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功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24-02-25 19:42 被阅读0次

    儒家在德性主义的同时,也强调事功,即所谓修齐治平。如果说修、齐追求内在的德性,那么治国、平天下无疑就是建功立业,造福于民。到了宋儒,就叫做“内圣外王”(语出《庄子》)。宋代特别是南宋士人“得君行道”思想(参见《朱熹的历史世界》),分明就流露出对于功业的无限向往。但是,理学家与实干家还是不一样。著名浙东事功学派代表人物陈亮(1143-1194)曾经与朱熹往复辩难,分歧并不小。可见,研究宋代的事功学派的理论与实践,仍然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细节研究。

    正说:(兰溪)范浚的儒学主张,也成了“浙学”与“婺学”的理儒学主张。然而恰是这种“有体有用”,“经世致用”和“事功”的主张,激励着兰溪后世学子奋勉求学,学以致用,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的进取精神,也成为宋明理学最积极和最具活力的思想之一。故这一思想脉络,在兰溪儒学领域一脉相承于七百多年间。南宋末,元军攻襄樊,金履祥目睹国难将至,于咸淳七年(1271)亲赴临安,以布衣向朝廷进“牵制捣虚”之策。金履祥的弟子吴师道不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且培养了一批明代开国文臣。明中期章懋更主张把“儒学”这一学术脉络与“功业”、“文学”一起视为“兰溪三大担”。他的学生中有七个进士,四个在《明史》列传。明中后期徐用检为官三十多年,功业奕世;胡氏应麟其文广淹博,深推兰溪学术之真谛,不足与辩。(兰溪市范国梁)

    反说1:在婺派中,经世致用之人物当推永康陈亮、金华唐仲友,兰溪诸儒并无显著优势和业绩。陈、唐二人饱受时人褒贬和后人不一的评价,从而在历史影响力和辨识度上远越兰溪诸儒。兰溪诸儒之成就大多体现在坐而论谈、清谈空论等方面,当然不乏政绩卓著者,但这并非经世致用之全部。当然,兰溪也并无一人堪称经世致用者,只是他的儒者光耀太闪亮,反而掩盖了,今人忽略了,也陷于空谈之境。(兰溪蔡予新)

    反说2:把范浚列入事功的人物,是受范浚曾作过《进策》的影响。终其一生,他是古代经典的阐释者,是过去历史的评论家。

    如果把范浚归类于事功型人物,反而淹没他作为理学家的光辉。(陈水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事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znn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