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之蘩漪:黄鸟声正悲,良人不可赎

作者: 许青栀 | 来源:发表于2018-01-19 15:30 被阅读127次

    蘩漪,穿着一身镶灰银花边的黑色旗袍,如同秋天傍晚的一片树叶,轻轻落在地上,又如暮色里的一朵黑玫瑰,散发着忧郁的芬芳。她面色苍白、鼻梁高挺,一看便知果敢阴鸷,大而灰暗的眼睛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和怨望”。

    她是周朴园的第二个妻子,是周萍的后母,又是前妻儿子的情妇;她不能忍受周家令人窒息的气氛,她不愿再过又是母亲又是情妇的畸形生活,可又无法摆脱这种处境。正是这种强烈的矛盾使她成为曹禺的话剧《雷雨》中最“雷雨” 式的人物。

    剧照

    一、人性的扭曲,心灵的窒息,“雷雨”式性格的形成

    时年35岁的蘩漪,是个新旧参半的女性,她接受过旧式教育,略通诗画、开朗通达、善于倾听,而西式教育中的自由和民主又使她比其他女子多了些勇敢和强悍,她代表着 “五四”以来女性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宁死拼斗的绚丽光彩。但她的个性受到极大限制,更没有政治地位;有一定的生活自由,但没有任何社会交往的自由,完全是周朴园的附属品。她过着富裕的资产阶级太太的生活,但在精神上却一贫如洗。黑暗的封建专制和牢笼般的生活,使她的人性扭曲、心灵窒息。她性格像暴雨、像雷鸣,会在盛夏闷热的天气里发作。她渴望自由,但遭到封建家庭的压抑,形成了她性格的抑郁而乖戾、热情而冷漠、任性傲慢又孤芳自赏。

    1.作品中最为直接表现的是蘩漪与周朴园的斗争

    在周公馆里,她表面上是主人,实质上是周朴园的精神奴隶。周朴园作为封建专制代表在家里从来都是说一不二的,从周萍、周冲到鲁贵,人人都怕他,唯独蘩漪敢反抗他。

    全剧蘩漪与周朴园的正面冲突一共有四处。第一次是周朴园逼蘩漪喝药,这次蘩漪已经在反抗他,尽管比较消极,这从语言上可以看出来,“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 “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

    第二次是周朴园催蘩漪去看病, 使唤下人催她两次,她理都不理,最后周朴园企图以家长的威严逼她去看病,但蘩漪没有理他,径自上楼去了,最后还是让周萍陪着柯大夫上楼替她看了病,这次冲突中的蘩漪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虽然优势还在周朴园一边。

    第三次 是蘩漪雨夜从鲁家归来碰到周朴园,这时爱和恨已烧尽了她一切的仪态,她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她对周朴园和这个家庭的反抗已淋漓尽致,最后周朴园只能摆出家长的架势命令蘩漪上楼去,但得到的回答却是“(轻蔑地)不愿意”,至此优势已经完全转到了蘩漪一边。

    第四次是在剧尾,蘩漪彻底以一个审判者的姿态,当众暴露了周公馆见不得人的黑暗,撕毁了周朴园道德的假面具,此时的周朴园已完全处于完全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

    这种斗争中可以看出蘩漪逐渐形成的“雷雨”式性 格,对周朴园从刚开始的消极抵抗,到敢于当面顶撞,再到最后的爆发。

    2.蘩漪不顾周朴园的淫威,甚至不顾伦理道德,敢于寻求自己的爱情和自由

    作者说:“她是见着周萍又活了的女人,她也是要一个男人真爱她,要真正活着的女人!”蘩漪真心地爱着周萍, 所以当周萍痛苦甚至厌恶这种关系时,她却呐喊着:“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我不这样看,我的良心不是这样做的。 ” 当她发现周萍与四凤的关系,而周萍要离她而去时,她宣布: “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望窗外,自语)风暴就要来 了!”这里可以感觉到她心里的暴风雨比天空中的更为激烈。 戏剧就是在这种畸形矛盾的处境中,成功地塑造了蘩漪“雷雨”式的性格。

    剧照

    二、特定的历史文化,特殊的家庭环境,一个合情合理的可怜人

    在当时社会,蘩漪因为压抑的生活环境而抓住周萍这根“救命稻草”,难道这对也是平常人的蘩漪来说是不合理的吗?

