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梁树丽
麦儿黄周四老李的车限号,所以他提出和我换一下车,当然换车的结果就是我需要等到下午七点才能进市。
我决定趁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回家看望爹娘,路两边的麦田已经出现一抹黄,再有两周的时间就应该收麦子了。
麦子变黄的时候正是麦垄点种的最佳时间,父亲腿脚不好,我们建议他不要种花生了,我们都种上玉米更省劲一些,但是父亲有自己的想法,他说种上花生我们就不用去买花生米,而且花生还可以做成油……总之,父亲面对困难的时候从不会放弃,他更不会离开自己脚下的土地。
干活,干活!
干,是为了更好地活。
劳作在田头的父亲我开车还没走到村头,就看见父亲在麦田里忙碌,赶紧停好车走过去,结果父亲告诉我点种刚好结束,我倍感尴尬,仿佛我是掐着时间点来验收结果的。
和父亲在一起在麦田干活的还有三位老太太,她们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点种的工具,这种工具并不沉,但是绑在电动自行车上也并不容易。
她们看见我就喊出了我的名字,但是我却不认识她们,弱弱地问了一句,你们三老是哪村的,结果引起了大家的惊讶和大笑,对我来说这有一些笑话的味道,我竟然连自己村的人都不认识。
我变老了,她们也变老了,只是她们比我变得更快一些,而我的记忆却依然停留在儿时的模样,这样的差距无法让我做到对号入座。
点种挣钱的老人父亲的腿脚不好,如果自己在地里点种这六七亩地肯定不行,他的身体也吃不消,所以父亲雇了这三个老太太帮他。在这样紧张的忙碌时期想要找人帮忙也不容易,现在年轻人都忙着挣钱,真正愿意下地劳作的只有老人,所以这些老人忙完自己家的地后就会去帮助别人劳作,这样自己也能挣一些零花钱。
父亲说现在村里的老人干一晌活是60元,这三位老人和父亲一起点种了一天半,也就是说父亲需要支付她们每个人180元。
父亲从口袋里拿出六百块钱,给三位老人一人200元,她们很吃惊,一直推辞不能要,她们说多了20元,乡里乡亲的要钱已经不好意思了,又怎么多要?但是父亲非要她们拿着,不仅如此父亲还一路表示感谢,希望下次能再次合作。
我忍不住笑,我第一次见父亲这么高情商地说话。
我印象中的父亲是最抠的一个人,天再热他都不会给自己买雪糕,但是他却给三位老太太买雪糕吃。父亲说虽然人家是干了三晌,但是她们任务量很大,从下午两点一直干活到六点多,直到把活干完才收工。这样热的天她们六十多岁的年龄在太阳下干活太不容易,多给人家20元不亏,再说下次请人家的时候,人家会优先选择先干咱家的活。
我必须承认父亲对我的影响是具大的,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父亲的格局和思想高度在很多的事上都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他有着金子般的一颗心。
吃饭的父亲我今天回家的时候给父母买了油条,还买了一个素菜和一盘猪头肉,但是父亲还是不愿意多吃,他坚持要先吃完中午的剩菜。
我一把端走母亲中午炒的豆角,告诉他们这个豆角简直不要太好吃,今天我全包了,你们谁也不要和我争,但是母亲却不同意,硬生生地放在了自己面前。
上周给母亲在网上买了一束花,今天回家发现这些花依然鲜艳夺目,母亲眼神不好,她一直以为这些花是假花,直到我重新插花,把它们放在水中母亲才发现它们果然是真花。
父亲一直对这些小情调的东西也感了兴趣,他也认真看了看,并说了一句:好看!
给母亲买花这一段时间父亲下地干活,母亲自然就担起了做饭的任务,虽然母亲行走不便,但是她还是熬出了粥,腾出了馍甚至炒了菜,我无法想象老太太是如何哆哆嗦嗦做完了这些,但是能做这些让母亲倍感自豪,我也赶紧给母亲一个大大的赞。
真正的幸福感来自被需要,被确认,尤其是老人,他们的感受会更强烈一些,所以不要剥夺老人热爱的权力,让他们随心随性就好。
刚上班的时候父亲总是要求我认真干好工作,他说年轻人不要怕吃苦,凡事赶早不赶晚。现在父亲却一反常态,他开始告诫我加强身体锻炼,他说有个好身体不仅是家人的福气,也是单位的福气。
虽然父亲有糖尿病,每天劳作也非常辛苦,但是父亲早上五点就已经起床了,然后绕着村子修好的水泥马路走上一圈,六点的时候回家做饭,这已经成了父亲的生活习惯。
父亲一辈子都在践行一个“早”字,拼搏要趁早,学习要趁早,行动要赶早……直到现在我都习惯早点到校,早几分钟进教室,早做规划等等,这些都是父亲给我的精神财富。
快七点的时候父亲催我回家,他担心我回家晚路上太黑不安全。父亲再三叮嘱我路上开车慢行,遇到顶头车让人家先过。
夜幕下的父亲从后视镜中看父亲,他依然站在门口看着我走远。不知从何时开始,父亲已经不再高大魁梧,他的身子正在变成了一个问号。
庄稼地,庄稼汉,庄稼情。
再次经过路边的麦田,我似乎又看到父亲拖着腿在里面蹒跚行走………眼睛瞬间泪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