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知青大返城内幕》

《青海知青大返城内幕 》
9.15 火车通到格尔木
青海知青大返城的历史与云南知青大返城的历史一样,无疑是悲壮而震撼的。特别是1979年9月15日,“青藏铁路通车典礼”知青静坐卧轨事件,是整个大返城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
由于种种原因,“9.15事件”至今仍是少数人的记忆。将这个青海知青引以为豪的故事分享于大家,记住我们走过的路,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一)
吃过晚饭去了母亲的房间,去年,大姐在北京给买了一台索尼十二寸黑白电视机,一直在母亲的房间里放着,那是三间大北屋,屋里面一个日本时候的破旧沙发,电视机就在沙发对面那个半截书厨上。
儿子快五岁了,晚饭后去奶奶那里看电视,电视连续剧“大西洋海底来的人”小孩子喜欢看。大人也看的津津有味。
从青海回来三年,已经习惯济南的小日子了。
返城知青都会面对三个重要的难题,户口,工作,住房。好在家里给我一间房,孩子都还小,一家四口住也说的过去。何况我自己又搭了一间小屋,里面支上一个木工按子,有活干活,没活就是一个单人床。只是老婆和两个孩子都是“黑人”没户口。四个人三个吃议价粮,30岁了,我还是个“学徒工”。月工资25元。
日子总要自己想办法过,没人能解决你的困难。好在,我已经具备解决生存问题的能力。
有句俗话:“好汉不挣有数的钱”用在我身上很合适。
下班后干点木工活,没事再倒腾点东西卖卖,这时候干这活已不算投机倒把了。
晚上看看新闻联播,关心一下国内外形势,改革开放已经开始,至于怎么发财致富大家心里没底。
儿子坐在沙发上小眼瞪着,看电视聚精会神的样子可好玩了。母亲退休后还经常找地方发挥余热,今天她坐在大桌子旁边的椅子上和我说她在“三代店”卖烧饼的事。她说:烤糊了的烧饼不用粮票问我要不要。
“爸爸”“爸爸”块看“格尔木”。儿子说着,手指着电视机。
儿子不知道格尔木在那里,可是他知道爸爸和到家里来的叔叔,大爷们把格尔木挂在嘴上。
这时候电视里传来;“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通车典礼今天下午在驻格尔木部队汽车团礼堂举行”。电视上看到青海省委书记谭启龙在主席台上讲话的画面。
格尔木汽车团大礼堂。太熟悉了,在那里看过电影“列宁在十月”,看过铁道兵文工团的演出,听过才旦卓玛的歌唱。
铁道兵是74年底进的格尔木,铁七师宣传队有不少济南的文艺兵,和济南知青多有联系。74年底,兰州铁路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我们连安营扎寨住在连队大礼堂。里面几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子让连队单身汉们兴奋了好一阵子。
晚上躺在床上想,电视新闻通车典礼有点不对劲;火车通到格尔木是格尔木历史上最大的事情,通车典礼不在火车站举行,没有剪彩,没有一个火车通过的镜头。太奇怪了。
1979年9月15日,格尔木举行的“青藏铁路一期工程通车典礼”。是铁路通车仪式最奇怪的“盛典”。
(二)
9月的格尔木,到处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青藏铁路通车盛典,迎来了西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党政一把手参加的代表团,迎来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型参观团,迎来了连日的明媚阳光和畅秋风。今天是个好日子,《1979年9月15日》必将载入格尔木史册。
格尔木市仅有的几条大街上彩旗飘飘,歌声飞扬。写有藏汉两种文字的大红标语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建筑上。火车站,站台对面临时搭起的摄影塔上,站满了早已选准聚焦点的记者。站台正上方“热烈庆祝青藏铁路通车至格尔木”巨幅标语格外醒目。
木板竹竿和席子搭建的主席台,铺着鲜艳的红地毯,步步高升的观礼台排列两边,面对着蓝天白云下的巍峨昆仑山,那恢弘的气势大气磅礴的展开。彩旗飘飘花枝招展的观礼台上,坐满来自西北各地的代表和铁道兵官兵。台下是身着盛装青海各民族载歌载舞的漂亮姑娘。
少先队员手捧着鲜花,腰鼓队、歌舞队鼓声阵阵,格尔木农场文艺宣传队彩舞翩翩,格外引人。
东边的铁路线上,一辆披红挂彩的机车像一个待嫁的新娘,股股白色蒸汽,喷发在铁轨旁。
铁道兵指战员代表,列队整齐的坐在车站南面的沙滩上。周围是密密麻麻的人群,花花绿绿的衣裳。格尔木车站成了一片欢庆的海洋。
钢铁巨龙上高原、是多少年,多少人的梦想。火车通到格尔木,是青藏高原亘古未有的盛事。今天格尔木沸腾了!
