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文社科历史国学与传统文化
读中国哲学史之戊戌维新运动中的哲学启蒙

读中国哲学史之戊戌维新运动中的哲学启蒙

作者: 未告 | 来源:发表于2018-06-01 23:09 被阅读31次

19世纪末,世界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瓜分控制。主要由地主、官僚和商人转化过来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企图利用清朝皇帝的权力进行资本主义改革。

康有为,出身于官僚地主阶级家庭。以一介书生,积极投身改革斗争。1895年,联合一千三百多应考举人上书皇帝,反对卖国投降的条约,为近代有名的“公车上书”。先后七次上书,力主改革,于1898在光绪帝的支持下发动变法。“百日维新”,很快被以(慈禧)那拉氏为首的封建顽固派镇压,光绪帝被软禁,康有为被迫流亡国外。

谭嗣同,出身封建官僚家庭,是维新运动中的激进人物。1895年,与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结识,积极宣传变法。1898年,参加康有为的新政,失败后,因“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慷慨赴死。

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等书,介绍西方近代哲学、逻辑学、社会学、经济学思想。以牛顿力学和达尔文进化论为框架,建构起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完全近代意义的哲学体系。

自然观上,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科学内容的说明。康有为的“元气”说相对比较肤浅。“元者,气也。”不同与传统的气学,以星云的形成,解释元气构成天地是由于一种“瓦斯”物质的气。其动力归为“觉知”,传统的“神”,具有精神性。“元气”也是“知气”,如“电”,变化莫测。把精神现象看成和物质一样的东西,“不忍人之心,仁也,电也,以太也,人人皆有之”,得出“物我一体,无彼此之界”的结论。以“元”为本而落脚到以“仁”为本,陷入“大同”理想的空想主义。

谭嗣同直接受康有为思想的影响,自然观的基本范畴是“以太”与“仁”。“以太”是一种弥散太空的新物质。把当时发现的六十四种元素都统一于“以太”,世界统一于“以太”。又混淆物质与精神的界限,“以太”又“为脑气”,与精神性的“仁”、“心力”等同。这样又把“仁”作为世界的本源与康有为一样把科学内容与哲学思辨做简单的糅合。

严复的自然观具有完全近代意义的科学宇宙论。宇宙万物统一于物质性的“气”,为经典物理学讲的“以太”,又根据力学,赋予“气”具有质点、吸引力、排斥力新的科学内容。也所以,宇宙演化在于自身的物质性与运动性。“物自为变”就是“天演”。严复又论证了宇宙演化的形式,一是“翕以聚质”,指质点在相互间吸引力的作用下集聚形成的物体。二是“辟以散力”,指质点在集聚过程中产生热、光、声和运动,散发出能量。

三者的自然观表现了近代中西方,新旧思想的混杂,尤其西方的各种哲学思想以及科学内容,造成更多的混乱和矛盾。再加上传统文化的不可舍弃,佛教思想在近代的影响。虽然三者的自然观都是出发于物质的自然观,最后却转向唯心主义倾向。

康有为哲学中最富积极意义的思想,是强调“全变”的进化论。改造《周易》主张“变易”的发展思想,又容纳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提出“天道尚变”的宇宙发展观。突破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器可变,道不可变”的局限性,康有为着重阐发了社会制度的进化与变革问题。“全变”包含“变器”、“变事”、“变政”、“变法”四层。“变法而强,守旧而亡”,明确提出变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

依据“全变”的进化论,利用《春秋公羊传》,康有为阐发“三世进化”的历史观,提出大同理想。根据三个历史时代的文明特点,康有为把“升平世”称为“小康之世”,把“太平世”称为“大同之世”。中国二千年来一直处于“据乱世”,通过维新变法,可进入“升平世”,继续发展就是人类进步的理想境界,“大同”社会。肯定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过程的同时,讲循序渐进,没有飞跃。

为实现理想,具体提出托古改制论作为变法的理论武器。其中在《新学伪经考》中,把古文经学派所尊奉的儒家经典都宣为“伪经”,主要是“汉学”和“宋学”。严重打击了封建顽固派守旧思想,此著作遭清王朝的禁毁。又发表《孔子改制考》,称孔子作六经,托不可察伪造的“圣人”提倡民主政治。认为民主主义就是《春秋》中的“微言大义”。

谭嗣同受王夫之影响,继承其“天地之化日新”的历史观,认为“新而又新”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法则。在论述事物变化日新的思想中,谭嗣同阐发“异同攻取”的观点,一定程度上接触到事物发展的动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然而,却提出“破对待”,即取消矛盾对立的观点。表现在维新派对“大同”世界的幻想上。

