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其实是莽撞的,我们没有经过任何的学习,就要面对一个独立的生命,并且他的一言一行和你的带教密不可分,有点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感觉,有很多我们无法预估的状况会出现,会让我们抓狂、失控……最终会回到一个类似哲学问题,我们到底要培养一个怎样的孩子,如果只留下最核心的三个品质会是什么?自律,是我和先生觉得必须培养的。
小时候带他出去玩,说好的时间他不肯回家,要把他带回来,他哭得撕心裂肺的,让你绝望地想和他一起哭;
好不容易把他哄睡着了,还得面对他一屋子到处乱摆乱放的玩具,你拖着疲惫的身体收拾,第二天同样的事情再来一趟;
收拾一个书包,你得提醒好几次,就这样你还得偶尔给他送东西到学校去;
……
以上所有种种,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恐怖,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也意识到自律必须长到孩子身上,我们开始试着做了这些行为优化。
1.认识时间。
从很小的时候教他认识时间,认识钟表。在不认识数字的时候,我们就给他画,画出一个时间钟表,画在他的手上,先教他大的时间,比如5分,10分,30分,甚至是哪个点,那个点可以用朵花或者孩子能懂的事物来画,“到这朵红色的花花,我们去洗澡噢”,用最简单的方法让他有时间概念,记住时间,久而久之,他对时间也会变得敏感。
2.约定规则。
小学一年级刚开始的两周,每天早上为了能准时起床、洗漱、吃早餐、收拾好书包走人,大的吼,小的哭,持续了两周。有一天班主任打电话给我:“你儿子今天哭着来学校的,说平常只有爸爸训他,今天妈妈也训他了,哭得很厉害,这样的情绪是没有办法好好上课学习的。”两个大人对着一个六岁的孩子情绪失控,想想孩子也真的是很可怜的,痛到极点,我们和孩子做了如下约定:
爸爸妈妈7:20前做好早餐,你7:45前吃好早餐出门,如果是爸爸妈妈没做到,爸爸妈妈去和老师检讨,如果你没有做到,你要自己负责。
3.给他支持。
创造条件:买了四个钟,床边的闹钟,孩子房间墙上的挂钟,客厅墙上的挂钟,大人房间的挂钟,让他到处可见时间;
沟通计划:如何需要7:45起床,需要几点起床。
“你觉得几点起来好?”
“不知道,妈妈。”
“通常起来你要做哪些事情,每件事情需要多久?”
“穿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找红领巾或其他东西?”
“穿衣服需要多久?”
“嗯,找到衣服,然后穿好,估计需要五分钟。”
“妈妈有个主意,今天我们把你所有的衣服一起分开放置,你的上衣放这一层,裤子放这一层,内裤放这个抽屉,袜子放这个抽屉,你找起来很方便,自己提前准备好,可以吗?”
“好!”
……
类似这样一步步梳理完每件事情,最后约定的是6:48起床,几乎这个时间持续了整个小学。
让他自己参与进来,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把孩子的问题还给孩子。
4.保持愉悦。
在养成自律的过程中,要增加孩子愉悦感,毕竟开心的事情更容易坚持。
增加趣味:比如挑选孩子能够接受而且非常喜欢的闹钟,我家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强,孩子他爸很懂他,给他买了一个略微有点技术含量的闹钟,设置是有点麻烦和复杂的,到现在他的闹钟我也不会用,但他很乐在其中,象玩游戏一样,闹钟对他来说,不仅是工具,还是玩具,睡前很宝贝地拿到床边,有时候还抱在了被窝里。
避免说教:父母在和他沟通所有计划的时候,说教和命令,会让他很反感,但凡他心里有不乐意的成分在,自律就会打折扣。让他愿意干是自律的前提,是他愿意干,设身处地想,大人也不愿意干被勉强的事情。
温柔陪伴:即使制订了计划,孩子也有可能中途放弃的,这个时候大人一定要忍住,避免情绪爆发指责“你看你,自己说的怎么做不到呢?妈妈对你很失望。”
不如听听看孩子怎么说,真的好奇他碰到了什么阻碍,无论是态度上还是能力上的,放弃这样的假设“你就是不自觉”或者质问“你怎么就不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吗?”孩子养成一个新的习惯,需要温柔地陪伴,创造一个好的氛围,让孩子好好地说出真话,让我们好好地听到真话,哪怕这个真话让你真的很崩溃,也得忍住脾气,一方面我们得庆幸知道了真实原因,也就有机会引导他找到方法解决,另一方面孩子下次才会愿意继续和你说真话。
5.公平惩罚。
为什么是公平惩罚呢?因为很多事情是父母孩子双方的,如果只惩罚孩子,孩子是无法认同父母的。
比如我们在和孩子在小学阶段约定:
“你每天19:30前完成作业,妈妈21:15进房间给你讲故事。哪天你没有完成,妈妈那天就不进来你的房间了。如果哪天妈妈加班没有赶回来,妈妈第二天给你讲两个故事。”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有问题,要改的是原件。比如我的先生提醒我说“你回到家里衣服到处丢,儿子怎么可能学会好好收拾和整理?”,确实,我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我没法要求他做,为了他,我改变了30年来的习惯,到家就把老老实实地衣服挂起来,鞋子好好地放到鞋柜里。
身教重于言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