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职场菜鸟成长记心理
管理者是团队贡献者?不,他们更希望做个人贡献者

管理者是团队贡献者?不,他们更希望做个人贡献者

作者: 蓝茶2575 | 来源:发表于2018-07-29 13:01 被阅读69次

    保持好奇,继续期待,做自己的首席学习官,这里是易喜聊成长。

    今天我们来探讨管理者如何提升管理能力,让管理效果最大化。

    工作的关系,我和我的团队辅导过大量的初级管理者,他们中多数是由于个人绩效卓越,才被提拔上来做管理者。并且在大量的观察后,我们发现很多管理者大量的管理潜能没有释放出来,他们是沉睡的巨人。

    而管理潜能没有释放的原因,不是他们对某一项工作掌握的不够娴熟,也不是智力不够,相反,他们可能非常的尽心尽力,加班到最晚才走、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给员工演示操作、给员工更多的假期、为员工争取更多的福利、把所有掌握的工作技能向员工倾囊相赠……

    然而即使这样的付出,很多管理者还是摆脱不了员工的“背信弃义”、绩效的低下、上司的责备。

    他们的问题在哪?如何破局?

    问题不在于他自己会做什么,在于他能让员工会做什么。

    我们一般建议,一个新上任管理者不要急于低头干活,他必须要花一些大块时间来思考未来的角色。因此我们通常给新上任管理者开的第一门课就是《管理者的角色认知》,帮助他们快速的找到定位,从个人贡献者变成团队贡献者。

    备注:这里指的新上任管理者并不一定是基层管理者,他泛指过去从来没有过管理经验,如今来到了管理岗位的各层级管理者,事实上,不分层级,角色转换对各层级的新上任管理者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关于如何做好新上任管理者的角色转换,我们有很多方法步骤,今天不作详细展开,同在了解这些方法步骤之前,有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需要讨论,比起地球人都知道的“为什么管理者要做团队贡献者”,我们更需要搞清楚的是“为什么他们中有一部分人不愿做团队贡献者”,这才是他们改变自己的真正阻碍。

    最有成就的部分是:那是我做的!

    管理者可以公开谈论的是,他们应该通过团队去完成使命,然而这句话太官方了,官方的毫无用处。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没有坦诚谈论的是,对于工作,最有成就的部分,以及他们更在乎的,是有多少是自己做的。

    “宜家效应”能够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这是指人们购买了宜家的家具后往往要回到家中自己完成组装,人们不但没有因为繁琐的组装程序而懊恼,反而很享受拼装的过程。

    这个效应揭示了人们的一种心理,随着物质资源日益丰富,比起坐享现成,人们更愿意参与少量的工序亲自完成作品,“自己折的千纸鹤看上去更漂亮”。

    当这种心理占据了管理者的主导地位,并且如果狭义的认为“只有亲自动手的作品才算是作品”,灾难便由此发生。

    这时他教下属的东西,不是工作最急迫需要的,而仅仅是因为那是他会的;

    他开会不是为了收集问题,是为了建立权威,但这样让他看上去更像官僚;

    他布置工作,出发点不是站在组织层面考虑应该完成哪些工作,而是哪些工作他更熟悉更容易达成。

    “有多少是我做的”思维限制了管理者的潜能。
    The thinking of how much is I do limits the managers' potential.

    你看,如果没有搞清楚管理者不愿意做转型的深层原因,直接做宣导、讲道理、给培训,结果就只能是事倍功半。

    让心里的大头兵退休

    我们必须认识到,过度的表现自我是一种私欲,如果被这种私欲所驾驭,管理者就成了一个索取者,会不断的向组织索取资源、向上级索取荣誉、与平级争夺地位、向下属索取服从。

    管理者被赋予的使命不是让自己的个人形象多么完美,是要通过团队去完成更大的任务,一个远超个体所能胜任的任务。唯有自律和克制,唯有让住在心里的大头兵退休,才能帮助管理者完成由个人贡献者向团队贡献者的转型,才能在心里立出一杆团队旗帜,完成自我救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管理者是团队贡献者?不,他们更希望做个人贡献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krz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