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业务委托、翻译学习、外刊精读学习需求、Trados软件学习需求、《中式英语之鉴》拆书视频购买、英文长难句学习视频购买需求,请联系小助理Sophie微信:guanguan6366,请注明来意~~
这篇经验帖来自知新共学翻译群译友秋灵。此前在一家4A广告公司实习,目前负责大型体育赛事的运营,在涉外工作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口笔译经验。
秋灵的工作强度之大是我们很难想象的。我们经常为一些公关公司提供翻译服务,常常奋战到深夜。秋灵的工作节奏也是如此。加班、休息日出差、晚间电话会议……都是家常便饭。但在这样忙成狗的生活高压下,她依然见缝插针保持语感,坚持利用碎片时间精进自己,很值得大家学习。
希望这文字于你有启发,给予你力量。
ivy
以下文/知新共学译友秋灵
分享前先自报家门:
去年毕业于广州双非院校的下架英专生,目前从事国际赛事运营的深漂野生翻译
阿尔法小分队字幕组和优设字幕组的潜水翻校
-历时四年的CATTI备考之路-
大一时偶然从微博翻译相关公众号中得知CATTI,看了大神经验帖备受鼓舞。
备考策略:考前两个月啃官方教材+武峰老师的《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自学+英语笔译常用词语
依稀记得考试时间比较充裕,慢悠悠查字典翻译后还能润色一番。
2015年5月一战三笔,通过。
升上大二后,一鼓作气向二笔进军。
备考策略:啃官方教材+通读政府工作报告双语版+加大训练量
考试当天,大脑在实务最后半小时已累瘫拒绝思考,全靠本能握笔哆嗦着翻完最后一句。
2015年11月一战二笔,两科加起来好像刚好100……
考完感慨:二笔更多的是考背景知识积累和专业熟练度,临阵磨枪行不通。
痛定思痛后决定从打基础开始,磨刀一年再战。
二战准备期:背单词扩大词汇量(巅峰在2w左右…)+看外刊做笔记积累地道表达。
考前三个月开始高强度复习和训练:啃韩刚老师的教材系列+第一次背下政府工作报告积累中国特色语感+刷往年实务真题+综合科目的模拟题集。
临近考试时,对比着看自己的译文和参考译文,总算有了点底。
考试感觉比上次好多了,综合单词看着都懂,实务做完还能喘口气。
2016年11月二战二笔综合80,然而实务55……
当时非常难过的原因之一:明年再考二笔,背的可是全新的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啊啊啊~
难过几天后,该过的还是得想办法过。
当时考试结束后的笔记整理
第三次备考无奈江郎“材”尽:
毕竟前两次用力过猛把官方教材、民间网红教材、往年真题、官方材料文本都刷完了,一时找不到系统复习的材料。学校专业课的课业任务较轻,更习惯自己把握学习节奏,就此进入瓶颈期。
备(tou)考(lan)策略:每天上微博微信公众号收割各翻译大号碎片分享
每看到百忙中仍能做外刊笔记的网友们,便痛斥自己懒洋洋。
-抱团学习,发现新大陆-
通过众多翻译微博号关注了美丽小姐姐ivy,定时收割她分享的学习资源一段时间后,发现她每个月都开翻译群,忍不住加入了。
进q群当晚看着大家就某位译友抛出的疑难长句,认真地刷聊天记录应该如何措词,感觉仿佛找到了组织。太像在黑夜里埋头赶路很久后,举目四顾发现其实并不孤独。
第一次提交作业后收到修改意见一片红。点评团将每处可改进的表达都做了详细标注,当晚ivy也逐一讲解点破每个词组背后的文化含义、常见语法错误以及一句话的多种译法。从此告别闭门造车的自学模式,开始跟着ivy和网友们玩耍。
日复一日养成习惯,每晚准时在群里听课学习啃笔记,翻译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两个月后ivy邀我加入点评团,成为大神堆中的小白。
备考策略:ivy的翻译群和长难句讲解+新一版政府工作报告+各种时事热词+模拟限时训练+回顾真题
2017年5月三战二笔 实务又是55(真的心很累了)
此后忙于实习和秋招,学习断断续续,学校专业课也陆续结束。
毕业后加入社畜大军,各种不定期加班也少了很多自由学习时间和力气。
期间发生很多变化,例如关注领域从文艺转为体育进入赛事圈,每天都是一种新的练习。
唯一能保持的学习内容,是每天的共学社作业和回顾。自己先行翻译后批改网友们的翻译作业,在查错纠错过程中强化记忆,再对比ivy与官方译文,将同一段翻译反复打磨,感觉自己对文字细节更敏感了些。
备考策略:计划两个月前开始看热词和报告+限时训练,不巧九月赛季连轴加班直接跨台。最后忙得只能囫囵吞枣式读政府工作报告+勉强刷了一套题。
2018年11月四战二笔 实务还是55(虽然是五迷 但真的真的心很累了)
-屡败屡战,再踏征途-
此时的我,依旧斗志昂扬,越挫越勇——当然不是。
失落不可避免,更多的是怀疑自己根本没有能力也不适合做翻译,不如就此别过。
但总会想起这两年来热热闹闹的知新共学翻译群,除了不断丰富课程内容来提高上课体验的ivy,精进翻译的点评团大神们,还有许多只是因兴趣而来的译友,很珍惜那些隔空争论用词遣句的快意时光。
还是想和这样的大家一起,继续在文字间畅游探索。
加上心有执念,终是舍不得放下,决心走下去。
与此同时,逐渐熟悉工作后也尝试更灵活地安排学习:
-双语工作环境:留意工作时接触的各类文件行文特点及措词,在工作中随时积累专业知识。恰巧我在运营岗接触较多事务,从竞赛规则到商务合同,从创意方案到技术文件,甚至细到景点介绍和新闻采访稿,不经意间都成了学习素材。
-多团队跨时差的工作模式,晚上经常需要开电话会议和加班,学习安排易受影响:
-每天早起半小时,将部分学习内容安排到早上,在上班路上听新闻广播保持输入。
-遇上出差路途时间长:在飞机上睡不着,正好看长篇的报告或演讲稿等文本材料。
-周末相对时间自由可控:多安排大块的学习内容。
我的工作场景
备考期间一直心有余悸,设想了许多如果和万一。
但只有迈出步子去尝试,去提笔翻译,才会得到回答。
备考策略:泛听BBC&CNN广播+2019政府工作报告和词组整理(老了背不动了)+2019年新闻热词+总理答记者问砖块表达整理+2019年上半年部分国际论坛及峰会演讲稿(虽然没有押中)+知新共学翻译群笔记
工作后疏于动笔,奋笔疾书到最后五分钟时,手真的很酸。
习惯性觉得复习不到位,甚至做好了继续考的准备,把两块砖头词典直接从广州扛回深圳家里方便练习。
2019年5月五战二笔,实务居然61……
(已经心如止水得没有拍考试打卡照)
清楚翻译路漫漫,二笔只是另一个开始。
此时的我,很想穿越回到从前,去安慰当时在图书馆沮丧的自己。
告诉她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夜色虽浓,时候到了天总会亮。
很感激能有一群素不相识的译友相伴,也希望屏幕前的你能从中得到力量。
胆量也会成长,一起勇敢再勇敢。
用一句很喜欢的话作为结尾,与友共勉:
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
成功不是终点,失败也非末日,可贵的是继续前行的勇气。
出差时到达法兰克福机场拍的日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