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说: 至用人一节,实为万事根本。

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干出一番事业,则必须要学会用人。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成大事,必定要借助众人之力,尤其是优秀人才的帮助。
而用人首在识人,只有能够在人群中发现优秀的人才,你才能想办法让他为你所用,人事纷纭,如何能够养就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
曾国藩说道: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知人之道,总须多见几次,亲加察看,方能得其大概。

曾国藩幕府人才三千,汇集了当时各个领域的最优秀的人才。号称天下英才,尽在曾幕。
在我们固有的认知里,曾国藩对知人用人自然很有一套厉害的方法,谁知道,原来他识人的方法也是如此大众而基础的,必先要多考察几次才能知道是不是人才,是不是适用的人才,那他是怎样发现这么多优秀的人才并让其为自己所用的呢?
湘军大将彭玉麟,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
另外一个版本的中兴四大名臣为 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只是彭玉麟和李鸿章有点争议,时人也常把彭玉麟和李鸿章放在一起比较,更有戏言说,李鸿章拼命想做官,彭玉麟拼命想辞官。

彭玉麟生于安徽安庆,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一生六辞高官,为时人所诧异,连慈禧也惊讶于此人的品性高洁,亲自明言这种优秀的人才必须给予最好的职位,让其为国家效力。
第一次是请辞安徽巡抚。
第二次是请辞漕运总督。
第三次是请辞兵部侍郎。
第四次是请辞兵部侍郎。
第五次是请辞两江总督。
第六次是请辞兵部尚书。
一省巡抚,八省漕运总督,兵部侍郎,两江总督,兵部尚书,无一不是国家重臣,无一不是高官显宦,他人拼尽全力尚且求之不得,他却视之如挂碍,急求辞官而不可待,其品性高洁,视官位权贵如浮云,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但是,1882年(光绪八年),彭玉麟上书朝廷,请求获得兵部尚书的职衔,朝廷为之惊诧,从来辞官不受的居然主动上书要官,是他晚节不保,还是想要再享人间权势富贵?
原来,中法战争爆发,彭玉麟最为一名为国征战的将军,收到消息后不顾年已老迈便立即行动,召集旧部,招募新军,迅速前往两广部署海防。他以衰病之躯奉旨赴粤,带领所部驻扎南海前线,整修虎门要塞,加强沿海完备,遣部将防守钦州、灵山。多次上疏主战,中法战争爆发,他于光绪十年在镇南关、谅山一战,大获全胜,史称镇南关大捷。
战后,主和派在朝堂上占据上风,与法国达成停战协议,明明战胜,却签订耻辱性的合约,彭玉麟作为主战派的军人,岂能忍受此等奇耻大辱,愤而多次上书再次请辞兵部尚书,态度坚决,执着强硬。
他一生六辞高官,以六十九岁高龄临危受命,整军备战,一战而胜不可一世的法军,战后功成身退,毫不眷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不要官,不要权,不要命”的三不要的信念。

他爱国、爱民、爱家,却什么都不求,无疑是晚清官场的异类,他的才能,他的品性,他的追求都与时人迥异,几乎得到了官场的一致认可和赞扬,那他又是如何一步步在晚清官场展露头角的呢,这就要从曾国藩“三顾茅庐”请彭玉麟出山说起。
曾国藩在湖南做团练大臣,想把团练和绿营合起来训练,却导致绿营哗变,差点丢了老命,狼狈的跑到衡阳去了。这时他才反应过来,人才,他需要人才,于是遍招故旧亲朋,四处寻访人才,彭玉麟于此时进入曾国藩的视线。
曾国藩派人调查彭玉麟的情况,有两件事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彭玉麟请出来帮自己。
其一,彭玉麟落第归家,给一个姓杨的富户打工,有传言农民起义要攻入城池,富户带着家小跑路,临走时嘱咐彭玉麟帮其守家,彭玉麟答应了。周围邻居都跑了,唯有他守在铺子里,邻人笑他傻,催促赶快逃难。他说,既然已经答应别人,就必须实现自己的诺言。后来,农民军果真攻城,彭玉麟发府库之武备,组织乡民抵抗,最后成功的打退了农民军,保护了阖城安全。
其二,彭玉麟和梅小姑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感情很深,后因为外婆的反对,各自成家。两年后,彭玉麟听闻梅小姑的死讯,悲痛欲绝,心中后悔当初没有坚持,立誓画梅十万以祭奠逝去的爱人,并在夫人去世后终生不再娶。高官显宦中,以他最为痴情,他笔下的梅花为当时一绝,与郑板桥的墨竹齐名,被称为“清代书画二绝”。
曾国藩从这两件事中,笃定彭玉麟是才能与性情兼备的优秀人才,以湖南团练大臣之尊亲自上门去请,被彭玉麟一口回绝,是谓一请;曾国藩一请后暂歇了一段时日,忍耐不住,再次上门去请,被彭玉麟以守丧为由再次拒绝。

一个是落地秀才,一个是一省军政大臣,二请尚且不成,曾国藩不禁反思自己的方式,细细琢磨,终于成竹在胸。
三顾,不谈任何条件,只和他谈信仰,说理想抱负,谈时局,说报国救民,彻夜长谈后终于打动了彭玉麟,三顾后就此出山,成为曾国藩的左膀右臂,帮助曾国藩创建了近代最早的海军。
曾国藩用人的四个基本原则:
⑴要才堪治民。
⑵要不怕死。
⑶要不计名利。
⑷要耐受辛苦。
以此四大基本原则相人,几无不明。
当然,曾国藩也强调:“大抵有忠义血性者,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者,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
识人选才以血性为根基,辅以四大基本原则,几无不准,曾国藩相中彭玉麟可为实证。
做事必先用人,用人必先知人。
附录:彭玉麟生平简介
彭玉麟(1816年12月14日—1890年3月6日),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庆市内)。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中兴四大名臣,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
道光末参与镇压李沅发起事。后至耒阳为人经理典当,以典当资募勇虚张声势阻退逼近县境之太平军。复投曾国藩,分统湘军水师。半壁山之役,以知府记名。以后佐陆军下九江、安庆,改提督、兵部右侍郎。同治二年,督水师破九洑洲,进而截断天京粮道。战后,定长江水师营制,每年巡阅长江,名颇著。中法战争时,率部驻虎门,上疏力排和议。
1890年(光绪十六年)三月,病卒于衡州湘江东岸退省庵。赐太子太保,谥刚直,并建专祠。彭玉麟于军事之暇,绘画作诗,以画梅名世。他的诗后由俞曲园结集付梓,题名《彭刚直诗集》(八卷),收录诗作500余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