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在这句话里,何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有何困难;如……何,意思为拿……怎么办?孔子说:“能以礼让来治理国家吗?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拿礼来干什么呢?”
礼有礼让一义,它既是一种美德,同时也是一种规则,“君使臣以礼”,就是说君对臣的规则。“礼之用,和为贵”,礼是用重大作用的。礼可以用来调和诸侯国之间、上下级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和谐共处的目标。《左传.郑庄公戒饬守臣》里就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由此可见,礼的意义重大。
可是孔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怎么样的?“礼崩乐坏”,就连向来被认为最重礼的鲁国,也仅仅保留了礼的形式,子贡就看出这一点,认为光有形式,体现不了礼的意义,何必保持这种无谓的形式呢?所以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可能正是因为此,孔子才说出这番话。他的意思可能是:礼对国家意思重大,你们怎么不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这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有什么困难?你们做不到以礼让为国,你们用礼来干什么?礼对你们来说有意义吗?
一番话,细细读,就可看出孔子的忧国为民之心,对“礼崩乐坏”的愤慨,对“复礼”理想的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