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一个乡村文盲老太太,经久世代的老寡妇,膝下无子息,靠两亩薄田度日。女婿孝顺,把她接家去养活,于是她一心一意帮着女儿女婿过活。可是秋去冬来,过冬的物品缺管,眼看全家陷落困境,女婿烦躁,女儿气苦,一筹莫展。这时候刘姥姥没有埋怨,也没有灰心,而是出谋策划,落实行动,见机行事,得到资助,从而使全家走出困境,一步步走向小康。

一、团结一致谋实招
刘姥姥听到女婿闲寻气恼,看不过了,她说:“守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在家跳蹋也没用,大家想个方法儿才好。不然,那银子不会自己跑家里来。”家里人闹翻天也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坐下来,静下心,大家出主意,才能找到出路。
生活中碰到困难只知道埋怨是最无能的表现,只有直面困难,迎难而上,发挥团队作用,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才能找到突破口,开辟出新的天地。刘姥姥如此一说,女婿也冷静了下来,果然想到了一个机会。
女婿狗儿姓王,祖上做过小小京官,曾和金陵王家连过宗,认作侄儿,王家二小姐和凤姐之父都知道,如今二小姐嫁到贾家,做了当家王夫人,正好去走动一下。刘姥姥说:“想当初见面时,她很会待人,也不拿大,现在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的了,又爱斋僧布施。想必还能认得咱们,只要她还念旧,发点好心,拔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壮呢。”狗儿又补充说:“带着小板儿去,先找陪房周大爷,周大爷和我父亲有过交情。”商量到最后决定去试试风头。

二、积极行动谋实效
向人借钱,不是熟人很难开口,向多年不走动的边缘亲缘乞钱,就更难开口了。狗儿作为一家之主,放不下这个脸面,狗儿媳妇作为一个年轻女人,抛头露面更加不妥,只能是上了年纪的刘姥姥才合适。她带着外孙子走亲戚,告穷成功了,可以得到好处,一家人好好过个冬。不成功也无妨,权当带着孩子开开眼,长长见识。
行动能否成功,和实施的人是分不开的,同一个计划、同一件事,张三能圆满完成,李四可能就会办砸。管理学上有个经典案例:老板分别对小王和小李说,‘一家客户准备到公司考察产品状况,你联系一下他们,问问什么时候过来。’一刻钟后,小王对老板说,‘联系到了,他们可能下周过来。’小王说完后,小李接着说,‘他们乘下周五下午3点的飞机,大约晚上6点钟到,他们一行5人,由采购部王经理带队,我和他们说了,公司会派人到机场迎接。考虑到工作方便,我建议把他们安置在附近的国际饭店,如果你同意,我就着手预订。’
行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外,除了行动前力求考虑周到以外,还要行动人随机应变。刘姥姥第一次上贾家,前后门都不知道,一路问到周瑞家,当周瑞家的问她是路过,还是特意时,她为了和周家嫂子讨近乎,笑道:“原是特来瞧瞧嫂子;二则也请请姑太太的安。若可以领我见一见更好,若不能,就借重嫂子转致意罢了。”
刘姥姥的说话滴水不漏,明明是求姑太太施恩,偏说是特来瞧瞧嫂子。接下来这句才是真有水平,表面上说的是,如果能当面去请姑太太安最好,如果你办不到也没关系。周瑞家的是王夫人陪房,为了要显现自己的能量,当然要竭力为姥姥周旋一番。

三、实话巧说谋实惠
凤姐不认识刘姥姥,在周瑞家的介绍下,才大致了解。她笑着说:“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到这里,没的给姑奶奶丢脸,就是管家爷们瞧着也不像。”
刘姥姥这句话迅速赢得了凤姐的欢心,首先表示我们穷人哪有资格弃嫌富贵亲戚,不敢走动是走不起。其次是怕给你们丢脸,让你家的下人都看笑话。第一眼获得好感很重要,接下来就好说话了,最后刘姥姥不仅获得了凤姐给的二十两银子,同时获得了凤姐的另眼相看。
为了获得他人的施舍,人们常用卖惨方式,以期获得他人的同情。比如利用残疾的身体乞讨钱财,伪造悲惨身世的歌手,获得同情票。这种行为是把自己摆在卑微的位置,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自尊自爱,很容易让人看轻。
刘姥姥在困境中求生存的智慧,告诉我们,世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走不通的路。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一致,积极行动,顺势而为,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