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做事,管理人员难过的关!

作者: 3HR | 来源:发表于2019-07-11 08:19 被阅读14次

    我在一次培训课程中听一位公司总经理讲领导力课程,他讲的非常精彩,妙语连珠,以至于很多案例我还记忆犹新,但最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关于“领导”的概括,非常精辟,四个字:做事、用人。他认为领导必须了解业务关键点,从而匹配合适的人,以结果为导向,使命必达,这一观点我深感认同。

    随着自己了解公司经营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人才管理方面,又产生了很多疑问:“公司拓展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我们从未涉足过,不了解其中的关键环节,引进了专业管理人才,我们又如何管理好这些人呢?他们提出的工作方案,该如何做出判断?”

    比如:一家医药企业A公司进入了保健品行业,选择了“牙膏”这个细分领域,它的研发和生产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不是难事,但营销方面差异很大。牙膏属于典型的快消品,快消品的销售无论从营销思路、定价策略、销售渠道、促销方案都与医药行业的销售差异巨大,甚至可以说完全不同。于是,A公司引入了一名宝洁公司的营销总监S,S上任一个月,结合公司特点拿出一套营销方案,整体预算4,000万,仅促销一项预算就1,000多万,方案预估10个月可以实现现金流平衡,18个月可以实现盈亏平衡。如果你是这家医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你该如何判断呢?从专业角度,你是外行,从管理角度,又该如何下手呢?

    2018年,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在内部分享管理心得时提到,学习“用人做事”,而不仅仅是“做事用人”。这句话对我触动很深,这也许是很多公司管理人员都还没有做到位的地方。因为大多数公司管理者都是某一个领域的专家,但如果想在新业务领域取得突破,必须具备“门外汉管好专家”的能力。要么,公司会局限在一个封闭的领域;要么,在进入新领域时,由于管理不当而导致失败,这样的案例举不胜举。再出色的管理者,也不可能是所有领域的专家,惟有“用对人、做成事”,而不是自己全想清楚了,再去做事和匹配人选。

    对于 “做事用人”和“用人做事”,二者的特点如下:

    “做事用人”特点:管理者熟悉某业务的运作流程,可以有效把控业务增长点和风险点,能够比较清晰地界定关键任务的行动计划,计划落地的关键是:“人”与“任务”的匹配。

    “用人做事”特点:管理者不熟悉某业务领域的运营细节,但对于商业趋势发展有着深刻地理解,对整体战略布局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长远的规划,规划落地的过程关键是:“人”与“战略”的匹配。

    正如“商场如战场”,上述概念,可以明朝两个与战争相关的历史故事来加以说明。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戚继光在我国打倭寇的历史上,赫赫有名,他组建戚家军,刚开始打了几次胜仗,高歌猛进,但没多久就吃了一次败仗,而且是大败,士兵遇到劲敌,一触即溃,自己也差点丢了性命。战后反思,他认为自己的指挥并没有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他百思不得其解。

    在他与名将谭纶的对话中 ,谭纶跟他说“你现在手下这帮士兵都是兵油子,哪个将领也练不出来,这支队伍打打游击还行,打不了硬仗”。戚继光恍然大悟。当时戚继光发明了一种全新的作战阵型叫做“鸳鸯阵”,这个阵型共十一人,分为盾牌兵、长矛兵、短刀兵等兵种, 各个兵种相互配合,让再强大的敌人也难以招架。作战阵型非常出色,而且每个位置的士兵具体作战动作都可以做出明确规定,但关键是没有合适的士兵。

    就在戚继光视察浙江中部时,戚继光发现了民风彪悍无比的义乌人(一场民间争斗历时四个月、死伤两千多人),他如获珍宝,于是他广招义乌人纳入戚家军,将鸳鸯阵发扬光大,后来这支义乌兵在抗倭历史上立下了汗马功劳。鸳鸯阵里的士兵在选拔过程中最重要的条件是身体健壮、不怕死、具有战斗精神。“义乌兵与鸳鸯阵”就是典型的“人与任务”匹配。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明末战略家孙承宗。明朝天启年间,孙承宗临危受命,抵御清军,在他的指挥下,有效遏制了清军的进攻,并将战线向清军方向推进了几百公里。他的战略构想简单概括为:打造“关宁锦”防线(山海关、宁远、锦州),拒敌于关外。但如果仅有好的战略构想,没人落实那就是空想。