主席台上工作人员紧张的忙碌着,空空的座位等着各位首长的到来。
九点刚过,锣鼓声骤然而止,秧歌队,歌舞队停止了舞动,会场上所有的人扭头向东张望,照相机,摄影机齐刷刷的对准了车站的东方,束束闪光,啪啪的拍照,不能错过震撼历史的一瞬。
一片黑压压的人群,一群衣衫褴褛的知青,手中挥动写着标语的小旗,冲破重重警戒。像决堤的洪水,波涛汹涌般从车站东边,沿着路基扑向会场。
一具白纸糊的棺材,高高的举过头顶。棺材上那个大大的“冤”字。显示以死抗争的决心。后面一副“冒死请命,还我血汗钱”的白底黑字横幅。象征破釜沉舟的勇气,
浩浩荡荡的人流,跑到主席台对面铁路两边的站台上,道轨上。那个泣血的“冤”字正对着主席台的中央。
“我们要见谭启龙”,“我们要见中央领导”“我们要回家”,“还我青春”“还我血汗钱”。口号声呼的振天响,一个个黢黑的脸,露出义无返顾的坚强……。
(三)
六点了天还黑着,王宝安把55拖拉机开到连队前面的路上,后面拖斗上拉麦捆绑的架子向旁边各伸出半米,加大了底盘的面积。多出这一圈能多坐不少人。
今天三团八连的知青去格尔木参加全师的游行示威。从年初开始的抗争活动至今过去大半年了,青海省委答应要解决的知青问题一拖再拖。正当很多人失去了耐心的时候,得知“青藏铁路一期工程通车典礼9月15日在格尔木举行。大家一致认为,到时候肯定有青海和中央部门的领导参加。上访团核心成员决定利用领导来格尔木的这次机会,要求省委领导接见。敦促落实青海省委的承诺。
我等贱如草芥的小民之心,无法揣度高高在上省委大领导的君子之腹。我们浅陋的认真告诉我们;年初那场上访团在青海省委的静坐,绝食,游行示威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格尔木农场全体知青们宣布罢工了。对一年只种一季的农场领导们、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半个月的春播期已过,损失是无法挽回的。
农业连队的知青对罢工的态度是坚决的。各个连队都有纠察队,制止那些破坏罢工的行为,阻止不参加罢工的老兵和家属们出工。
罢工期间,三团九连就有一个老兵,开拖拉机去八连播种。身为机务排副排长的王宝安立刻制止了他。王宝安说:“八连没人了吗?论技术我比你好,论设备也比你强,你别在这里现眼了,走吧,回你们连吧”。那小子很知趣,开着拖拉机走了。
罢工一直持续到四月二日,青海省委终于同意了上访团提出的条件并形成文件。四月四日,上访团发布了“复工声明”。四月五日,全师复工。
春播,夏管,秋收。又是一个季节的轮回。可在这长达半年的时间里,青海省委就已经“成文”的承诺没有一点实质性的进展。这期间,上访团几次上书,要求省委给于答复,省委置之不理。持久战已经耗费了太多知青的精力。9月12号焦呈祥师长带来了谭启龙的回答:“要见就见党团员,不见上访团的所谓群众代表”。最后的希望破灭了。
上访团核心成员在格尔木招待所召集碰头会,决定搞一次全师的大游行。带头大哥苏德宽,写了一篇《给青海省委的一封公开信》贴在了军垦商场的墙上。
三团五连无疑是青海兵团知青抗争运动的主要策划地之一,更是三团知青抗争运动的中心。时文,康树卫,章定德,刘风昌……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一夜之间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
刘风昌外号小迷糊,办知青的事可一点也不迷糊,凭他放马的便利条件,一次又一次去托拉海发通知,联系人员。从五连出发,骑马来回颠簸百十里风雨无阻。
李汉军,康树卫,肖因石,李建华,……穿梭于团部周围的几个连队,来往于各连队知青上访带头人之间。
落实人员,联系车辆,写标语,做小旗,准备横幅。赵松龄把9月15号去格尔木游行示威的《露布》张贴在团部小卖部的墙上。
