

    黄巾军起义

    面对这种形势,汉灵帝顿时麻爪了,他慌忙下令州郡修整兵器,加固城防,派何进率领左右羽林和五校尉营镇守洛阳,在洛阳附近增设八关都尉;又派遣皇甫嵩、朱儁、卢植等人调集各地精兵,进剿黄巾军;同时宣布对士人解除党锢,赦免党人,以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各地豪强地主纷纷起兵,配合官军镇压起义,其中著名的有袁绍、袁术、公孙瓒、曹操、孙坚、刘备等人。

    黄巾军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统治阶级污蔑他们为“蛾贼”,这些人其实就是拿起手中镰刀、锄头等农具的农民。在起义初期,黄巾军主力分散在巨鹿、颍川、南阳等地,他们各自为战,夺取城池,焚烧官府,扫荡豪强地主的坞堡,取得了很大胜利。张曼成率领的南阳黄巾军,斩杀南阳郡太守褚贡,攻克占据宛城。波才率领的颍川黄巾军,击败右中郎将朱儁,并把左中郎将皇甫嵩围困在长社县。汝南黄巾军击败太守赵谦。广阳黄巾军击杀幽州刺史郭勋和太守刘卫。巨鹿附近的黄巾军俘虏了安平王刘续和甘陵王刘忠。张角率领冀州黄巾军攻占广宗,北中郎将卢植率兵反扑未能得逞。

    汉灵帝又改派东中郎将董卓进攻张角,同样遭到失败。与此同时,在黄巾军的鼓舞下,各地还出现了许多独立的农民武装,他们有的打着黄巾军旗帜,有的自立名号。如汉中五斗米道首领、巴郡人张修领导的起义,被称为“米贼”。在冀州一带,分散的农民军更是不可胜数。

    黄巾军在取得一系列胜利的同时,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弱点,如各自为战,缺乏协调配合;人数虽多,但缺少战斗经验,被东汉王朝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各地豪强地主利用宗族关系,组织地主武装与起义军为敌,也增加了黄巾军的许多困难。东汉王朝为确保京城洛阳安全,首先进攻颍川黄巾军。波才率领的黄巾军因缺乏作战经验,依草结营,被皇甫嵩乘夜纵火偷袭。曹操、朱儁又协同进攻,几万起义军惨遭屠杀。陈国、汝南和东郡的黄巾军也相继失败。

    之后,朱儁领兵进攻南阳黄巾军。双方争夺宛城,战斗十分激烈,黄巾军三次失而复得,给官军以沉重打击。但由于未能主动出击,丧失许多有利战机,加上首领韩忠临阵动摇,使宛城最后失守。突围的黄巾军向精山转移,被官军追击,大部牺牲。冀州黄巾军在张角病死后,由张梁统领固守广宗。当年十月,皇甫嵩率领官军偷袭黄巾军营寨,张梁阵亡,三万多黄巾军惨遭杀害,五万多人投河壮烈而死,张角被剖棺戮尸。张宝也随后在下曲阳的战斗中兵败阵亡,十多万黄巾军都被杀害。

    在张角兄弟去世后,黄巾军势力逐渐衰弱,被官军逐个剿灭,但各地零星的起义一直不断,直到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张燕率领最后的黄巾军——黑山军投降曹操,黄巾军才被完全剿灭。由于黄巾军的影响力巨大,历史上都把黄巾军起义作为三国时代开端。

          四、桃园结义与黄巾军起义

    刘关张起事

    正因为有黄巾军起义,才有刘焉发布榜文招募军士,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才聚集到一起。可能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的却是,桃园结义只是小说家的虚构。

    桃园结义的渊源,现存最早出现在元朝建安年间,虞氏至治刊刻的《全相平话三国志》中。该书因是当时说书艺人的底本,属于坊间刻印,所以内容极其粗糙,并且只讲述故事,章回之间没有书目。这本书叙述的桃园结义故事如下:

    关羽、张飞两看到刘备生得状貌非俗,透露出说不尽的福气,关羽就向刘备敬酒。刘备看到这两人也是状貌非凡,心中十分高兴,于是也不推辞,接盏便饮。此杯酒饮后,张飞把盏,刘备又接饮,张飞邀请刘备同桌而坐。三杯酒罢,三人同时感觉到彼此义气相投,张飞提议说:“这里不是咱们长坐之处,如果二公不嫌弃,就到敝宅中再聊饮一杯。”

    刘备和关羽听了张飞的话,便跟随来到张飞家中。张飞家中有一桃园,园内有小亭,张飞邀请两人到亭上饮酒,三人开怀畅饮。在饮酒之间,三人各自排序年龄,刘备最大,关公次之,张飞最小。从此以后,就以刘备为兄长,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三人同行同坐同眠,发誓成为异姓兄弟。

