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作者: 小傻狍子 | 来源:发表于2017-10-13 10:00 被阅读53次

题记:仅以此文纪念远去的岁月和亲人!

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臧克家

1、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我的姥爷是生产队保管员,姥爷并不是我的亲姥爷,认识姥姥时正遭遇第三次丧偶。当时最小的老姨只有四岁,姥姥带着妈妈在内的三个十多岁的孩子,和姥爷组建了一个新家庭。

老姨的身份有点儿复杂,她是姥爷第三任妻子带来的遗腹子,作为继父的姥爷对她疼爱有加,作为继母的姥姥也象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善待老姨,妈妈更是和老姨如同亲姐妹一样,使得老姨近三十岁才舍得出嫁。这在当时的农村,尤其是在既有后爹又有后妈的家里,是很罕见的事。

姥爷是家族里的老大,一生正直善良,在村子里也是德高望重。姥姥是他的第四任妻子,他和姥姥共同生活了20多年,在艰苦的日子里相濡以沫。

姥爷对三个继子女如同亲生,大舅和妈妈在那样的条件下能够读完师范,成为人民教师,让以后的生活有了保障。这都是因为有姥爷的推荐保送,所以至今妈妈都感激姥爷的养育之恩。

姥爷作为生产队保管员,工作几十年没拿过公家一丝一毫的东西。我从小便是姥爷的跟屁虫,常常跟着姥爷去查看场院,或者赶着马车进城办事。

说实话,因为家里人多,姥姥家生活条件一点儿也不好。老姨就常常说一个顺口溜:“大饼子,咸菜埂子,不吃就等着!”艰苦的条件可见一斑。

等我到了记事的年龄,感觉姥姥家的孩子特别多,并且大家的姓氏五花八门,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姥爷每天忙外面的事,家里都是姥姥一个人管理操持。

当时除了姥姥姥爷,没有成家的老舅老姨,还有父母双亡无家可归的表哥表姐,加上我和表弟表妹,大舅家的四姐弟也经常在,每天真是热闹极了。

姥姥家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生活中的乐趣很多。我上过村里唯一的一所幼儿园,记得有个辫子长长的老师,在那里还参加过毛主席的追悼会。

房子后面有几棵果树,每到果子成熟时,后院就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欢声笑语一片。过年时我们穿着姥姥给缝的新衣服,跟着大人到处给亲戚拜年,每次都会得到一捧糖果。那些小确幸即使现在也是难得。

姥姥家门前有一口老井,到了正月十五,就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人们来井边“咕噜冰”,一边骨碌一边喊:“咕噜咕噜冰,腰腿不疼!”小孩子则在鞋底沾点水,再踩到冰块上,来回滑动,其中乐趣比溜旱冰大多了。

等到上学的年龄了,爸妈把我接回家,我没心没肺地跟着就走,姥姥家的人却都沉默了。

姥爷一声不吭地低着头往生产队走,姥姥也低头忙手里的活计,老舅老姨沉默地往炕上一躺不作声,大家都在为我的离去感到难过。

直到有一天姥爷一把拽住村里一个酷似我的女孩儿问:“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才真正感觉我不在他们身边了。

知道姥爷有病时,我很着急,还曾迷信地求过七仙女下凡,给姥爷送点好药。但姥爷的病情还是一天天加重,等我和妈妈赶到医院时,姥爷已经被抬回家了,我竟然没能见到姥爷的最后一面!

我幼小的心第一次感觉到无比的悲哀!也第一次明白了有些事我们根本无能为力!当时十来岁的我表情很严肃,可能有点小孩子的装模作样,但我真的不想姥爷走!真的希望永远跟在姥爷的身后当跟屁虫!

姥爷的追悼会开得很隆重,因为在村子里,姥爷处处让人敬重。姥爷家族里人不少,可外人更多。记得当时爸爸还致了悼词,说姥爷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祝愿姥爷天国安息!

2、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我的姥姥是辽宁奉天人,不记得姥姥的名字,有没有名字尚不可知。姥姥20多岁远嫁黑龙江,做了大户人家的小媳妇,所受的委屈可想而知。

然而又有更大的不幸降临,姥姥中年丧夫,为了生活,带着三个十多岁的孩子改嫁到姥爷家,我的妈妈就是其中一个。

姥姥那个年代的妇女,各方面条件想象不到的恶劣。听妈妈说,几乎每年年底,姥姥都要小产一次,加上夭折的孩子,总计大约有十多个,最后存活下来的,只有四个。多么触目惊心!

姥姥喜欢懂事的女孩,几个正是调皮倒蛋年龄的表哥表弟们,就成了姥姥操心管教的目标。姥姥每天要忙十多口人的三餐,还要收拾屋里院内的卫生,洗洗涮涮,缝缝补补,还有鸡鸭猪狗。

我好像从来没有看到过姥姥好好休息过,在我睡觉时,看到姥姥在忙碌,当我醒来时,姥姥还在忙碌,就这样忙忙碌碌一辈子。

在我最早的记忆中,是跟着姥姥回家“串门”。我会给围在身边的小朋友唱姥姥教的歌谣。在家住了几天后,又会跟着姥姥回去。姥姥说我小时候很闹人,常常闹得姥姥无法睡觉,我想当时一定不懂事,否则不会让姥姥那么辛苦。

