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奇诗,告诫了行恶者为恶的后果,预示了作恶者的死期。
而人们更纳闷着:高梁上的奇诗是谁写的呢?此人岂能避人耳目?有本事攀高而题呢?
南宋时期,秦桧构陷、害死抗金名将岳飞后,或许自知欠下忠良义士太多血债,惧怕丧失权位而遭到清算,为此极力提拔儿子秦熺,继承自己的权势。
秦熺自幼娇生惯养,终日游乐,不学无术,却被父亲提拔重用,官至知枢密院事。手握大权之后父子俩狼狈为奸,作恶无数。然天理昭彰,历来为恶者皆难逃历史的惩罚。
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春,秦熺到建康(今江苏省江宁县南)祭祀,同时顺路游览了茅山,并在茅山的华阳观题了一首诗:家山福地古云魁,一日三峰秀气回,会散宝珠何处去,碧岩南洞白云堆。
当时秦桧权势正盛,故而当地的一些官员对其子秦熺也是拍马奉承,立刻下令将此诗镌刻成牌匾,并高悬于华阳观的大梁之上。
牌匾制成并悬挂好的当天晚上,他们就急不可耐的陪同秦熺前来参观。秦熺站在下面看得正高兴,忽然发现牌匾上还提有几行白色字迹,即令人搬来梯子爬上去看个究竟。一看,原来这几行白字也是一首诗,而且还是针对他的题诗所作的一首和诗,诗曰:
富贵而骄是罪魁,朱颜绿鬓几时回;
荣华富贵三春梦,颜色馨香一土堆。
秦熺一读,极为不悦,认为此诗意在讥讽自己。
当时秦氏的权势威震天下,当秦熺来到此地,当地官员无不急速的前往恭候迎接而唯恐接待不周,没有理由有人敢如此嘲讽讥笑他。当地官员可吓坏了:这牌匾挂上去的时候明明只有秦熺的诗;大梁下时常有人,挂得又这么高,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飞身上去题诗,却不被发现。他们查来查去,也没找出是谁所为。事件就这么不了了之。
当年冬天秦桧病重,皇帝借此良机罢免了秦桧父子的官职,秦桧得知此事后气急败坏,当天就去世。秦桧的党羽们立刻抛弃了秦桧父子,留下了“树倒猢狲散”的成语。秦熺失去权力后日夜生活在忧惧中,在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一命呜呼。
后来,人们才发觉这首诗藏有玄机。
该诗写于绍兴二十五年,秦熺死于绍兴三十一年,中间恰好相隔六年。
可叹秦桧父子机关算尽,却不知他们的覆灭都是早已定好的天意,也是他们作恶的报应。直到今天秦桧父子依然是人们谴责的对象,特别是秦桧依然跪在岳王庙前被世人永世唾骂。
善恶有报是天理,只争来早与来迟。更何况,生命不止一生一世啊,像秦桧这样的作恶者,死后的报应,才是最为痛苦和难熬的啊,可能是永无止境的巨大痛苦。
我们后人,特别是手握权力的官员应当 时刻警醒,切莫因一时之糊涂,而造下罪业,报应来时,悔之晚矣!!!
(资料来源:《夷坚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