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言开始就在渗透大概念,按照前面所说的,我们学的知识属于专家结论,而大概念则是专家似的思维过程,它反映专家思维方式,具备生活价值。
第一章《大概念及大概念教学》,第一节中有这样一句话:“大概念教学就像滚雪球,通过不同的案例和内容帮助学生建构大概念。”比如:王崧舟老师在教学十年之后,经历了上百场的公开课之后,在某一次的公开课上,他突然意识到:合课堂的本质应该是关注学生。这就是王老师在经历了上百场的案例之后形成的大概念。这一节还明确地提出了核心素养的精髓是真实性,这点我懂了。另外还提出了专家思维,像专家一样深度思考。
那么什么是专家的思维方式?具备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这样高通路的迁移。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是通过反思找到规律性的过程,是综合运用背景知识理解新知的过程,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顺畅提取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样梳理,就在专家思维和大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因为大概念就是专家从具体到抽象,再到解决具体生活问题的思维的过程。比如王老师是在具体的课堂实践当中,综合运用自己的背景知识和教学能力,得出来要关注学生这样的抽象概念,继而再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
如何才能达到高通路迁移?理解。即能够智慧而有效的利用知识和技能。包括六个层面:解释,释译,应用,洞察,移情,自我认识。理解就是编辑一幅地图或一个网络,在这幅地图或这个网络中,既有具体案例也有抽象原理。
再来理一理,“理解”和大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大概念其中一个特点是:创造性的解决真实问题。如果想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先把知识和技能真正化为自己的所得。就像我现在对于“大概念”这一概念,目前还处在解释阶段,所以远远达不到综合运用以解决教育问题。而专家之所以理解“大概念”,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拥有海量知识,能够进行深度的、有意义的学习,能够主动探究并勾联现实世界。
也正如作者所说的:理解的关键是建立大概念。比如,为了理解“大概念”这个名词,我要调动课标,教育学、心理学中的一些知识,所以,我也是在建构自己的“大概念”。我之所以理解困难,一方面是我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不足,另一个方面是书中还涉及到了我完全陌生的脑科学。
大概念是专家思维的典型特征,专家的知识是通过大概念来组织的,反映专家对学科的理解深度,专家拥有的不仅仅是一个罗列了相关领域的知识和公式的清单,相反他们会围绕核心概念和大概念来组织相关领域的知识。
又该如何理解“大”和“概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