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灭最后一个大国齐国,终于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
等等,好像没有完成,有个小国居然还活着。
嬴政用眼角余光瞟了一眼,这个小国位于中原腹地,名叫“卫”。
卫国之主卫君角蜷缩在小小的野王城(今河南沁阳)内,战战兢兢守着祖庙,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天。
嬴政却转过头去,理都没理他。
天下皆归于秦,强国一个个都灰飞烟灭,孱弱不堪的卫国偏偏逃过了一劫。嬴政到死也没动卫君角一根汗毛。
卫国的神奇命运让后人揣测不已。有人说,卫国实在太弱,弱到嬴政连灭都懒得灭他;有人则说,卫国在秦国面前一直是个乖宝宝,人畜无害,没必要灭它;还有人说,商鞅和吕不韦都是卫国人,看在这两大功臣的面子上才放了卫国一马。
不论哪个原因,卫国的命运都是与秦国连在一起。
早在八百年前,它俩就曾是一对欢喜冤家。
2
说到卫国的出身,绝对是自带聚光灯的高富帅,与屌丝秦国形成鲜明对比。
当初周武王灭掉殷商,两年后就撒手人寰,继位的周成王还是个小屁孩,一切政事都由叔父周公旦做主。
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觉得有机可乘,便勾结周成王的另外两个叔父管叔鲜、蔡叔度,发动了一场叛乱。周公旦亲自带兵打垮叛军,武庚被杀。
那时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遵守“灭国不绝祀”的原则,武庚虽然反叛,周公旦却没有对商朝遗民斩尽杀绝。商丘是商族的发祥地,周公旦让纣王的弟弟微子去那里建立宋国,负责祭祀商族祖先。
周公旦最头疼的问题是:其他的商朝遗民怎么办?
想来想去,只有让最亲信的人来管理他们,才能放下心。
小弟康叔刚刚成年,周公旦很喜欢他,便把商朝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赐给他,让他负责镇抚商朝遗民。
康叔去了朝歌,在那儿建立了一个国家,就是卫国。所谓“卫”,意思是镇守商都、保卫周朝。
卫国延续着周文王的血脉,身份之尊贵,地位之崇高,只有鲁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与之媲美。它占据中原肥沃地区,要粮有粮,要人有人,其他国家只有羡慕的份儿。康叔还被周王朝任命为“司寇”,手握天下公检法大权。
那时的卫国,不但是政治权贵,经济土豪,也是文化精英,享有“君子之国”“诸侯之长”的美誉,是个名符其实的大国。
秦国的际遇却正好相反。
嬴姓部族原本效忠于商朝,武庚起兵时,他们跟随旧主人一起披挂上阵,兵败后便被周王朝流放到西部边境为奴为仆,命运悲惨。
他们在风雪沙尘之中给周王养马,养了一百多年,才得到周孝王的表扬,赏赐了一小块土地。那块地的名字叫做“秦”,从此嬴族人就被称为“秦人”。
卫国的地理位置很优越3
西周末年,褒国给周幽王进献了一个美女,就是那个笑点特高的褒姒姑娘。
一出“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狗血剧上演了。为了讨美人欢心,周幽王费尽心思,甚至废掉申皇后和太子宜臼,一心要将褒姒母子扶正。
宜臼逃到申国,去找外公申侯哭诉。申侯大怒,于公元前771年联合西边的蛮族犬戎,发兵攻打镐京,杀死了周幽王。
Boss突然被杀,各路诸侯都吓了一跳。卫国国君卫武公得知消息后,马上点起精兵强将,与其他诸侯合力将犬戎赶出镐京,再把宜臼推上王位,即周平王。
危机解除之后,周平王开始论功行赏。卫武公因为勤王有功,从二等侯爵升为一等公爵,威望居于众国之上。而从西边匆匆赶来效力的秦人首领秦襄公,也被破格封为三等伯爵,这意味着秦人终于可以组成一个国家了。
卫国的光辉穿越了整个西周时期,秦人却刚刚走到征途的起点:我奋斗了两百多年,才有资格和你坐在一起喝杯庆功酒。
镐京城如今已是千疮百孔,周平王和诸侯们一合计:迁都吧!
