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除旧岁,梅花点点迎新春。年就是这样伴随着爆竹的声响,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然而儿时的春节,总是那么令人神往。浓浓的年味,浓浓的情,仍然记忆犹新。
小时候,进了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张罗着过年了。小孩子们数着手指头,天天的盼着过年。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童年的记忆大多已经忘记了,唯有以下几件小事仍印象深刻。
1.纪念故去亲人
我们这里的习俗是到了腊月,首先要做的是先给故去的亲人们上坟。六十年代经济还很落后,虽然家家户户捉襟见肘,但是父亲还是要去供销社买几捆大黄纸。买回纸后,又去邻居借回两快印版。然后将印版刷上红墨水,在大黄纸上一板一板地印着,一会儿功夫,纸上就排满了“拾萬贯,佰萬贯,仟万贯”等字样的纸币。我看着这些奇怪的票子,不解的问父亲是什么,父亲一边忙着一边说着:“这是阴钱,快过年了,给你故去的爷爷奶奶送点钱,让她们办点年货过年,借以表达做儿女的一点孝心。”我听了父亲的话,深深的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印完了纸钱,把它晾干,再选个晴朗的天气,领着哥哥去坟前烧了以示纪念。
上坟烧纸虽然有点迷信,但是传承至今,主要是为了纪念故去亲人,弘扬中华孝道。
2.办年货
儿时最期盼的就是年货了,那个年代的年货格外简单。记忆中只有年画,大、小蜡烛,烟花爆竹,冻梨,一包糖块,用布票买的几米布。姐弟六人望着数量有限的年货,心里格外高兴,毕竟是平时很难见过的东西。母亲给我们每人分了一个梨,两块糖,其余的就放到仓子里,留着过年祭灶和守夜时用。姐弟六人都很听母亲的话,谁都不会私自偷吃,心里都盼望着年夜的到来。
儿时的年味|年味情深3.制作冰灯
年货办回来了,大家就开始忙了起来。我和三弟负责贴年画。大姐和母亲忙着缝制新衣服。父亲领着大哥收拾小院的卫生。二哥负责制作冰灯和给弟弟妹妹提着的小灯笼。一家人各负其责,忙得不亦乐乎。
其中最有趣的事还是二哥制作的冰灯的过程。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晚上的气温降到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二哥就是在这么寒冷的夜晚,戴上狗皮帽子和母亲做的棉手套,拿来父亲喂牲口用的一个铁皮水桶,上大下小类似圆台形状。桶里装满从井里打上来的凉水,水桶中间放一根木棍。然后又往桶里加入几滴红墨水或蓝墨水,用木棍搅拌均匀。把水桶放到院子平地上,就等着冻冰了。二哥回到屋里每隔一个小时就得去室外用木棍搅拌一下,以防冻成实心的,再就是为了上面留个圆孔。就这样里里外外循环往复多次,等桶壁的冰层约一厘米厚时,从圆孔倒出中间的水,然后再拿到室内把桶壁外侧在温水锅里滚动一周,用手从圆孔处向外用力一提,一个简易冰灯就制作完成了。然后又急忙拿到外面放在墙头上,在里面点上蜡烛。漆黑的夜晚,红色的冰灯,烛火通明,晶莹剔透,格外耀眼。姐弟们看着二哥的劳动成果,心里乐开了花,真比吃了蜜还甜。就是这样,二哥又借了几个水桶,经过几个夜晚的奋战,十几个红蓝相间的冰灯,坐落在小院的围墙上,成了大年夜里一道靓丽的风景,村里的人们见了都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4.祭灶
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到了腊月二十三小年,也是家家户户祭灶神的日子。母亲早早起来调好馅,活好面,然后让我和大姐一起包饺子。等饺子煮好了,要先盛一碗饺子放到灶神牌位上,敬灶神。其实灶神牌位很简单,父亲用大黄纸写上灶神之位,再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及三张黄色的挂钱,下面用一个小木板做个支架,上面能放个香碗,供碗就可以了。只有敬完灶神,全家人才能吃饭。平常日子里,如果家中来客人吃饺子也不要忘了灶神。母亲说“灶神是一家之主,对一家人的善恶会作详细的记录,到了腊月二十三就会上天向玉皇大帝回报。所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啊!”母亲的话时时激励着我们一定做个好人。
到了晚上,就是送灶神上天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更热闹了。
父亲来到院子里,用豆秸秆点一堆火,母亲放上一张桌子,上面摆好供品糖果和香碗。我们则站在一旁观看。父亲先点燃三支香,插在香碗里。然后把揭下来的灶神之位,对联,挂钱小心翼翼地扔进火堆里,示意我们一起行礼叩拜。并跟着父亲一句一句的说着:
灶神啊灶神,又到腊月二十三,全家送你上西天,上天你要言好事,下界你要保平安!
