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就任司隶校尉后,设置属官,制作文书,一切按照汉朝的规章制度。
刘秀到达洛阳的时候,正好从长安那边来了不少原来汉朝的三辅旧吏,准备在洛阳迎接更始帝迁都西汉故都长安。
这些大都市来的人,看见一波又一波从乡下过来的头戴围巾,身穿妇女衣服,弄的花枝招展的绿林军将士,心里都在想:老子活了大半辈子了,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但是这种穿女人衣服装体面的还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真是活久见!于是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甚至有的人以为见到鬼了,害怕得跑到边远的郡县去了(知者或畏其衣,奔走入边郡)。
但是等到司隶校尉刘秀的僚属们走过时,大家的眼睛不禁为之一亮。
刘秀的部下穿着得体,完全合乎大汉礼仪,大家看了,都是喜不自胜。甚至有些年纪大的官员忍不住流泪道:没想到还能活着看到我大汉官员的威仪!
于是大家都赶紧过来围观,生怕他们跑了似的。
从此,一些有心、有识的人就牢牢地记住了刘秀的名字,觉得这个年轻的司隶校尉真是才能非凡,不是一般的人,都在心中暗自留意。
洛阳这边一切准备停当之后,更始帝刘玄就从宛城迁都到了洛阳,并接受三辅官吏的建议,准备再迁都长安。
此时一河之隔的河北各州郡都持观望态度,未曾真正归附更始政权,赤眉军在山东发展迅速、声势日益壮大,还有“河北三王”、铜马、尤来、隗嚣、公孙述等等割据势力。
能不能搞定河北,将决定着更始政权的前途命运。当时南方还流传着一个童谣:得不得,在河北。可见河北的重要性。
刘玄想选派一个得力的干将去做河北各地的宣慰、平叛工作,但不知道派谁去才合适。
大司徒刘赐向刘玄建议:宗室各家子弟之中,只有刘秀才有能力承担这个任务。
这个刘赐也是汉朝宗室,从辈分来讲是刘秀、刘玄的族兄。起初刘氏兄弟刚起义反抗新朝王莽统治的时候,刘赐就跑过来投奔刘縯麾下,跟随刘縯与新军作战,后来刘縯被害,刘赐接替刘縯担任大司徒的职位。
由于同为汉朝宗室,所以刘玄对刘赐很信任,刘赐在朝中的发言具有一定的分量。
但是刘赐的这一建议一提出来,马上就遭到绿林诸将的反对,当初杀害刘縯的主谋朱鲔、李轶等更是坚决反对,他们理由很简单:刘秀业务能力太强,不能放虎遗患。
刘玄开始犯难,朱鲔这边的反对意见很有道理,让刘秀去,一旦势力壮大,太危险,但不让他去,河北的招抚工作做不好,更危险。
刘玄的犹豫不决,让刘秀的前途命运开始扑朔迷离:继续在刘玄眼皮子底下当差,处处受到监视和打压,将永无出头之日;如果外派河北发展业务,虽然前路凶险,但是可以大展身手,一定可以有所作为,将来不可限量!
到底是留在中央还是外派地方,就看刘玄的一句话了,但是这句左右刘秀命运的话迟迟没有说出口。
刘秀得不到皇帝的新任命,忧心忡忡,这时冯异跑过来给刘秀出了一条锦囊妙计。
原来当时左丞相曹竟之子曹诩任尚书之职,颇有权势,冯异劝刘秀与之交好,买通曹诩。
刘秀听从了冯异的建议,通过走后门,拉关系,送好礼,顺利地与曹诩等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关键人物打理好了,事就好办多了。经过刘赐的进一步劝说,以及曹竟等人为刘秀说话,最终让更始帝刘玄下决定,任命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持节镇慰河北诸州郡。
事实证明,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不经意间左右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他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干了,他要在那里重新起步去完成兄长未竟的事业!
这次,他要为自己而战,为家人而战,为死去的亲人而战,为荣誉而战!
一个伟大的征程开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