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八章

作者: 南子阳 | 来源:发表于2019-07-06 21:51 被阅读45次

第 十 八 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直 译 :

大道废,(大道被废弃时,);有仁义;(一定还有仁义的存在;);智慧出,(智慧出现时,);有大伪;(一定有大的虚伪存在;);六亲不和,(六亲眷属不和睦时,);有孝慈;(一定还有孝慈的存在;);国家昏乱,(国家昏乱的时候,);有忠臣。(一定还有忠臣的存在。)。

本章总结

本章主要说明了,任何人都有一个慈善的本性存在。这种本性越是在特殊情况下,越容易被召唤出来。

大道本身其实并不能被废弃,所谓的大道废,是指人们违背大道的原则,抛弃大道的神圣法理,随心所欲,肆意妄为。在大道晦暗的时候,之所以还有仁义的存在,除了人们看到了潜在的隐患,对生存前景的担忧,乃至于已经得到教训以后的反省,主要还是因为人内心深处的良知开始复苏,本有的觉性发挥了作用。这种觉性是善良本能的自然呈现,不是人巧妙的心智所能取代的。恰恰在这时,巧智的应用,反而被剥去华丽的伪装,在真性面前显得是那么的丑陋,那样的微不足道。

体现在家庭关系和国家命运方面,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来自于内心深处的仁义,孝慈和忠臣将无从谈起,虚浮无根。

人的心性就是道性,仁义孝廉正是道始终不变的主要精神。那么,为什么常常从人心中看不到这一亮点呢?那是因为被厚重的不善之心所深障,只有在特定环境下,它才会不堪挤压,自然迸发出来。

这一章既在进一步诠释道,也对人性中的是非曲直进行了仔细分析,让人们对自我和生活中的现象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与此同时,老子还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我们可以透过对立的生活现象,来发现否极泰来的自然规律,来明达人性的真实本质。

相关文章

  • 道德经之对立统一

    #本文源自道德经第十八章 道德经的核心理念就是在讲对立统一,要有辩正思维去看待事物,第十八章是拿道与仁义、智慧与大...

  • 绝学无忧:学习《道德经》心得(21)

    文/若冰 (《道德经》第二十章 )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八章、第十九章里,阐述了他的社会观,阐述了社会病态的现象产...

  • 初识《老子》第18章

    第十八章二十八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十八章 大道废焉,有仁义。智慧出焉,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

  • 道废仁出:学习《道德经》心得(19)

    文/若冰 (《道德经》第十八章 ) 《道德经》第十七章,老子阐述了他的政zhi观,指出了为政者的四个境界,体现了他...

  • 2019-04-30

    【日精进第44天】 一、【学~勤学】 ①日常课诵 诵读《道德经》第十八章和注解五遍,《京瓷哲学》第十八条,《定位》...

  • 道德标签化是一种危险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道德经•第十八章》 ...

  • 《道德经》中的智慧之18:见果识因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之解字 大道...

  • 《道德经》大道废,有仁义

    《道德经》第十八章 大仁大义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慈孝;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

  • 别让孩子说:“对不起,我不小心……”

    今天早上诵读课时,我请一个娃娃背诵本周所学内容——《道德经》第十七、十八章。结果这宝贝从十八章开始背,我提醒他,应...

  • 牧童眼里《道德经》(77)

    《道德经》是经典中的经典,牧童只是牧童,只能掷一石块惊动凤凰,引出玉来乃心神所往。 《道德经》第十八章赏析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第十八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wm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