说完又带领我们把一捆捆纸钱扔进火堆里烧了了,父亲说是给灶神当路费。熊熊燃烧的火焰伴随着纸灰,化作屡屡青烟与灶神一起升天了。
今天看来祭灶虽有迷信色彩,但是意在扬善惩恶,警醒世人,常怀敬畏之心,多做善事。
图片手机自拍5.写对联,剪挂钱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关越来越近了,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六七十年代经济还比较落后,那时候供销社还没有卖像现在的对联、福字、挂钱。只卖五色纸,需要买回彩纸自己写对联,福字,剪挂钱。由于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左邻右舍买了彩纸,就拿来让父亲给写对联,福字。父亲一口应允,于是写完这家,又写那家的,刚送走了王家的,又来了李家的,一时间真是门庭若市啊!时间已到了腊月二十七、八了,父亲实在写不过来了,大哥二哥三弟也都大显身手,刷刷点点,遒劲有力的大字跃然纸上。乡亲们纷纷称赞,真是书香门第,个个都是好样的啊!我和老弟也没有闲着,各持一把剪刀,嗖嗖嗖…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挂钱,就出自我俩之手。你瞧那挂钱中的图案形态各异,挂中有“囍”,挂里有“钱”!乡亲们看了真是笑在脸上,喜在心里啊!
图片选自网络6.大年夜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年夜饭更是一年一度的万家团圆的美好时刻,人人期盼着大年夜的到来。
大年三十的晚上,夜幕降临了,家家户户门上贴的春联,福字,挂钱,在烛光下格外醒目。大门口的树上也都拉上了彩旗,挂上自制的彩灯。孩子们都穿戴整齐,手里提着小灯笼,在大街小巷跑着、跳着、笑着,那高兴劲就甭提了。我们大院里的兄弟姐妹们望着围墙上二哥的杰作,红蓝相间的彩灯,高兴得手舞足蹈。
室外孩子们玩得欢天喜地,室内大人们都忙着准备年夜饭。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年夜饭的数量有限。母亲把生产队里分的几斤肉去了包饺子的,余下煮熟了,切片后装盘撒上蒜泥算是主菜。还有豆腐(寓意为多福),芹菜(寓意勤快),花生(寓意长寿)。主食饺子也包好了。一家人便坐在一起守岁,桌子上摆着瓜子,糖块,冻梨等,一边唠嗑一边随便吃着。古老的摆钟叮当叮当……敲了12下,家家户户开始辞旧迎新。每家都用豆秸秆燃起一堆火,顿时火光冲天,鞭炮齐鸣。这真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放完鞭炮,回到屋内,母亲已经把饭菜端上桌子,一家人团团圆圆吃着年夜饭,唠唠团圆嗑。母亲语重心长的说道:“孩子们,今天你们都长了一岁,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好真本领,将来就靠你们去创造幸福生活了。”父亲说道“努力吧!天道酬勤!”我们听了父母的话,都用力的点点头,记在了心里!而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姐弟六人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都各自成家立业,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父母也为有我们这样的儿女而感到自豪。
回忆是美好的,回忆是温馨的。我们怀念这些年味,实际是怀念浓浓的人情味。六十年代的年味:
体现在纪念故去亲人的孝道里;
体现在儿时对年货的期盼里;
体现在冰灯制作的乐趣里;
体现在祭灶时的道德传承里;
体现在写对联剪挂钱时的快乐里;
体现在年夜饭时的希望里!
可见人情味在,年味就在。愿儿时的记忆永存,愿儿时的年味永驻!
#羽西x简书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