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新年,慢慢消失在岁月里,有些模糊不清,依稀记得新年穿新衣、放鞭炮、点灯笼。还有新年前折腾忙碌着的爸爸。
我们在河北当地属于外乡人,家里亲戚们远在北京和山东,每年春节都是我们一家五口自己过,儿时从没体会过春节拜年走亲戚的热闹。
好在我爸爸是个心灵手巧的人,五口人过春节,看似很冷清。于是每年春节未到,老爸早早的就开始做各种准备,印象里的春节都是老爸给我们折腾出来的样子。
春节,一定要大吃特吃。那时候,买油还需要油票,每人每月二两油票,我家五口人,每月可以攒一斤油票。老爸就把每月油票攒到年底,年底可以攒十多斤植物油,平日就买些肥肉炸成动物油来炒菜。
攒下的十多斤油,老爸会在春节前给我们炸很多油饼和豆腐泡,炸满满的两箩筐,可以从腊月三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剩下的油来炸鱼。那时油水少,能吃到炸油饼好似就是春节里最高兴的事了。
做完了这些油炸食品,利用周末,老爸就要开始做各种卤制食品。周末的炉灶每天都在热气腾腾的冒着烟,卤制动物肝脏、大肠、肺之类的,卤完,捞出,放在盆子里,用盖子盖上,找个高处荫凉的地方,摞在一起,上面压上小石头,这些吃的也可以一直吃到过完春节。
图片来自网络准备完各种吃的,老爸就开始给我们用纸糊灯笼。把细细的高梁秸子,用铁丝绑上形成一个四边形,底下做个十字,固定住,在十字的中间插上一个竹签,竹签上可以放个蜡烛。在上面再做个十字,用铁丝固定,可以在上面拴个绳子。然后用彩纸把四面糊上,糊好以后,等浆糊干了,老爸就在灯笼的四面画上花,写上福字,然后用一根结实的木棍,栓在灯笼上面,把蜡烛放到灯笼里,点燃,我们姐妹三个就可以拿着灯笼出去玩了。
县城的路,晚上没有路灯,平日天黑不能出门,但春节的晚上,我们每人提着一个老爸给我们做得灯笼,叫上邻居的孩子,一起开始走街串巷。在漆黑的夜里,我们排着队,小灯笼的光一闪一闪的,透着一种神秘。
有时,路上会碰到淘气的男孩,看我们是一帮女孩子,冲我们扔过来一个点燃的鞭炮,我们躲闪着跑散开,有的灯笼里蜡烛就熄灭了,靠着剩下亮着的灯笼继续玩,但就在躲避炮竹的奔跑里,灯笼们一个个灭掉。最后只剩下一两个还亮的灯笼时,就要回家了。
新年里,老爸还会买些灯泡,用颜料在上面涂成各种各样的颜色,挂在院子里的树上,我们提着灯笼回家,把灯笼挂在树上,在北方的寒冬里,我们在挂满彩灯的树下跑着、喊着、闹着。
图片来自网络等我们玩够了,老爸就开始在院子里放烟花,我们躲进门里,捂着耳朵,隔着玻璃窗看着院子里,看到玻璃窗后面我们亮晶晶的眼睛,老爸也兴奋的很,放完一个又一个烟花。
在吃吃喝喝、点灯笼、放烟花的日子里,度过了儿时一个又一个的新年。
#羽西x简书红蕴新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