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张良教授做指导,这是基于学员们的真问题的指导。实打实的指导,很有启发。
拎出张教授指导的金句:
(一)课题指导
1.关于课题:课题不能有歧义,这是底线,要准确,才能信雅达。课题需要有颜值、可爱、科学,真实可信,需要接地气。但是课题不能只停留在“行”的层面,行还是不行,课题还需要可亲又可爱,不能平实,需要好且美。高标准是审美。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课题专家说课题名称要有颜值和可爱,本来课题极具高度的学术性、严谨性和规范性,现在要加一个可爱,是不是觉得好玩呢?我想,专家说的意思就是别人一看你的课题名称,就知道你写的是什么,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不要在题目中出现很多费解的地方,或者不具有“普适性”的概念在里面,这样确实不可爱。】
2.关于文献综述的作用:文献综述要拎出别人的观点,要简练,作用是发现别人研究中的不足,忽视掉的,欠缺的深度。
【张教授是大胆地舍弃老师们课题方案里的一些文献综述,指出文献综述的意义,同时他也展示了他的一个课题方案的文献综述,简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3.关于课题申报书的撰写:课题申报不是工作计划,也不是工作总结,更不是教科书。不是发表一个文件,问题就解决了。申报书是简单的,那就是“车轱辘话反复说”,怎么说呢?就是体现一致性,所有的创新、问题、内容和目标都围绕题目展开,虽然各有各的写法。
【他反复说“课题申报书是简单的”,这是因为他掌握了申报书的写法,也能将其中的逻辑关系厘清。我们的课题申报书,喜欢百花齐放,喜欢多角度思维,就是不会“车轱辘话反复说”,也就是我们的聚焦不够。我们都容易将课题申报书写成工作计划或工作总结,特别喜欢和学校的办学理念挂勾,张教授今天的课题指导体现专业性,能够站在一个核心背景下提出问题,纠偏我们的一些思考,规范我们的表达,研究内容到底该怎么写,需要去查阅更多,张教授毫不保留分享他的思考,也提供课题申报书的样本。】
(二)学术态度
1.直接提出课题的问题。
2.如果你不接受,我再想别的办法。
3.我的建议你可以不采纳,但我要提出来供你思考。
4.别我说啥,你信啥。
5.我这样说你别生气。
6.我只是帮你举例,你自己再考虑。
7.我只希望提供一个角度,你自己去思考。
从以上话语可以看出,张教授保持着一种谦虚,一种尽可能平和又专业的视角。我们说科研育人,也许科研工作者的态度最能育人。开放性与包容性得到彰显,科学性和人文性共存,这样的课题专家是大家都喜欢的。
最后的提问环节,我问了我们学校的课题名称。同事也提出“意识和能力如何评估”的问题。专家说: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评估和评价,而是为了生长和发展,实在要做评估的话,评估的方式、方法、工具和技术的开发是需要研究的,可以将题目改为“基于学生的作品评估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题外话:为什么我会有这么一篇文章出来?是因为在会议之前接到要对会议内容做一个总结的任务,所以认真听,认真记,认真反思。虽然最后我并没有分享,但我认真参与了,这比什么都强。也就是“任务驱动”进行学习,是较好的学习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