于是,卫武公等诸侯护送着周平王,把国都迁到东边的洛邑,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春秋战国)时代。
临行时,周平王给秦襄公许下一张空头支票,把岐山以西已被犬戎占领的土地赐给了他。
为了拿到那块地,秦人与犬戎拼杀了好几年,始终没能赶走他们。在最激烈的一次战斗中,秦襄公战死于沙场。
十多年后,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终于大破犬戎,夺回了岐山以西的封地,正式建立秦国。
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卫国相比,秦国的建立可谓一波三折,每一步都洒着血泪。
直到进入春秋时期,血统出身越来越不重要,卫国与秦国的命运才渐渐发生了逆转。
4
卫国第一次受辱,是被隔壁邻居郑国给削了。
郑国是个新兴国家,它的二代目郑武公能力超群,灭小国,抢土地,抓生产,做贸易,综合国力很快就追上来了。三代目郑庄公比他爹更牛,内政外交样样给力,连周天子都敢惹。
卫国一直看不惯这个邻居,总想找机会教训教训它。
前719年,卫公子州吁发动政变,杀死卫桓公,自立为君。卫国上下都不服他,州吁便决定讨伐郑国,为自己树立威信。
州吁组织了卫、宋、鲁、陈、蔡五国联军,浩浩荡荡杀向郑国。小霸王郑庄公沉着应战,使出一招连环计,五国联军便土崩瓦解,纷纷作鸟兽散。
卫国败了,州吁在国内也就立不住脚了,被大臣石碏设计杀死。
州吁的死并没有挽回卫国的颜面,伪大国的面纱一旦被揭开,就再也遮不住了。
如果继位的国君能够发奋图强,卫国还有重新崛起的可能。只可惜下一个坐上宝座的卫宣公,却是个百年难得一见的奇葩。
卫宣公年轻时跟父亲的侍妾夷姜私通,生下一个私生子,取名叫“伋”。为了掩人耳目,他把公子伋交给弟弟公子职抚养,等到自己继位之后,再把公子伋立为太子。
转眼公子伋长大了,叔父公子职便张罗着为他娶妻,娶来一个名叫宣姜的齐国美女。谁知卫宣公一见宣姜就魂不守舍,把儿子推到一边,自己上前去娶了她。
卫宣公对宣姜宠爱无比,为了改立宣姜的儿子为太子,索性杀掉了公子伋。
国君如此乱来,臣民们哪有心思去发展经济、建设国防?
几十年王室内乱之后,卫国又出了一个著名国君卫懿公。跟爷爷卫宣公相比,他是另一种风格的奇葩。
这位国君不爱美人爱动物,尤其喜欢仙鹤这样的高雅物种。他采取生态养殖方式,给予仙鹤充分的自由,想去哪就去哪。
作为一门业余爱好,养鹤本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问题是卫懿公对仙鹤实在太惯宠,封它们为大夫,给它们配上专车,比真正的大夫待遇还要好。为了养鹤,他甚至还向百姓征收“鹤捐”。
折腾来折腾去,整个国家人心涣散,士气低落。
北边的蛮族狄人趁机兴兵,向卫国发起进攻。卫懿公赶紧派军队前去迎战,军士们却懒洋洋地说道:“让仙鹤去打仗吧,它们有禄位,我们没有。”
前661年,狄人长驱直入,灭掉了这个虚有其表的贵族之国,卫懿公死于乱军之中,与他的仙鹤一起被狄人烤成肉串。卫国变成了人间地狱,逃出去的难民不足八百人。
国难当头,首先站出来救国救民的,却是几个女流之辈。
卫国王室虽然一向荒唐,至少有件事情做得还不错,就是对女公子的培养。卫国的女公子人数不少,分别嫁给了齐国、郑国、宋国等国的诸侯。看到祖国蒙难,这些女公子纷纷给自己丈夫做思想工作,请他们出面相救。
有一位女公子嫁给了许国的许穆公,许国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国,不敢出兵,许穆夫人便自己带着赈济物资飞奔回国,与刚刚即位的哥哥卫戴公会合。她还给各国诸侯写信,为复国之事奔走求援。
许穆夫人的努力没有白费,她打动了一个重要人物——齐桓公。
齐桓公读了许穆夫人的信(其实是一首诗,叫《载驰》),叹道:“卫国无道,亡国本是活该,但有这样的女公子在,便不可不救。”
有了齐桓公这个大国霸主帮忙,卫国的复国运动就容易多了。
5
卫戴公在位只一年就累死了,真正带领卫国人重建家园的,是他的弟弟卫文公。
卫文公的母亲是齐国人,他自己也在齐国待过,跟齐桓公关系很好。齐桓公支援了不少物资,还帮卫国修建了新的国都。再加上卫文公本人励精图治,与百姓同甘共苦,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卫国渐渐恢复了元气。
有一天,手下人忽然来报:“外面来了几个叫花子,说是晋国人,想要拜见您。”
