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爱智慧之学。用智慧理性阐释人及人之外的现象的学科。
哲学家,最爱讨论三大终极问题。
「三观」,不错,就是「三观」。
人生观:问自己;
世界观:问宇宙万物;
价值观:对外界(社会)的价值判断标准。
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虽然以上「三我」三问已经被很多人用作戏谑语,和「理想」遭遇类似。
但是,我们仍然忍不住想问:你已多久没与自己对话?
你已多久没与自己对话?《沉思录》可以说是一部自我对话录,一个人的自剖之语,一部私人日记。作者只是为了愉悦自己,并没有藏诸名山传之后世的宏伟愿望。
本文作者玛克斯·奥勒留,为古罗马帝国皇帝,斯多亚哲学信奉者,活动于公元二世纪(121-180),距今已19个世纪。
他曾在笔记里记录:每个人都不应该在乎同时代或后世人对自己的评价,浮云而已。没想到他的《沉思录》流传了下来,其书不知暗自打动了多少读者,我们不得不对他做出评价:你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是一本关于安身立命的书,共收录警句箴言十二卷四百余则。作者利用四方征战与政事辛劳之间的片暇,记录下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为后世在人生向度上开启了别样的风景。远古与当代,帝王或凡人,外部世界的进取终难替代内部心灵的安顿。今天,当工具理性与世俗浪潮蔓延至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时,我们更有必要从这穿越千年的不朽文字中,探望人生,寻找精神的故园。
仔细阅读四百余则警句箴言,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奥勒留就是「三教合流」的产物。
总的指导原则为:宇宙理性,可视为「道家」。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大整体,自有一套运行法则,通过理性主宰万物生灭。世间万物都是宇宙的一部分,万物的职责就是合于「自然之道」。
其二,在「宇宙法则」下,人生万物不过是一场幻化,可视为「释家」。
人的生命短暂,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与永恒不断的宇宙大道相比,生死只是一个自然定律而已,因此生死之间的名利、权力、物欲,到头来都是虚妄。
与佛教不同的是他不强调轮回,他对生死的看法颇似庄子,死亡即回归宇宙大道。把一切都看得十分平淡,一切都不能激起心中的波澜,因为世间万物最终都会同归于寂灭,外在一切只是梦里梦落一场空。
最后,奥勒留看似是一个「得道高僧」,但仍然对社会抱以极大关注,可视为「儒家」。
重视真善美,重视美德与自律,重视公共利益。
你做一件善事,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希冀的?你做了一些与你本性相合的事,难道这还不够?你还想有什么报酬吗?好像是眼睛能看也要索酬,脚能走路也要索酬,眼和脚就是为这特殊工作而设的,做了这工作才算是尽了本分。人也是一个样,生来就是为加惠于人的,对人有恩惠或是用任何别的方式对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时,他正是尽了本分,得到了所应得的报酬。
1.心有丘壑,自有安处
一般人隐居在乡间、在海边、在山上,你也曾最向往这样的生活;但这乃是最为庸俗的事,因为你随时可以退隐到自己心里去。一个人不能找到一个去处比他自己的灵魂更为清静,尤其是如果他心中自有丘壑,只消凝神一顾,立刻便可获得宁静,所谓宁静亦即有条不紊之谓。
一个人不管是抱着何种价值观,他的生存本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你追求功名利禄,渴望建功立业,可能是因为你心存此志或期望改变某些事情;你不愿与世俗苟且为伍,向往自然,诗酒田园,这也是你对某些现象的规避。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以「满足自己」而告终,都是「尊重自己」的表现。即跟着你的心灵走。所以儒家「入世」与道家「出世」根本就没有对立不可调和之处。
最好的隐居不在山林,也不是远离尘世,或避免某种功利性追求。最好的隐居就在你心里,此心安处,即是吾乡。外在表现就是「乐观知足」。
现代人侈谈「理想」,开口便是金钱。嘲笑「诗与远方」。他们认为没有钱,没有一定物质基础,何谈「理想」?没有金钱,如何到达「远方」?