知青们为这次游行请愿准备之际,各级领导们也没闲着,青海省公安厅把通报发到各个连队:明令禁止知青在通车典礼期间聚会,游行活动,违者将严惩不贷。9月10日到12日,格尔木民兵和部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武装游行,几十辆全副武装的军车穿行格尔木大街上,耀武扬威,招摇过市,展示暴力,恐吓威慑。这样的阵势,自西藏叛乱以来是绝无仅有的。格尔木公安局,把四团上访团主要成员李洪庆软禁在招待所。三团上访主要成员时文也明确表示不参加这次行动。他们软硬兼施,以为万无一失了。
高压之下,不害怕是假的,三团八连东方红55拖拉机车长,驾驶员李保罗,不敢开这个拖拉机去参加这次行动。“秋后算账”的阴影不能不让人感到恐惧。王宝安把拖拉机要过来开车上路了。
趋利避害,贪生怕死是人的本性,谁也没有权力苛求别人做英雄,做烈士,去做铤而走险的事情。
恰恰是农业连队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们,他们最少患得患失的顾虑。他们是冲在前面的中坚力量。胡世成,杨贵成,刘吉友,张宝虎,魏鲁,藏精国,石岩……。每个连队都有一大串可歌可泣的名字。“9.15”正是这样一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干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情”。
东方欲晓,此时格尔木早上已是寒气逼人,几十个人挤在加宽加大的拖斗上,迎着凌厉的风,一路颠簸着向格尔木进发。
早上八点,数百成千的知青乘汽车,马车,拖拉机,牛车。乘一切能用的交通工具从四面八方涌来,从马海,大格啦、拖拉海,从北草原,从昆仑山赶来。驻格尔木和小岛的知青徒步到达了集合地点;师部北边,金峰路、昆仑路十子路口。
马海二团的宋兰生等几个知青,高高的举着白纸糊的棺材,三团五连和八连的知青挥舞着小旗,打着横幅,苏德宽带领着一团的知青们沿小路向火车站进发。
此时一辆“青藏铁路一期工程通车典礼指挥部”的汽车档在队伍的前面。一个左胳膊上带着黄袖标的公安人员,手拿喇叭高声断喝;遵照青海省公安厅的通告,通车典礼期间不许聚众闹事,不许游行示威,你们必须立即解散,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一通声嘶力竭的恐吓恰是火上浇油,愤怒的知青将车围住。此人一看不妙,钻进汽车,落荒而去。
距离会场还有 四公里的路程,一个小时的时间,大队人马九点到了格尔木车站,到了通车典礼的现场。
秋天的柴达木四野一片苍茫,此时格尔木车站,只是旷野中南北两个孤零零的站台,没有候车室,也没有一间房,庆典的会场就在这两个站台上。层层官兵把会场包围的严严实实。车站的东面,高出地面的斜坡上有一条小路,上面站满围观的人群。人群里面,是一层又一层手拉手的部队官兵。
知青们从这里冲上高坡,被前面的军人挡住了去路。
没有片刻的犹豫,知青高呼着“军民团结一家人”“向解放军学习”“向解放军致敬”的口号。奋力的向前冲击。
虽是赤手空拳,却是短兵相接。 两军相逢,哀兵胜。那些年青的部队官兵,那是历经过风雨的知青的对手。很快那条坚固的人墙,撕开了一个大大的口子。潮水般的知青顺着斜坡向会场蜂拥而起去。
(四)
会场欢庆的气氛立刻被这突如其来的事件打乱。锣鼓声,歌舞声戛然而止,所有的人带着惊愕的表情,站起身伸着头向这边张望。此时会场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他们纷纷走到知青中间采访。知青给记者们说“事件”的来龙去脉,说着十四年来兵团农场的真相。还有知青给站台周围的人发传单。
这 场骚动很快过去,会场渐渐安静下来,知青们坐在路轨和两边的站台上开始静坐。观礼台上的铁道兵和各路代表们表情严肃。锣鼓队,宣传队也都鸦雀无声。所有的人在等待,等待就要来临的事情发生。
时间凝固了,紧张的空气凝固了,上万人的会场出奇的静。静的使人感到恐慌,静的使人格外紧张。
半个小时很短,半个小时很长。一个身着警服的中年男子出现在观礼台上。他自报家门;青海省公安厅副厅长。
高音喇叭里传出他威严的声音:青海省公安厅,青藏铁路一期工程通车典礼指挥部通告;一小部分人冲击青藏铁路通车典礼的会场是严重的违法行为……。限你们十五分钟内撤出会场,如果不听劝告我们将采取严厉措施予以清场。一切严重后果由你们自己负责。