卫文公不耐烦地挥挥手:“自己家都不够吃,哪有余粮打发要饭的?叫他们滚蛋。”
叫花子们只好离开了。若干年后,叫花子的头领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还成为一代霸主,他就是晋文公重耳。
卫文公这一无心之举,使卫国错过了一个大国盟友,却多了一个强敌。
报复落在了卫文公的儿子卫成公身上。前633年,晋、楚双雄为了争霸中原,爆发了城濮之战。卫成公选择跟楚国站队,结果楚国败了,晋文公便新账旧账一起算,将卫国按在地上暴揍了一顿。
国土被割,国君逃亡。两年后,在周天子的调解求情之下,晋文公才同意收卫国为小弟,允许卫成公回国。
好不容易站起来的卫国,就这样被打成了软骨病,再也没有雄起的希望。
接下来的一百年中,卫国王室又连续出了好几个奇葩,君臣父子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残杀,没有一天安宁的日子。孔子的十大弟子之一子路就在卫国做官,惨死于王室夺权之战。
纵观整个春秋时期,卫国的国际地位一路下滑,其历史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内斗”。
当秦国在西部荒原艰难逆袭时,它在内斗。
当楚国在南部山区披荆斩棘时,它在内斗。
当齐桓公充当世界警察到处扬威时,它在内斗。
当越王勾践为了复国卧薪尝胆时,它还在内斗。
内斗着,内斗着,战国时代到来了。
春秋末期,卫国朝政落在卫灵公夫人南子手中。孔子感慨:“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6
战国历史就是一部大国兼并史。除了七大常任理事国,其他国家不是成为大国的刀下鬼,就是沦为酱油角色。
曾经不可一世的晋国,被赵、魏、韩三家瓜分了。作为小弟,卫国先是投靠赵国,随后又去侍奉魏国,在大国淫威之下委曲求全,国土面积越来越小,生存成了第一需要。
战国中期,国君卫成侯很有自知之明,索性自贬为“侯”,意思是我不敢跟你们这些“王”“公”一起玩,能给我一块瓜吃就心满意足了。
又过了些年,卫国连爵位都保不住了,卫侯被贬称为“君”,领土只剩下濮阳这一小块地方。
到了战国末期,宗主国魏国杀了卫国之主卫怀君,将魏国的女婿卫元君扶上位。
卫元君没能享受到一国之主的乐趣。前239年,他的靠山魏国被秦国打得满地找牙,卫国连同魏国的东部领土一起,成为秦国的战利品。
嬴政把卫元君赶出濮阳,迁往小城野王县。半死不活的卫国,成了秦国的一个小小附属。
八百年风水轮流转,变换了沧海桑田。
秦二世即位后,将卫国末代之主卫君角废为庶人。卫国最终没能逃过覆灭的命运,成为最后一个被大秦帝国抹掉的诸侯国。
整个战国时代,卫国的存在感一直很弱,长期处于朝不保夕的状况。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却贡献了当时最顶尖的政治人才。
商鞅,战国时代最成功的改革家,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就是他打下的。他是卫国的王室子弟。
吴起,去了哪个国家,哪国就能迅速变强,差点把楚国养成另一个超级大国。他是卫国人。
李悝,在魏国主持变法,使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他是卫国人。
吕不韦,秦国的丞相,为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也是卫国人。
可以说,这些卫国人奠定了战国时代的格局,是影响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
但他们,没有一个为祖国效力。
卫国的帝胄血统给了它一个高起点,也成为它不思进取的理由。卫国的重要职位都是由贵族子弟担任,出身低微的人根本没有出头的可能。再加上长期内乱,一地鸡毛,能人们便纷纷出走,去别国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所以说,光有人才还不够,能不能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才是一个国家兴衰治乱的关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