这就是典型的「望文生义」,从没有一个人说过追求理想不以追求物质基础为前提。但是绝大多数人在追求过程中或被动或主动忽略放弃了自己内心的召唤,渐渐沦为平庸。理想就是在满足一个人肉体生存的基础上,给你精神上带来愉悦,让你感到自己有价值很重要的期待性目标。甚至我们可以说理想最终实现与否是无所谓的。因为在你的现实生活中它曾经一直予你动力,是重复枯燥生活中的一抹清凉。
「诗与远方」也不仅仅指具体现实中的「诗与远方」,它其实就是「理想」的抽象别称。
不一定非要到过海角天涯,不一定非要前往斯里兰卡,不一定非要攀过珠穆朗玛。「远方」就在你心里。此刻,打开《沉思录》,与哲人对话,与自己对话。这就是「远方」,这就是「诗意」。
2.无为而无不为
适应你命中注定的环境,爱你命中注定所要遭遇的人,而且是要真心地爱。
这句话不是指人要被动顺应命或命运地安排,而是强调不抱怨,接受现状,自然前进。
敬业乐群,各司其职,真心诚意,经营好「目前」,不去怀念过去或忧虑未来。像极了道家「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也包含一种「知足」思想。
3.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凡是你自己所无从选择的事物,如果你以为其中某一件对你是好的,某一件对你是坏的,那么一旦遭遇了一件坏事或错过了一件好事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你要怨天尤人,认为那必是或可能是致祸之由;而事实上常是我们自己犯了错误,因为是我们自己硬把价值观念加在事物上面。
很多人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出生,认为家庭背景影响了自己,然而本质根源还是在于个人。
所有的官一代、富一代不都是从无到有打拼起来的吗?外在因素往往只是锦上添花,没有花,你依旧是锦。个人内在的态度才是治根之本。
你不是不能减肥,而是你真的下定决心了吗?若下定决心,你自能管住你的嘴,自能驱动你的腿。
4.快乐在于转移,幸福在于比较
如欲鼓起欢欣的心情,你可以想想伙伴们的优点;例如,这一个精力过人,那一个谦逊有礼,另一个慷慨好施,还有一个另有特点。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从他们的性格上反映出来的美德尽量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那乃是最令人愉快的事情;永远要把这些印象留驻在你的眼前。
有时我在想:乐观的人的「乐观」凭借在哪里?现在基本上已经有了答案:心态。具体的做法就是忘掉「黑暗」、忘掉「麻烦」、忘掉「缺点」,「忘掉」不是真的忘记,而是指对已经发生过的「不好」事情,记住并且避免再次发生。把自己的关注点转移到「崇高」、「优点」、「光明」上来。大到对战争、政治的看法,小到宿舍舍友间的相处。
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每一个阶段,尤其是大学时期,一个宿舍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都有自己的习惯,它们往往只适用于个人,却不一定适用于整体。于是矛盾冲突便在这里发生了。
每次当自己看到这些「现象」时,在那一瞬间总是恨得发火,几于爆发,可是几分钟过去,胡思乱想间,忽然发现不久前自己还受过对方的「恩惠」,一下子心情又变得晴朗起来。
大学时,有些同学喜欢坐在上铺剪指甲,每当听到咔嚓、咔嚓、哔剥、哔剥的声音,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群甲乱舞」的画面,心中也跟着咔嚓声亦跳亦趋。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当你想到「群甲」源自「人脚」之后,心中的感受可想而知。
不过一想到同学的无私、公正、热心……很多小事也因此不值一虑。
在这个急功近利、虚华浮躁的时代,很多人做事总是带着某种目的,因此总会有人疑问:读书有什么用?阅读的作用正在此:当你陷入困境,给予安慰;当你迷茫,点亮指路明灯。
书本就是记载历史的载体,通过文字,我们总能找到某种力量(优点),重新满血复活。此心光明,亦复何求?
