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许国,不相送

作者: YOUTH部落 | 来源:发表于2017-01-11 09:43 被阅读133次
文/墨菲

1928年12月29日,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遂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改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自此,北洋政府时代正式结束。


眼瞅着就是年下,可经年的战乱却闹得人心惶惶。原想着清帝退位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后时局稍可安生,没成想又出了这么多幺蛾子。各地将军们都有自个儿的盘算,哪一个不是野心大于天的?想是那“皇帝”的位置着实喜人,一会儿复辟啦,一会儿又民国啦,可争来夺去,苦的却是这怏怏大地上的黎明百姓,平日里节不是节年不是年,这乱世,何时是个头哇?!虽说前几日张学良宣布归从南方政府,可这泱泱大国的天下呀,从不太平。

学校是早早放了假的,我这会子便得了清闲。姆妈常督我温书,西洋乐器是专门寻了老师的。同校不少学生学了钢琴,姆妈也是喜欢这西洋玩意儿,便让我也学了,想是她心心念念要将自个儿闺女锻造成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了。

“时局乱呐!”

这是眼下我听过最多的话。

从爹爹到姆妈到哥哥,再到老师同学们,提及此时无一不唉声叹气,“国破山河碎”五字便轻易荡气回肠起来。

我自是知道时下世道不好,虽说我读女子学校,按理女子不如男儿那般关心时局,学校里却不乏留洋归来执教的老师,每每家国天下便心痛不已,国文老师激动时更是大声痛斥:“各地军阀割据狼烟四起,想那北洋政府早一日倒台便是对得起这家国天下了!”

时局乱呐!

乱得黄浦江水起了浪。

乱得十里洋场起了烟。

北洋政府终是倒台了,可爹爹眉头却未见舒展。

爹爹现如今经营洋行生意,自小却跟随祖父吃了不少苦。祖父原是南京人,少时家贫,为照看弟弟妹妹便早早谋了营生,未曾考取功名。祖父年少时尚属清廷,男子人人留辫子,金钱鼠尾,满清入关时立下的规矩。该是因祖父机灵能干,经年后成立了当铺。爹爹从小在当铺长大,待人接物迎来送往自是耳濡目染。清末全国动荡不安,西方新思潮一时间横扫了闭关锁国的清廷,彼时的朝廷已如暮年的老人饱经风霜,中华大地千疮百孔。国破山河碎,国殇人心痛,爹爹执意去了西洋留学,倒想看看那西方文明是如何让这国不再国的。

时局乱呐!

后来爹爹回了乡,同爹爹一起的,还有姆妈。

再后来,爹爹同姆妈来了这十里洋场,这自由、新潮、破碎流离又无比坚强的上海滩。

时局乱呐!

乱得黄浦江水起了浪。

乱得十里洋场起了烟。


公元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爱新觉罗·溥仪颁布退位诏书,至此统治了中国将近三百年的清廷覆灭。

清廷转身,进了历史博物馆,一些个遗老遗少却待在原地不愿走进新世界。上海滩太大了,大到让一切无所遁形,我自是晓得一些富家老爷太太俨然旧时作派,虽说开洋车穿洋装,可仍留辫子、娶姨太太、听歌女、抽鸦片,顶顶颓靡模样。

好在因着爹爹姆妈的教育影响,我与哥哥算是同龄人中较独立新潮的,却正因如此,让爹爹姆妈少不了的担心。

哥哥自幼品学兼优,年轻气盛却也生在乱世,自是看不惯百姓流离战乱不断,越不可得越是珍贵,“家国”二字从小根植于心于脑,加之新思潮影响,年轻如哥哥每每提及眼下时局便恨自己势单力薄无法为这国这家这泱泱中华献一己之力。

爹爹原想让哥哥跟着学习洋行的门里门道,日后好有个营生,却知他无心这门行当,倒是对时政啊新思潮啊抗议当局不利时局不公很是用心,其抨击现世抨击旧世界旧糟粕的文章屡屡见报。

先有鲁迅弃医从文,后有哥哥挥动笔杆子投身历史洪流。

伟大吗?

一点都不,至少在我们全家人看来。

爹爹姆妈一早就知道报纸上时常出现的“沈平”便是哥哥的笔名。

哥哥原名沈千钧,爹爹本是期望他能在“千钧一发之时,当为男儿之事”,没成想一语成谶。只是这国家太大,哥哥太小,乱世难安命运难猜,爹爹姆妈全是担心。

我自然也晓得那大名鼎鼎的“沈平”便是哥哥。有段时间我常常见哥哥下学后将自己关在房里不出门,又常常见他往邮局跑,先前我以为是哥哥喜欢上了哪位姑娘给人家写情信呢,后来一个不留神哥哥说漏嘴,才晓得他是去给报社杂志社寄文章。他嘱咐我不要告诉爹爹姆妈,又问我对当下时局怎么看,那手舞足蹈激情澎湃的样子,在旁人看来,真像是看上了哪位姑娘。