话音刚落,知青们高呼:“我们要见覃启龙”“我们要见中央领导”“我们要回家”“还我血汗钱”。
“通告”一遍又一遍的宣布。口号一遍又一遍的高呼。会场气氛越来越紧张。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悲壮情绪一点一点累积。知青“冒死请命,背水一战”的决心不可动摇。
这是理性与权力的抗争,这是心理与意志的交锋。知青不被威胁恐吓所动。在全国记者和各省参观团面前,他们不会轻举妄动,文革刚过,谁也不愿承担不可预见的后果。
格尔木的天气正是“早穿皮袄午穿纱”。正午的烈日照在蛮荒的戈壁上,炙烤着毫无遮拦的大地。炽热的情绪在炽热中燃烧。撕心的呐喊,那管他口干舌燥。就这样僵持着,僵持中始终不见一个领导的身影。未有一个领导和知青沟通。
突然那个高高在上的副厅长又出现在主席台上。高音喇叭里传出了他无可奈何的声音;“由于少数人捣乱,庆典大会无法正常进行,指挥部决定,庆典大会延期举行,大会到此结束。今天少数不法分子的捣乱行为,我们必将追究责任,予以严惩……。
一出好戏,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观礼台上的各方代表,铁道兵战士们撤出会场。南面沙滩上的部队官兵和群众也纷纷散去。知青们退出会场与被挡在会场外面的知青汇合。
于是 重新整理队伍,在宋兰生等人的带领下回师部招待所,准备下一步行动。
今天 有两个知青在这次行动中被公安抓走,其中有三团五连的程嘉兴,外号“二仙”。
“二仙”本来就仙气十足有点俐楞,不听招呼。他出去上厕所回来被包围会场的军人阻挡发生争执。公安人员以破坏会场次序的罪名抓走。大家提议去公安局要人。
(五)
格尔木监狱在金峰路北面师部南面。回师部正好路过。不大功夫,知青就将格尔木监狱围住,开始在监狱门口一块空地上高呼放人,“请愿无罪”,“知青无罪”的口号。
知青越聚越多,事情越闹越大。格尔木监狱的大墙上增加了不少岗哨。
这样的事情可是空前绝后的,形势似乎向不可预测的方向发展。
紧急时刻,格尔木公安局副局长尕万德带着两个工作人员走到知青中间。开始和知青对话。
尕局长是蒙古族,汉话说的不是很流利。好在他和农建师的知青比较熟悉。知青对他有怀有好感。这是他紧急时刻能够走近知青的底气。
尕局长曾经在三团八连蹲点,调查八连指导员吴吉文声称的“2.11反革命事件”。
1967年春节是知青到青海的第二个春节,由于连队领导对知青生活漠不关心,春节期间伙食没有安排好,知青有意见,为此和吴吉文发生了争执并打起来了。吴吉文吃了亏,他开始公报私仇,声称这是殴打革命干部的反革命事件。那天是2月11号,史称“2.11反革命事件”。
尕局长在八连一个多月的调查,否定了这个反革命事件,认为只是一次打架斗殴。所以没抓一个人,还和知青交了朋友,知青也认可他的正派,讲义气,比农建师的领导好多了。
尕局长来到知青中间,立刻被知青围住。他用生硬的汉话说:抓的这两个人很快会出来,这是治安拘留过几天就放出来。大家给他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尕局长别走了,我们大伙一起在这里陪你喝酒。你们什么时候把知青放回来,咱们什么时候结束。知青们团团的围住他。他出出不去。想走走不了。真成人质了。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晚上的格尔木阵阵寒风袭来。尕局长的随从说局长年龄大了,点上一堆火烤烤,知青们欣然同意。大家围着火一直靠到了天亮。
当事双方都不想把事情激化,毕竟这不是知青抗争的目的。半夜以后知青就把尕局长放回去。他同意回去后把被抓知青放出来。
尕局长还是说话算话的,第二天就把人放了。
“9.15”以后,省公安厅大批人员进驻农建师,拉开抓人架势。与此同时上访团主要成员赴京上访,避其锋芒与之周旋。
十月一以后,知青安置工作开始,改变命运的抗争终于看到了希望。农建师的领导也不想再生是非。9.15事件也就不了了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