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提起和放下是人生的功课。一切事情都要提起,否则没有体验。一切都要放下,否则无法前进。
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提起,提起是放下的一种形式。
我用写作检验读书的效果。通过阅读有助于写作,说明读书方法得当。如果读了书写不出来或者写不好,就要反省。
不读书不行,但是读书太多也不好,会使大脑不堪重负,失去思考能力。对书也不能贪,必要时也要放下。
聪明人追求知识,智者放下知识。
对于从来没有钻进书本的人,需要提起读书。对于热爱读书的人,需要练习放下。
提起是学习,放下也是学习。阅读过程需要思考,放下以后潜意识其实也在思考。放下是更深度的思考。
每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的功课都不同,提起和放下都不容易,都难能可贵。
从不热爱到热爱是超越,从热爱到放下更是超越。修行就是不断体验超越的感觉,不断提升精神境界。
②知识越多,越发现自己无知。我们没有必要知道很多,也能过好人生,这就是智慧。
知识渊博的人未必拥有智慧,未必能够解决人生重大的难题。
智者仿佛什么也不知道,却能够与道相应。回到生命的源头,并不需要知识。
现实生活离不开知识,但是知识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有用。对于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问题,知识不能解决。
③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你知道的只是从外面得到的相对真理,不是自己体悟到的大智慧。
智者好像没有知识,却拥有根本智慧,能够随时活在当下,因此不会有什么问题。
④一切问题都没有终极答案。开悟是放下问题,因此也不需要答案。也可以说问题在放下的同时也就得到了答案。
⑤有人说我们的文章改变了他们,我想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人家愿意改变,所以才愿意接受我们的观点。对于不想改变的人,你写再好有什么用。
文章好不好,要看遇到什么样的人。
写作者自己首先要喜欢自己的文章,认可自己的文章,然后才能遇到喜欢的读者。让自己满意是关键。
写作是为了实现写作者的价值,文章好不好,写作者自己要心中有数。自己评判自己的价值,不要把评判的权利交给别人。
⑥追求成功,就要天天面对失败。追求好事情,坏事情就会如影随形。追求成佛,就要天天接受魔的考验。
⑦许多人以为修行是修放下,其实修行开始主要是修提起,通过修提起来修放下。
提起“正念”,就自然放下了不正的念头。
一般人从来没有真正提起过,所以也不可能真正放下。提起就是完全经历,完全经历就是超越和放下。
修行方法主要是有为法,有为法都是提起,同时也是放下。
“有为法”就是使用头脑,“无为法”就是不使用头脑,主要是觉察。
有自我就是有为法,没有自我就是无为法。开悟前有自我,开悟以后没有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