我自是没有告诉爹爹姆妈,殊不知没多久,姆妈偶然去哥哥房间里看有没有换洗的衣物,无意间发现了那桌子上尚未写完的文章,再一看,没来得及上锁的抽屉里全是以往的文稿,及文稿上的署名“沈平”。

爹爹一言不发,姆妈泪眼朦胧。

原成想儿子是年轻气盛,偶尔参加参加抗议游行,等到真长大了那股子热乎劲儿过去了也就罢了,没料到事态已经如此这般。

沈平,新思潮领军人物,青年革命家,新世界的呐喊者,那个经常在报纸杂志上看见的人这会子便坐在爹爹姆妈面前,变成了沈千钧,他们的儿子,我的哥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平,即为天下太平”

哥哥掷地有声,红了眼眶。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是也,运也,命也。

罢了,罢了。


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

1932年,日军制造事端,进犯上海。

1937年,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开启了淞沪会战,同年攻下首都南京。

爹爹关了洋行,托关系将姆妈与我通过船运辗转送至香港。船是夜里开的,爹爹专门备了一辆车,叫上两位伙计拿了行李家当开车去往码头。路上爹爹嘱咐我好生照看姆妈,姆妈晕船,身体也不如从前了。我一一答应,之后,便不说话了。

姆妈与我都不好奇爹爹为何非要选择留下而不与我们一起离开,姆妈不问,我也不问。自爹爹通知我们要离开上海那一刻起,我就晓得,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走的。

他挂心他的儿子。

1931年哥哥正式参加革命,看着哥哥离去时的背影,我哭成泪人,姆妈任凭泪水在眼眶打转硬是没掉下一滴,而爹爹,一直坐在客厅里没有出门相送。

1933年哥哥回来过一次,之后便再没见过真人了。只是“沈平”的文章不断见报,这让全家人有了莫大的安慰,沈平活着,沈千钧就活着,我的哥哥就活着,爹娘的儿子就活着。

爹爹告诉姆妈不必挂心他,他已与几位决意不走的挚友商量好,房产住所只要是安全的,都腾出来给伤兵流民用,又联系了一些懂医务知识的志愿者,成立了临时救济小组。爹爹还说,要全力配合国家的抗日救亡军队,能尽一点力就尽一点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大乱,乱得人间离别渺小到来不及伤感。

天下大乱,乱得渺小的人儿可以如此伟岸。

我明白,爹爹在等,在等与他的儿子同仇敌忾,在等泱泱大国光明的未来,在等这中华大地上的万千好儿郎。

汽笛声轰鸣不断,我站在甲板上望着家的方向。时值夜里,水面上漆黑一片,我吹着风,在漫长的平静之后,终是落下泪来。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丈夫许国,不必相送。

平,即为天下太平。

公元2017年,上海,我像其他游客一样在原为租界的老洋房前拍了不少照片,然后走进旁边的咖啡店买了杯拿铁。

拍的照片太多,我一时挑花了眼,禁不住笑了。

太奶奶说的对,这乱世啊,终归有个头。

相关文章

  • 丈夫许国,无须相送。

    战鼓重擂英雄门 响彻九霄路迢迢 破瓦再铸丈夫坟 侧目天际云遥遥 佩剑戴绥重磨锈 跨步杀敌莫相送 家国大过鸿鹄志 恨...

  • 丈夫许国,不相送

    1928年12月29日,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遂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改成...

  • 大夫许国,不必相送!

    大夫许国,不必相送!

  • 从此一人过

    丈夫许国,不必相送。 27岁,一个开始尴尬的年纪,尴尬的是在一个传统地区(潮汕)家乡,长辈已经开始操心我的成家问题...

  • 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文‖珍妮 《八佰》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

  • 《八佰》:丈夫许国,实为大幸

    “巧英吾妻爱鉴:日内即将率部进入沪淞参战,特修寸笺以慰远念。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蚕食,亡国灭种之祸,发之他人,操之...

  • 去也

    何需爱国教无类, 哪用动员勾天雷。 丈夫许国硝烟没, 也无欢喜也无悲。

  • 剑与剑(第六章,兹由国篇)

    殇。 国殇。 卿即许国。 不必相送。 菁菁兹由国邦曾经美仑如梦。 片片深紫薰草铺于雪山峡谷之内,晕成彩幻。 虽为漠...

  • 醒悟

    这些年发生了这么多事件,徐世南,林生斌,许国利,张丽君的丈夫,还有泰国坠崖案,时间不语,却验证了人性的多面! 人生...

  • 腊八节诗赠朝堂大丈夫

    王侯腊宴迎春祭, 鄙夫可与事朝堂。 朱门罗绮自相送, 唯留丈夫守夜凉。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丈夫许国,不相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snl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