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名士篇4 ll 荀爽

作者: 绿阴冉冉 | 来源:发表于2022-11-05 22:46 被阅读0次

荀爽,字慈明,颍川人(今河南许昌市)。东汉经学家、书法家。战国荀卿十二世孙,当涂长荀淑第六子。他自幼聪颖好学,十二岁便能诵《春秋》《论语》。太尉杜乔称赞道:“可为人师。”他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征、命不应,颍川人称赞他:“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有一回,荀爽与汝南名士袁阆在路上相遇。袁阆一向喜欢为难别人,一见面劈头便问:“大家都说你们颍川出人才,不知有哪些国家栋梁?说来听听。”

荀爽出身于东汉望族“颍川荀氏”,其兄弟八人均为有名的才子,人称“荀氏八龙”。

于是,荀爽听了,微微一笑,随口说出了自己几个哥哥的名字:“荀俭、荀鲲、荀靖⋯⋯”

谁知袁阆一听,哈哈大笑,以为抓住了对方的破绽:“难道国家栋梁只能靠亲朋间的相互褒奖而扬名吗?”

荀爽不动声色:“您的意思是?”

袁阆理直气壮:“我在责问你!”

荀爽脸色一沉,皱着眉头:“依据是什么?”

袁阆嘲笑道:“我刚才问的是颍川出了哪些有才德的国家栋梁,而你却说出了自己的家人⋯⋯”

荀爽听后放声大笑,说:“春秋时,祁奚为晋国大臣,请老还乡,晋平公问谁可以继承其职位,祁奚举荐有才能的人士,对内不忽视自己的儿子,对外不回避自己的仇人,人们并没有因为他推荐了自己的亲人而说三道四,反而认为他非常公正。西周初年,周公著《文王》诗,没有先谈论尧舜之德,却歌颂了周文王、周武王,这是热爱自己亲人的表现。《春秋》大义,其一就是内其国而外诸夏!首先应该把本国看成亲的,把诸侯看成疏的;把诸侯看成亲的,把夷狄看成疏的。国家如此,做人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当爱惜自己的亲人,所谓举贤不避亲,如果自己的亲人真有才能,为什么不能纳入视野呢?一个人,不爱自己有德才的亲人而先爱他人,怕人议论而不敢褒奖和推荐自己的亲人,这不是违反了道德标准吗!”

袁阆无言以对。

以“荀氏八龙”的才能,举贤不唯亲又有何不可呢?这样的举贤荐能当然是件好事,反之则不然。

对于举贤不避亲的危害,古人也有很深刻的论述:如果大家都有襟带关系,就可能出现作奸犯科却不能进行惩罚的情况,自然没有办法进行管理,更谈不上什么稳定繁荣了。由此可见,建立任职回避制度的确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关文章

  • 《世说新语》名士篇4 ll 荀爽

    荀爽,字慈明,颍川人(今河南许昌市)。东汉经学家、书法家。战国荀卿十二世孙,当涂长荀淑第六子。他自幼聪颖好学,十二...

  • 《世说新语》名士篇5 ll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 曹操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

  • 《世说新语》名士篇2 ll 李膺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人。跟陈蕃一样,李膺也因受胡广提携而步入仕途,先后任刺史、太守、校尉等职。他精...

  • 《世说新语》名士篇3 ll 陈寔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 陈寔出身微寒,从小聪慧,立志勤学,坐立诵读,手不释卷。年轻时,在县里任小吏...

  • 《世说新语》名士篇6 ll 庞统

    庞士元即庞统,南郡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其貌不扬,又显得呆呆的,周围人都不看好他。不过,他的叔父庞德公是个例...

  • 《世说新语》名士篇9 ll 裴楷

    裴楷,河西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西晋重臣和玄学名士。 裴楷是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西晋开国之臣裴秀的堂弟,灭吴功臣...

  • 《世说新语》名士篇10 ll 顾荣

    顾荣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父是吴国名相顾雍,世为江东大族。 顾荣喜欢喝酒,跟同样来自东吴的张翰是好友,俩人...

  • 《世说新语》名士篇12 ll 陶侃

    陶侃,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的曾祖父,出身寒门,东晋初期著名将领,多次平定叛乱,为稳定新政权立下大功勋。...

  • 《世说新语》名士篇11 ll 郗鉴

    郗鉴,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初期最关键的军事将领。郗鉴从小孤贫,但仍然博览经籍,即使耕作时仍不断吟咏文章,...

  • 《世说新语》名士篇15 ll 王恭

    王恭,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是早年清谈名士王濛之孙。唐朝有人写诗云:“三五月明临阚泽,百千人众看王恭。”王恭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说新语》名士篇4 ll 荀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cyp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