    1.合乎人情的个人追求

    周朴园作为一个封建大家长,最为看重的是家庭秩序和自己的威严,而其他人在他眼里都是附属品,蘩漪根本不被当人看,新思潮萌动的她既无法逃脱又不甘心等死,这种压抑的环境让她常常觉得要窒息。这时周萍出现了,他从蘩漪身上得到的仅仅是短暂的情欲,可蘩漪从周萍身上得到的却是希望和生机,是周萍重新点燃了她的生命之火。可周萍是懦弱的,他根本无法给予蘩漪所要的东西,自然拒绝了一起出逃的要求,这时蘩漪又陷入了绝望,她狂暴的性格最后将她推至了疯狂。蘩漪所渴求的不过是一个女性对爱情、婚姻和家庭自由的要求,难道这也不合情合理吗?这只是一个觉醒的人最基本、最可怜的要求。

    2.社会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蘩漪在悲剧中表现出的“雷雨”性格实际上是相当脆弱的。她追求自己的爱情和自由,同时也损害了他人的爱情和自由;她撕破了周朴园的虚伪面具,同时也撕破了自己的私欲面具。由此可见,蘩漪从本质上来讲仍然是自私的,带有利己主义性质,而在这种本质上去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自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缺失的灵魂,非理性的言行,一个并未真正觉醒的新女性

    蘩漪在压抑的封建环境中大胆追求自由民主和个性解 放,虽然在当时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但还是有其局限性的, 并不算是真正的觉醒。

    1.真正觉醒的新女性应自尊、自爱和自律

    可蘩漪的爱情却是卑微和狭隘的她在周萍要舍弃她时苦苦哀求,甚至提出与四凤周萍同住的荒唐要求,在周萍彻底抛弃她后采取了鱼死网破的激烈做法,所以她在所谓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处处表现了自弃、自卑和自虐,丝毫没有新女性的自尊、自爱和自律,更没有任何远大理想和抱负。

    2.真正觉醒的新女性应是理性和无私的

    可蘩漪的爱情却是非理性和自私的蘩漪打着追求爱情的旗号却做着损害他人的事情,冒雨盯周萍的梢,利用周冲,驱赶四凤,打击侍萍⋯⋯她常常被绝望的火焰燃烧,表现出种种非理性的言行。自由和民主之风并未真正吹进她的心里,而只让她自私地想要逃离不愿过的生活。

    剧照

    总之,“雷雨式”的蘩漪从处境到性格都是矛盾的,要辩证对待:一方面,她大胆追求自由与爱情,极力反抗封建专制,她就是一场闷热天气下的“雷雨”;另一方面,她身上仍有封建落后女性的局限性,想到私奔却从未想到与周朴园决绝,把爱情看成生命,却还是在周公馆屈辱地生活,她并未真正觉醒,无法获得真正的解放,最后在爱和恨都燃尽 后终被黑暗吞噬。

    巴金老先生曾就《雷雨》指出:“在我看来,造成那悲剧的并不是命运,只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而已。”蘩漪的挣扎和叛逆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但最终还是因社会的罪恶和黑暗导致了不幸的结局,她被逼上绝路是对社会环境的血泪控诉,从而体现了作品“毁灭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的批判价值。

    《雷雨》成功塑造了蘩漪这个丰富而微妙的人物形象,刻画了她隐秘而复杂的灵魂,她是中国现代文学里最为突出、最为显赫的形象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雷雨》之蘩漪:黄鸟声正悲,良人不可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noo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