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乃开国之初,河东名将呼延赞嫡派子孙,单名唤个灼字”。
这是《水浒传》第五十三回中,高俅向宋徽宗请求派兵剿灭梁山时,向皇帝保荐呼延灼,对呼延灼所做的介绍。
在我的印象中,呼延赞不是“河东人”。
“河东”所指的地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代指。
现在的河东,是指运城(下辖一区二市十县)一带。
古时所说的“河东”,是代指山西西南部,主要是位于秦晋大峡谷中黄河段乾坤湾,壶口瀑布及禹门口(古龙门)至鹳雀楼以东的地区,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由于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
秦汉时,河东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省运城、临汾一带。
但在唐代以后,河东则泛指山西。顾炎武《日知录》第三十一卷称:“河东,山西一地也,唐之京师在关中,而其东则河,故谓之河东;元之京师在蓟门,而其西则山,故谓之山西,各自其畿甸之所近而言之也。”
《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宋朝,也就是北宋末年,成书于元末明初期间。
从五代十国的六七十年,到宋朝的三百二十余年,再到元朝的一百年左右,施耐庵先生的脑海中,一定对刚刚过去的不到五百年历史的唐朝时期,“河东”的代指,了然于胸。所以,把呼延赞的籍贯,说成是“河东人氏”,一点都没有错。
呼延赞的具体籍贯,是“并州”,即今天的太原人,与狄仁杰是老乡。
在我的印象中,呼延赞不是河东人,在施耐庵的笔下,呼延赞就是河东人。两个时代的人,对此问题的认识,应该说,都对。
看来,印象是一回事,事实是一回事,好在,对于终身学习者来说,为了杜绝自己印象出错,就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为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