只要端正了心态,你会发现整个世界仿佛都和颜悦色起来。原来讨厌的人事物,此刻看起来竟有一点可爱。
5.把本分工作做好,就是成功,就是爱国
受益之事,无人嫌其多;按照自然的法则去行事,本身便是益处。所以不要疲于去做「既利己而又利人的事」。
近来,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爱国」似乎已经被说成一种既「无关」又「神圣」,既「脑残」又「伟大」的行为。甚至追根溯源,跑到「形而上」去探究,国家的起源是什么?爱人民、爱民族与爱政府之间的区别?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总之,在太平年代讨论「中国人必须爱国吗」「爱国与个人有何关系」「国家不爱我,我为什么要爱国」等类似问题,都是典型没事找事做。
爱国只有在危急存亡之秋才有谈论的必要,就像检验什么是「真朋友」?当你生一场大病或陷入绝境向他求助时就知道了。
当然,这种危急、绝境发生概率不大。因此,在太平年代就别再评价历史上发生过的「爱国」事件,也别评价历史人物,所有的评论者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那么,对于当今时代又该如何定义「爱国」呢?
非常简单——做自己。
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追求自己所追求的。为个人为家庭而奋斗。
换句话说,别认为爱国就是指为国奉献,就是指立大功行大善。
顺其自然,你把自己打理好了,把你的「小家」打理好了;整个社会,整个「大家」自然一派和谐。这就是「爱国」。
如果你是一名边防战士,每天准时保质完成巡逻站岗任务,就是爱国;
如果你是一名辛勤园丁,培养更多的自然科学或人文学科精英,就是爱国;
如果你是一家跨国公司,不偷税塑造民族品牌,就是爱国。
「爱国」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你已多久没停留?《沉思录》十二则
1.有许多事他可以享受亦可以禁绝,但一般普通人则只是贪求而不能禁绝。
2.如果不管别人心灵里进行着的是什么事,一个人便很难得不快乐;但是如果不密切注意自己心灵的活动,则必定是不快乐的。
3.纵使你的生命可以延展三千年,甚至三万年,要知道一个人只能死一次,也只能活一回;所以,顶长的寿命和顶短的都是一个样。因为所谓「现在」,对大家是一样长的,我们所丧失的根本便不是我们的,所以我们所放弃的显然只是很短暂的一段时间而已。
4.客观的事物并不能涉及灵魂,只是在外面静止着;烦扰皆由内心而起。
5.虽然一个人可以束缚我的活动,实则我的主动和我的心理态度是不会受到束缚的,因为具有随机应变的力量之故。任何足以妨碍心灵活动的事物,都会被心灵转变而成为助长心灵活动之事物,障碍能转变而成为助力,我们途中的阻碍反倒可以使其变为格外平坦。
6.在生活中,肉体尚未屈服而灵魂先行屈服,那是一件耻事。
7.太阳之下没有新的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常见的,一切事物都在消逝。
8.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你——你迷途有多么深,从未度过真正的生活。所谓真正的生活,并不在于逻辑的玄妙,或财富,或名誉,或享受,或任何地方。那么究竟在哪里呢?在做人性所追求的事情中。人应该怎样做呢?要有宗旨以充当「他的动机与行为」之泉源。
9.你遭遇外界挫折而烦恼的时候,使你困扰的不是那件事情本身,而是你自己对那件事情的判断。
10.实际上使我们恼怒的,并不是人们的行为——那些行为属于「他们的」理性的领域——而是我们对这些行为的看法。
11.我常惊讶,我们每个人爱自己胜过爱其他的人,但是对于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之重视,远不如别人对于自己的看法。
12.你终于会觉察——你在内心里有一点什么,比产生情欲并使你成为傀儡一般的那些东西要好得多,要更近似天神。我的内心在忙着做什么呢?恐惧吗?猜疑吗?肉欲吗?其他类似的事吗?
网友评论
国也有国格
国家也是一个有生命的人
不同的阶级
不同的部门
就是国家的不同器官
只有各司其职
才能健康顺利成长
其中经济是心脏
科技教育政治是大脑
军事是拳头利器
分工不同
目标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