姥爷去世时,老舅还未结婚,姥姥就扛起了这个大家庭的重任,直到老舅和父母双亡的表哥表姐成家立业,姥姥才松了一口气。

接着又有小表弟们降生,姥姥每天子孙绕膝,享受着天伦之乐。可磨难再一次降临到姥姥头上,在冬天的夜晚,姥姥把一只脚搭在炕下的火炉上,却浑然不觉,等到天亮老舅发现,姥姥的脚已经烧成灰了,为了保命,只有截肢,那年姥姥73岁。

此后,姥姥就靠着一个长条凳,屋里屋外地挪动,偶尔也来母亲家小住。后来年龄越来越大,挪也挪不动了。

东北的冬天特别长也特别冷,所以每天姥姥孤独地呆在自己的小屋里,看看画册(姥姥是个有点文化的老人,上过扫盲班,认识很多字,可以读报纸,尤其会讲故事),摆摆纸牌,聊度余生。

离开家乡近七十年,姥姥再也没回去过,也没见过家乡的亲人,这样的人生,让姥姥遗憾,也令我们叹息。

偶尔有人来看看,姥姥说起以前的事津津乐道,却对现在的生活越来越陌生了。尤其是最后几年,更是哪里也去不了了,整天在家里呆着,越来越糊涂。

我去看望,已经不认识我了,在姥姥的记忆里,我始终是那个儿时的样子。看到姥姥这个样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又无能为力,只有黯然神伤。

3、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春风何处游?

听到姥姥去世的消息,尽管早有预感,可还是泪如雨下。窗外开始飘起雪花,漫天飞舞,好像也在哀恸老人家的离开。

姥姥是1917年生人,享年91岁高龄,应该算是喜丧。可生命中曾经那么熟悉的人,就这样走了,还是不忍,不舍,难以承受。

姥姥一辈子带大的孩子数不胜数,除了自己的子女,更多的是孙男外女,甚至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孤儿。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为辛苦劳累一生的善良的姥姥送行。

在姥姥灵前,儿时的伙伴说起来,还群起而攻之,矛头一起指向了我。说我小时候喜欢哭,姥姥让表哥们哄我,哄不好还不行。当时表哥们也就十三四岁,实在没办法,把我放到磨盘上,然后使劲推磨,把我转得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还说那时候,我喝的是奶粉,他们喝的是大馇粥,有好吃的都是先给我吃,他们也有意见,当着大人不敢说,可背后也没少收拾我。做了什么错事也往我身上推,这样姥姥就不会批评他们了。

记得有一次出去玩,表哥骑车载着我,不小心掉沟里去了,衣服也弄脏了。回家后就说是我偏要去玩的,果然逃过一劫。

我是姥姥一手带大的,并且姥姥最疼我。因为妈妈工作忙,又要照顾大我一岁半的姐姐,我不满周岁时(九个半月),就被送到了姥姥家。所以在当地,说起我的乳名,无人不知。

重归故里,看到好多即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说起我儿时的趣事,却都能娓娓道来,好多事我都不记得了,但看似漠不相关的家乡的人们却一直没有忘记,我的心里充满感动,也充满自责。

我的记忆中,在姥姥家度过的岁月是快乐的,充实的,难忘的。姥姥家所有的成员都是我的启蒙老师,让我成长的路上风景无限。接下来的日子,由于学业紧张,便很少去姥姥家了。后来工作成家了,为生活而奔波,离得更远了,逢年过节偶尔路过探望一下,也是形式化的。

姥姥是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女人,在近一个世纪的时光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满腔的爱都赋予给了身边的人,自己却承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将泪水和悲伤默默咽下,把欢笑和爱播洒人间。

在姥姥孤独寂寞的晚年,我不能够陪伴在她身边,给她带来些许欢乐,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悔恨。疼我爱我的人就这么走了,欲语奈何?只能祝愿姥姥一路走好,安息!!天凉了记得添衣!

如今,姥姥走了也有十年了,但儿时的快乐时光依稀昨日,姥姥布满皱纹的笑脸还时常浮现在我眼前。这个给了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的老人,仿佛一直凝视着我,让我充满了前进的力量!

相关文章

  • 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 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呐喊,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

  • 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

  • 活着活着活着

    人一出生起往下走,走啊走啊尽头都是坟墓,这是自然规律,人生有太多无常,这些谁都知道,可是,年纪不大就没了的还是叫人...

  • 为了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这部小说,名为活着,内容则为死亡。 一个叫做福贵的老人,向“我”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 故事中一个活着...

  • 活着?活着!

    昨天被微博管理新则冲击的失望。同性恋不是病,不是色情,不是违法,不是变态,不是非正常。这些简单基础的理念到底在这里...

  • 活着?活着!

    刚刚刷知乎,看到有个问题。 问的是你看过哪些让人印象深刻的采访。 一路浏览下来,有搞笑的,有睿智的,有超正三观企业...

  • 活着!活着?

    经过上一次的自杀未遂,我努力着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正常,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努力的撑着,努力的活着。 我妈她是经历...

  • 活着!活着?

    人都是越活越明白的,而我,越来越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 生活活在得与失,我们都是在得到中获得满足,在失去中获得成长。...

  • 活着!活着?

    拖着汗水走过了不该属于哪个年龄的日子,心中不免感伤那时心灵的强大。智者总是会吧儿时的记忆描写的悲欢交错,使那段...

  • 活着,活着

    最近读了很多人推荐的一本书,余华先生的《活着》。读完才明白,他被这么多人推崇不是没有道理的。 福贵,本书的主人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aa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