又接受王夫之的“无其器则无其道”的思想,主张“道”随“器”而变。“器”指社会,“道”指社会制度。谭嗣同力倡变法维新,对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抨击。

首先他谴责了顽固保守的封建王朝,抨击清王朝血腥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罪行。直接地面向当朝朝廷,警告不进行变法,人民只有走武装起义革命的道路。其政论中的反清王朝倾向,是为维新派中最急进的思想家。

按照“民约”论的观点,解释君主制度的起源。批判封建专制,违背了先有民后有君的初衷。进一步批判封建纲常名教,所谓“名教”是上者用来压制下者的工具。批判三纲五常,无论君臣、父子、夫妇,其关系都是平等的。在反对旧文化和旧道德的斗争中,谭嗣同提出建立“孔教”,宣扬人道主义。其“仁学”便是自由、平等和博爱。

严复在分析西方各国的富强时,将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提到了首要地位。进一步,说明西方自然科学的发达是西方文化发达的主要表现。在学术上,要求黜伪崇真;政治上,要求屈私为公。介绍卢梭的天赋人权论,说明唯物主义在西方的确立。以此论述了自由和民主的优越性,批判专制君主的“大盗窃国”。专写《辟韩》一文,批判韩愈的圣人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才是社会的真正的主人。

吸取西方的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严复提出经验论的认识论。继承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更指出感觉经验对认识活动的限制作用,人总是不能认识超验的本体。相对的,对先验论进行了批判,中国传统思想里,大部分都是先验论的,或者把“圣人”赋予先验的力量。严复重视西方逻辑学,特别是培根的归纳逻辑。从“实测内籀(归纳法)之学”,对“旧学”的无用、脱离实际进行批判。驳斥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点,认为“体”“用”合一。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是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译著。严复把达尔文的进化论归结为“物竞、天择二义”。生存竞争,适者生存。其历史进化论里,受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较大。但并不赞成斯宾塞的“任天为治”的弱肉强食思想,而赞赏赫胥黎的“与天争胜”的肯定人力观点。严复强调改造和发扬本民族的民力、民智、民德,发挥主观能动性。然对历史社会的进化中,强调渐变在严复后期思想中占主导地位。

只能归结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表现在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还抱有幻想,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革命的不彻底,害怕农民革命运动。全面接受西方思想,更接受笛卡尔的怀疑主义,陷入各种矛盾和幻想,最后又沦为复古保守。受佛教影响,建立的唯物自然观,又沦为唯心主义,提倡灵魂不灭、生死轮回等宗教说教。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严复拥护复辟帝制,反对民主共和,宣扬复古主义。完全走向了原先的反面。

相关文章

  • 读中国哲学史之戊戌维新运动中的哲学启蒙

    19世纪末,世界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瓜分控制。主要由地主...

  • 品哲学

    读哲学,无论是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首先需要读哲学史。中国哲学可以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史》、胡适的《中国哲学史》...

  • 我读《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先生所写的《中国哲学简史》虽自称是中国哲学史的“小景”却是我中国哲学启蒙一顿“大餐”了。从古到今,娓娓道来,...

  • 中国哲学史笔记(一)

    第一讲:导论 * 哲学与中国哲学 哲学与哲学史 * 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一. 哲学与中国哲学 * ...

  • 闪烁智慧光芒的问答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宏篇巨著《中国哲学史》的开篇提到:“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派别之众,其所讨论问题之多,范...

  • 《晴耕雨读》第1期: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1- 关于《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1895-1990年)写过两本中国哲学的通史,即《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简史...

  • 重读经典|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简史》说起

    冯友兰(1895-1990年)写过两本中国哲学的通史,即《中国哲学史》(以下简称《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简史》(以...

  • 文学是什么玩意儿

    哲学家可以“哲学”写出几本关于哲学的著作来,比如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希腊哲学史、老子的哲学、孔子的哲学、孟子的...

  • 囫囵吞枣

    ——读《中国哲学史·下》 十天前我对自己说,连滚带爬,我终于读完了《中国哲学史·上》,又历时一周多,我终于...

  • 2019-11-17

    《初读中国哲学简史》 初读此书前,我已读过些许《西方哲学史》,其中,对于“形而上学”...

网友评论

  • TrumanLee:文中对康有为谭嗣同严复评论极佳,这些领袖级人物推动了启蒙,揭开神秘现代中国大幕。结尾有些武断,什么革命不彻底、资产阶级软弱,复古保守云云。晕
    未告:@TrumanLee 哦
  • 娟娟新月:有趣有料的历史👍👍👍

本文标题:读中国哲学史之戊戌维新运动中的哲学启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dfa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