    战略落地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选将,没有之一。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孙承宗做很多关键动作时,如果没有找到合适将领,他宁可等待、甚至推迟,也不会轻易行动,他先后甄选了袁崇焕、赵率教、祖大寿、满桂等一大批名将来支撑他的战略构想,在选拔过程中,这些人不但要具备出色的统帅能力和军事才能,更为最重要的是需要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同孙承宗的作战理念,无论行动过程中遇到多大阻力,都会至死不渝地随他战斗到底。名将与名将之间的差异,最大的差别不是能力,而是机遇和信念。“袁崇焕等名将与关宁锦防线”就是典型的“人与战略的匹配”。

    用人做事,管理人员难过的关! 用人做事,管理人员难过的关!

    不管军事领域还是企业管理领域,显然,管理水平越高的领导人,“用人做事”的水平越高,越能跨越自己的知识边界与能力边界。这也是优秀管理者与一般管理者的重要区别之一,但这一点很难,很多管理者都不过关。

    为什么在管理经营过程中“用人做事”比“做事用人”的难度系数更大呢?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即领导者的战略思维能力、授权能力、监控能力、失败容忍度和识人水平。

    战略思维:尤其是在进入陌生领域时,管理者需要跳出以往熟悉的知识圈,领导者能否清晰地看透商业本质和发展逻辑,坚信自己的判断,具有足够强的战略定力,而不是左右摇摆的战略,这是关乎成败的第一步。

    2018年曾在网络中引起热议的新东方年会《释放自我》节目,员工吐槽“说好的三年规划每年都要变”,就是这种普遍情况的反映,有了“战略定位”,缺乏“战略定力”的企业是多数,企业经常的借口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了,战略需要调整,实际上,“市场环境”一直都在变化,“定战略”的目的就是要克服这种不确定性。

    授权能力:授权是一种能力,熟悉领域和陌生领域,授权内容差异很大,但很多管理人员依旧顺应自己以往的管理惯性,不能及时调整。进入陌生领域的管理者,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授权,需要更广泛地听取行业专家的意见,相信业内人士的判断。尤其是对于强管控型管理风格的领导,需要特别注意,他们很可能难以割舍对于“权利”的欲望、对于“细节”的着迷,“授权”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能力”水平的高低。

    监控能力:有授权就需要有监控,二者共同组成了公司运转的方向盘,但同时需要做到管理与效率的平衡,监控过度和放任自流两种状态,普遍存在于很多公司。进入新领域,管理颗粒度很可能会变大,管理者虽然不需要参与具体运营,但需要有自己的“管理底线”,比如:业务整体规划方案和初步预期是什么、最大投资额是多少、投资周期多长、关键里程碑交付物是什么等等,在这些关键点没想清楚的时候,很可能是盲动。这些监控点就是所谓的“笼子”,再大的权利也需要监控,把“老虎”放在“笼子”里,让风险可控。

    失败容忍度:在“业绩增长”的巨大压力下,很多公司对于短期利益的诉求越来越强,对于失败的容忍度越低,但通往创新的路上,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失败。很多创新型业务死在天亮前,就是因为很多公司不能长时间容忍一个不能创造利润、没有正向现金流、不能融资、看不到成熟产品、工作计划一变再变,这样的“至暗时刻”并非所有公司都能熬的过去。

    识人水平:有效识别人才,是卓越管理者的必备技能。一项工作能否干好,很多时候在你发出录用通知的那一刻就已经确定了。从古至今,识人的重要性亘古不变,经典案例举不胜举。刘备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三分天下有其一;明穆宗慧眼识出张居正,中兴能臣续明朝百年基业;朱洪江眼光毒辣选用董明珠,助格力电器称霸全球;任正非力排众议任用余承东,华为手机进入世界第一梯队。如何识别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日后有机会还可以再详细探讨。

    从“不仅是做事用人”到“用人做事”的提升,在以上五点的基础上也需要管理者更多地自我修炼,越是高级的管理者,越需要有更强的学习能力,通过愿景激发人和用人格魅力领导人,领导力的话题永远没有止境,因为好的领导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凤毛麟角。

    - The End -

    资料来源于网络,由三个HR整理编辑,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用人做事,管理人员难过的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人做事,管理人员难过的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uwl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