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点亮生命的微光人物哲思
「哲思&人物征文」蝶为我,我为蝶

「哲思&人物征文」蝶为我,我为蝶

作者: 断雁借西风 | 来源:发表于2018-01-28 18:17 被阅读153次

    与庄子思想的接触,始于《红楼梦》。宝玉曲解《胠箧》一篇里“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撒了一番对身边女孩子的怨气。这个开端很有趣,因为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庄子的荒谬。后来经过深度的学习便理解了造成这种感觉的缘由。虽然可能不是刻意为之,但是我们确实习惯于以仰视的方式对待权威、专业、圣贤……而庄子总是以凌驾于他们之上的姿态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文章给人高傲不羁的感觉。

    庄子这种姿态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我们说的天道、事物本身的规律,本就是凌驾于人类之上的内容,在这个层次中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只有认识上的不同,不存在“高低”的判断。这是庄子思想令我感动的地方,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但是同时也把思考的权利交给所有人。

    对于外篇《秋水》一文的研读,也有一个引子。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是《秋水》中的原文,但是有人在网络中引用的时候进行了截取,就用两句: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这么截取是有问题的,把别人说成了蛙和虫,目光短浅,这里有贬低别人的作用。庄子绝对不会贬低任何人或者物,因为在《齐物论》中的思想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万物都是没有区别的,只要我们的视野是足够高远辽阔的,那么一切的生命都是平等的。

    这一句是《秋水》中北海与河伯交流的第一个问题。三个分句,前半句都是现象,后半句是原因。重要的当然是原因——生存的环境不开阔、存在的时间不够长、已接受的教育内容对思维的开拓形成了束缚,是这些因素造成了我们认识水平的局限。包括后文中提及的公孙龙,主要的思想依旧在于强调囿于狭小的思维环境会导致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有偏颇。

    读《庄子》的时候不可以小气,要有非常大的视野,这样才能驾驭他所说的道。如果我们在诠释庄子的时候总是用市井生活的沟通方式,那么就会觉得庄子是在无理取闹,混淆视听,揶揄嘲讽。庄子提供的是一种视角,那是一种处于俯视,距离渺远的状态。视角是不能够用对错、优劣来评价的。我们可以用很多的视角去看世界,不同的视角给我们的生命体验是不同的,由此让生命更加完整,体验更加丰富。

    北海与河伯交流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故事中主要论述的内容,是小与大的关系。这里的内容可以扩展到多与少、时间的长与短、阴与阳等一系列具有相对性的概念。

    我以“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这个思路来整理文本。

    在“是什么”这一问题上,答案是很精简的,即上述所有概念的共同点,所有的关系,都在相对性上。正反两个概念是相对出现的,而且是唇齿相依的,不会单独存在。我们必须由其中一面来认识它相对的那一面。比如我们只有确定了某一物是小的,才能继续说另一物是大的。

    其实庄子不是这么说的,庄子说的是,事物没有大小。这个说法,要用“为什么”之中的内容解释。之所以说事物没有大小,是因为没有人提供衡量标准。放在空间中,我们认为大的事物,其实总有事物比它大,小的事物也是同理;放在时间中,因为时间绵延无尽,总有“更长久”或者“更短暂”的时间段。

    如果用西方哲学的框架来阐述,这里庄子的论断,是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忽视了相对静止的意义。相对静止是测量行为的哲学基础,显然庄子是不承认这个观点的。但这也是其存在的意义——让我们从习以为常的行为中惊醒,换一个角度看待这个世界。当我们发现一个事件的评判标准其实并非绝对严格的时候,对标准的质疑和审视才会开始。对物理规律的态度尚且如此,那对于人性中所展现的相对的内容,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经常反省?什么是善恶?什么是优劣?当我们做出这样的思考的时候,就进入了“怎么做”的范畴。

    将庄子的思想用于实践非常困难。从自然规律的方面来讲,运动的绝对性这个概念只能用来认知,不能进行操作。从人性、道德评判的角度来讲,践行庄子思想需要非常大的包容心。我们要理解所有被展示出来的人性,光辉的一面自然容易被接受,如何处理丑陋的一面是非常大的挑战。人性与道德是永远值得讨论的话题,庄子最后留给我们的是一片非常广阔的思考空间,并且他将我们思考的方向引至对评判标准的反省,这是一种棒喝式的教导。

    后文的内容显得比较离散,但是从整本书的视角来看,接下来的几个故事与内篇中《逍遥游》、《齐物论》的思想相关。经典的濠梁之辩就在其中。

    庄子与惠子代表了两种对待世界本质的态度。惠子比较像科学家,主张实证主义。“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不能够体验到鱼正在经历的心情,所以你归纳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总之,问题在于,你和鱼是两个客体。而在庄子的认识里,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黑匣子,他不论证里面是什么结构,他直接拿来用,看合不合适,如果合适了,那就是用得对。所以他直接就说“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老庄的思想被认为是玄想,其实当谈论的内容涉及形而上学的问题的时候,我们都会生出这种感觉。哲学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内容,说到底都是“信不信”的问题,而非“是不是”的问题。讨论哲学问题,意义不在结果,而在过程。每一种质疑的出现都是新的视角诞生的契机,也就是创新的机会。哲学是生生不息的,不管我们意识到与否,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它的光芒关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思&人物征文」蝶为我,我为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psz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