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儒释道传统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
读庄漫笔——逍遥游(十一)

读庄漫笔——逍遥游(十一)

作者: 悟庄 | 来源:发表于2019-06-18 05:40 被阅读2次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这一句还是说“知”。人的知见有小大之别,就像上文的蜩与学鸠,二者代表了小知。小不及大,这是一般人的共识。大小是相对待的,事物在比较当中可以分判出孰大孰小,但是大之上还有更大,小之下犹有更小,到底小与大有没有极致?

我们经常用“井底之蛙”这个词形容那些见识浅陋、胸无大志的人,因为这类人自甘居处于下流,甚至以无知作为一种荣耀。众生的心量各不相同,这取决于各人心地被烦恼所障碍的程度。人们对同样一个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从而互相非难,甚至演变成斗争,最终是战争。佛将众生的烦恼归结为三种,即妄想、分别、执着。这几类烦恼其实本质上都是由知见生出的,我们把世界看错了、理解错了,便形成了疑惑。众生长时被谬误的见解左右,并且自以为是,继而不断坚固自己的傲慢心,把贪、嗔、痴无限地放大,最终长堕无明,在生死苦海里漂流。所以佛陀开示我们,要想离苦得乐,首先应当破除见思二惑,把那些悖谬、颠倒的知见转成佛的正知正见,然后才能渐渐体悟宇宙人生的真实。

修行开悟的境界是有高低的,这其中各人的根机、工夫起了很大决定作用。佛在开讲《法华经》时,有小乘根性的人当场离坐而去。为什么佛陀在四十九年的教学中,设立八万四千法门,正是因为佛观察众生根性利钝,为接引一切众生契入实相,才有了这种因材施教。

知有小大,年也同样存在小大、长短的相对。有注家把“小年不及大年”视为前面“小知不及大知”的陪衬,认为“知”乃人为,犹可以修正,而“年”乃天命,不可更改。我们认真分析整个这句话,既然讨论了知的问题,为何又要附带后面年的比较。年与知必然相关,二者互为因果。这里的“年”所指并非人的寿命,当是吾人生命永恒的价值。修行人要证得的那个佛性,是不生不灭的,它不受时间的局限,这是真正的“大年”,是老子所谓的“死而不亡者寿”。世间人都以长寿为人生目标,将这个色身存留于世上的时间认作是自己的生命。老子说:“吾之大患为吾有身”,这个身体承载着我们的性,就好比一个容器,会随着使用而损坏,最后归于消灭。但是我们的自性,或者说本命元神,不会随身体这个躯壳坏灭。众生所认为的“我”,仅仅是一副假有的空壳,是身见及我执的错觉。只有从破除“小年”、“小知”入手,才明了何谓“大年”、“大知”。

相关文章

  • 读庄漫笔——逍遥游(十一)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这一句还是说“知”。人的知见有小大之别,就像上文的蜩与学鸠,二者代表了小知。小不及大...

  • 读庄漫笔——逍遥游(十三)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

  • 读庄漫笔——逍遥游(十五)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我们前面讲了四种人,...

  • 读庄漫笔——逍遥游(二一)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听了尧至诚恳切的一番话,许...

  • 读庄漫笔——逍遥游(二三)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接下来庄...

  • 读庄漫笔——逍遥游(二二)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接着许...

  • 读庄漫笔——逍遥游(二十)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

  • 读庄漫笔——逍遥游(三)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用浪漫的笔触创造了鲲鹏这两种巨大的生物,这是他对大道以及生命...

  • 读庄漫笔——逍遥游(一)

    北冥有鱼 文章开篇这四个字,即涵藏了宇宙万物,把人类所有的宗教、哲学要找寻的“第一性”给说出来了。这个“第一性”或...

  • 读庄漫笔——逍遥游(四)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这只大鹏鸟,乘着海水洋流的运势,远徙至南冥。“徙于南冥”这四个字,点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庄漫笔——逍遥游(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at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