    这段故事的素材,显然取自于陈寿的《三国志》。陈寿是公认的良史之才,他撰写的《三国志》有“信史”之称,记载的史实大体可信。由此推证,刘关张三人当时有兄弟之谊属实无疑,至于结义发生在桃园,杀乌牛、白马、祭天祭地、盟誓这些细节,当然只是小说家的想像罢了。

    既然桃园结义只是小说家的杜撰,那其故事情节就无法自圆其说了。比如三人当时的具体年龄,刘备说:“我已经二十八岁(虚岁)了。”据考证,刘备出生于161年,结义的时间就应为188年了,这时的黄巾军起义已经到了尾声,与作者想要极力塑造的兄弟三人出世,剿灭黄巾军的形象不符。如果按照当时是184年来计算,刘备应该为二十四岁。至于关羽的年龄,有人说他比刘备年长一岁,这就又出现了逻辑顺序混乱。所以,在三人年龄问题上,一般认为,刘备出生于161年,关羽出生于162年,张飞出生于167年,这样看起来比较合理。

    至于三人的关系,历来也是争议的焦点。虽然三人没有桃园结义的结拜,但三人关系则是形同兄弟,在平时相处时,“刘备和关张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在人多的地方落座时,关张两人始终都是侍立左右,跟随刘备周旋,从不畏避艰险。”

    关羽比张飞年长几岁,张飞对待关羽像亲哥哥一样。当被问到刘备和关羽的关系时,曹魏大臣刘晔回答说:“关羽和刘备,彼此义为君臣,其恩情犹如父子。”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当关羽栖身曹营时,曹操让张辽去试探关羽到底有无心意留在曹营。关羽告诉张辽说:“我了解曹公待我甚厚,但我受过刘将军厚恩,发誓共生死,不能违背(誓言)。”这似乎又说明,他们曾经真的发过誓言。

    无论怎样,种种零散的记载史料,成为桃园结义的源头,一切关于刘关张兄弟结义的故事,即由此而衍生开来,这倒是确凿无疑的。桃园结义是中国江湖文化的源头,《三国演义》用高超的文学艺术,把其结义目的定位为“忠义”二字,即消除国家内乱,恢复国家秩序,这就脱离了普通朋友间的友谊层次,上升到因忧国忧民而不畏生死的崭新高度,从而成为后世效仿的榜样。

    关于刘备镇压黄巾军起义的那些功劳,大部分都是小说家硬给安排上的,要不然就不能突出其英雄本色了。客观上讲,刘备带领着招募到的三百多人,能起多大作用,大家可以尽情发挥最大想像力。刘备因率领自己的部属,跟随校尉邹靖征讨黄巾军有功,被封为安喜县尉。之所以封比芝麻粒还小点的官职,就是因为刘备兄弟所立功劳太少。相应来说,被关羽杀掉的程远志,被张飞杀掉的邓茂和高升,被刘备射杀的孙仲,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卒,或者本是些虚构的人物。为了给刘备贴金,朱儁在攻打宛城时,其司马张超(此人并非后来的一方诸侯张超)向朱儁提出建议,小说家偷偷把张超换成了刘备。

    刘备在担任安喜县尉时怒鞭督邮,随后与关张弃官逃亡。大将军何进派毌丘毅到丹扬招募军兵,刘备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时和黄巾军力战立功,被封为下密县丞,不久又辞官离开。刘备后又担任高唐县尉、县令等职,高唐县被黄巾军攻破,刘备投奔了公孙瓒,被表奏为别部司马。191年,刘备和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牧袁绍,因累次建立功勋,被升任试用为平原县县令。

    刘备真正硬杠黄巾军,则是黄巾军余党管亥率军攻打北海,北海相孔融被大军所围,情势危急,派太史慈突围向刘备求救。刘备当时非常不自信地问道:“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我刘备吗?”

    刘备立即亲率三千精兵,跟随太史慈到北海救援。黄巾军听说孔融的援军来到,随即四散而逃,孔融之围得以解除。

    综上述可知,刘备因为率领部众起事时兵微将寡,在剿灭黄巾军起义这盘大棋中,只能算得上是打酱油的小卒子角色。《三国演义》安排给他的那些功绩,大部分都有虚构的成分在里面,但这并不影响老百姓仰慕草根出身的刘关张兄弟,希望他们依靠自身奋斗改变命运的美好愿望。这正是大家愿意看演义,不愿意去了解正史本源的终极原因。
    刘备救孔融

    黄其军

      作于2024年3月20日(古历甲辰年二月十一)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襄樊之战

    “借荆州”与“三气周瑜”

    白话《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九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八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国史话>续编》3:黄巾军起义与桃园结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jz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