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国的一个夜晚,天上月明如昼,而人间却正是伤心之时。她的泪痕犹在,刚从一场虚空的鸳梦中醒来,她是多么的不情愿,头上玉钗斜髻的云鬓正乱着。她意乱心烦,愁眉不展,满腹无处可说的相思与幽怨,却不知如何排遣。自古愁多不成寐,唯寄相思与明月。年年人似黄花瘦,花却不知人忧愁。忆昔日,清风明月花好月圆,人花两相重。
如今却只叹翡翠衣寒谁与共?是谁说生不同日,死亦同穴?
清明,注定是一个悲伤的时节,这凄淒的风雨仿佛在诉说着思念,蔹草肆意蔓延,渐渐爬上了你的坟头。你一个人睡在在这里,可曾感到孤寂?你看,就算是这葛藤,都知道缠绕着荆棘向上生长,决不让自己孤单,可是我亲爱的你呀,你怎么忍一个人沉睡在这里,留我一人在人世孤单?
这牛角枕头色泽还依旧温润着,衾被色彩也如往日般斑斓,亮丽如新,夜凉如水,可否抵御得了寒气?记得当年你睡觉总是不老实,常常是爱踢被子的,现在再没有人夜半为你盖被子,不知你会不会染上风寒?你知道的,我为你忧心忡忡,可你,你怎就忍心长眠于外,留我一人独守空房?
你可曾看到,家里的摆设跟我们成婚时一模一样。你不在,我孤枕难眠,却再没人陪我说说话,哄我入眠。再没有那熟悉的让我心安的呼吸声,再没有那温暖的让我倚靠的胸膛,每一个长夜白昼,都成了煎熬。我们不是说好了,奈何桥头等三年,你一定要等着我,等我去寻你,上穷碧落下黄泉,我们也要在一起!既然余生不能同衾,死后必要同穴!
这世上花开的开,落的落,人来的来,去的去。一场花好月圆之后,终究归于寂寞凄凉,她无语问苍天。这是女子的命运么?
她深情的凝视着蔓藤缠绕的坟茔。一种无比的感伤与无助自心中溢出,她不觉吟唱起来: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葛生》是一首女子悼念亡夫的诗。诗人一面悲悼死者,想象着他枕头角枕,盖着锦衾,在荒野蔓草之下独自长眠;一面自己感伤,想着自己未来的漫长岁月都是可悲的,惟有待百年后与良人同穴,才是自己永恒的归宿。
这一开篇即出现的兴、比、赋兼而有之的意象,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是荒凉凄清、冷落萧条,使之马上进入规定情境,为一种悲剧美作心理准备。接着,在读到"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两句,知道诗是表达对去世的夫君表示哀悼怀念之情,野外蔓生的葛藤蔹茎缠绕覆盖着荆树丛,就像爱人那样相依相偎,而诗中主人公却是形单影只,孤独寂寞,好不悲凉。通过对比,给人渲染一种悲凉感伤的氛围。
以极惨苦的心情,忽插极鲜艳语,更难堪,更让人觉得欢愉后的孤寂与惨然。他的音容笑貌还在眼前,他的遗物还带着熟悉的体温和味道,怎么人就不在了呢?恍惚中愿意信其生而不愿意信其死。然,人死不能复生,死者矣也。这才是最无情最残酷的。现实冰冷的没有的余地。也正是现实与想像的尖锐冲突,才更加让捶胸顿足、悲天怆地、撕心裂肺。
其实古人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也挺讲究生则同衾,死亦同穴,夫妻身死以后,是一定要葬在一起的。即使到如今,部分地方仍然保留着此习俗。这背后也是一种对爱情的成全与尊重。
全诗没有用哀婉凄绝的笔触来写,有的是一种誓言的力量与坚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