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名士篇11 ll 郗鉴

作者: 绿阴冉冉 | 来源:发表于2022-11-13 19:10 被阅读0次

郗鉴,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初期最关键的军事将领。郗鉴从小孤贫,但仍然博览经籍,即使耕作时仍不断吟咏文章,以儒雅著名。

永嘉之乱爆发后,庶民流离,士族南奔,官拜中书侍郎的郗鉴潜回山东老家。

饥荒时期,郗鉴吃饭都成了问题。但他平日里行为方正,以道德高尚著称,很受乡亲们的敬仰,因此,富裕些的村民便轮流供养他。

郗鉴带着哥哥的儿子和自己的外甥一起住,吃饭时总带上两个孩子。

一段时间后,有乡亲坚持不住了:“郗老,这年头大家都很贫困,因为您贤德,所以我们才救济您。可我们的能力也有限啊,您以后自己来就可以了,不用带着孩子啦!”

郗鉴哦了一声,心里还是很难受。

乱世之中,人心惶惶,这日子真是过得没滋味。但饭还是要吃的,总不能把两个孩子饿死吧?

后来的日子里,按人家要求的那样,郗鉴自己来吃,但吃到最后时,他往往吃下一大口,把饭含在嘴里,等回家后,再吐出来给两个孩子吃。虽然不怎么卫生,但两个孩子却因此而活了下来。

在讲求门第出身的魏晋时期,郗家是比较寒微的。虽非清迈名士,但并不妨碍郗鉴成为东晋的关键人物。

京口称北府,是首都建康的门户。不过,东晋初,人们还未发现京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郗鉴独具慧眼,认为京口的重要性等同于荆州和扬州。

他于扬州、京口即镇江一带收编从北方和江淮逃难而来的流民,加以训练,组成北府兵。正是依靠这支力量,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前秦;也是依靠这支力量,内部的权臣不敢造次,即使有造次者,最后也被消灭。当然,这股力量最终也移了晋朝之鼎。

后来,郗鉴又率北府兵陆续参与平定王敦、苏峻之乱,封高平侯,拜车骑大将军,成为徐州、兖州、青州的联合军事统帅,后又封南昌县公、太尉,成为与朝廷重臣王导、庾亮平起平坐的人物。

到了晚年,以太尉身份跻身大族的郗鉴也想学名士的样子玩点清谈,但又非自己所长,往往弄巧成拙,引人讥笑。

郗家信道教,郗鉴爱吃丹药,活到七十岁,在那个年代已是寿星。

他死后,正在剡县做官的外甥周翼辞职,为的是回来给郗鉴守孝。显然,如果没有当年郗老爷子的含饭养喂,他活不到现在。

相关文章

  • 《世说新语》名士篇11 ll 郗鉴

    郗鉴,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初期最关键的军事将领。郗鉴从小孤贫,但仍然博览经籍,即使耕作时仍不断吟咏文章,...

  • 《世说新语》名士篇5 ll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 曹操出身官宦世家,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

  • 《世说新语》06|“和而不同”的君子郗超

    《世说新语》的第七门“识鉴”,共28则。识鉴,指能知人论世,鉴别是非,赏识人才。 通读一遍后,对其中的郗超印象深刻...

  • 《世说新语》名士篇2 ll 李膺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人。跟陈蕃一样,李膺也因受胡广提携而步入仕途,先后任刺史、太守、校尉等职。他精...

  • 《世说新语》名士篇3 ll 陈寔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今河南许昌)人。 陈寔出身微寒,从小聪慧,立志勤学,坐立诵读,手不释卷。年轻时,在县里任小吏...

  • 《世说新语》名士篇6 ll 庞统

    庞士元即庞统,南郡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少年时其貌不扬,又显得呆呆的,周围人都不看好他。不过,他的叔父庞德公是个例...

  • 《世说新语》名士篇4 ll 荀爽

    荀爽,字慈明,颍川人(今河南许昌市)。东汉经学家、书法家。战国荀卿十二世孙,当涂长荀淑第六子。他自幼聪颖好学,十二...

  • 《世说新语》名士篇9 ll 裴楷

    裴楷,河西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西晋重臣和玄学名士。 裴楷是曹魏冀州刺史裴徽之子,西晋开国之臣裴秀的堂弟,灭吴功臣...

  • 《世说新语》名士篇10 ll 顾荣

    顾荣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父是吴国名相顾雍,世为江东大族。 顾荣喜欢喝酒,跟同样来自东吴的张翰是好友,俩人...

  • 《世说新语》名士篇12 ll 陶侃

    陶侃,庐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的曾祖父,出身寒门,东晋初期著名将领,多次平定叛乱,为稳定新政权立下大功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说新语》名士篇11 ll 郗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rax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