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闲幽阁岁月拾遗
【传习录读书札记183】良知如白日,欲望如云翳

【传习录读书札记183】良知如白日,欲望如云翳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2-06-26 06:00 被阅读0次

《传习录下》第268条

“圣人之知,如青天之日,贤人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阴霾天日。虽有昏明不同,其能辨黑白则一。虽昏黑夜里,亦影影见得黑白,就是日之余光未尽处。困学功夫,亦只从这点明处精察去耳。”

王阳明说,圣人的良知像青天白日,贤人的良知像多云天的太阳,愚人的良知像阴天的太阳。虽然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太阳的明暗不同,但即使在黑夜,我们也能隐隐看得出一丝黑白,这是因为太阳的余光并没有完全消失。

人的良知也是一样,圣人尽心知性知天,生知安之;贤人存心养性事天,学知利行;愚人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困知勉行。

普通人的良知被太多的物欲蒙蔽了,如何去除这些障蔽就是困学功夫,困学功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困境之中治学的功夫,这样容易造成误解。

愚人之知若阴霾天之日,但仍有光线从阴霾间渗透出来,愚人治学就是要抓住这一点点良知(阳光)不断精进扩充开去,发星火燎原之势。

《传习录下》第269条

问:“知譬日,欲譬云。云虽能蔽日,亦是天之一气合有的,欲亦莫非人心合有否?”

先生曰:“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七者俱是人心合有的,但要认得良知明白。比如日光,亦不可指着方所,一隙通明,皆是日光所在。虽云雾四塞,太虚中色象可辨,亦是日光不灭处。不可以云能蔽日,教天不要生云。七情顺其自然之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着。七情有着,俱谓之欲,俱为良知之蔽。然才有着时,良知亦自会觉;觉即蔽去,复其体矣。此处能勘得破,方是简易透彻功夫。”

良知就像太阳,欲望就像乌云。乌云虽然挡住了阳光,但它也是来自于上天那最初的一气,莫非欲忘也是人天生就有的?

王阳明说,喜、怒、哀、惧、爱、恶、欲,称为人的七情,它们是人心原本就有的,但是必须在良知的照耀下。比如阳光不可能只局限在某个地方,任何地方只要有一丝光明,都是阳光所到之处。即使云雾笼罩四面八方,天地间的颜色和形状依然能够辨别,这就是云雾阳光尚在。

不能因为乌云会遮住阳光,我们就要让天不要产生乌云。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是良知的发用,不能认为七情有善有恶,但不能执着。不管执着于七情中的哪一情,都是私欲,都是良知的障蔽。

不过,七情一有执着,良知就会察觉,一察觉即可就把它去除,则人心就回归本体了。在这一点上看得明白,才是治学最简易透彻的功夫。

相关文章

  • 【传习录读书札记183】良知如白日,欲望如云翳

    《传习录下》第268条 “圣人之知,如青天之日,贤人如浮云天日,愚人如阴霾天日。虽有昏明不同,其能辨黑白则一。虽昏...

  • 【 传习录读书札记07】格物致知:致良知

    传习录读书札记07:格物致知:致良知 【六】格物即格事 王阳明认为,格物之物,就是事。 心是身体的主宰,心之所发便...

  • 圣人之学 只是一字。什么字?

    《传习录》说道:圣人之学,只是一诚。诚实地遵从内心的良知,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初听这段话,感觉...

  • 王阳明 | 今天才知道“知行合一”的真正含义!

    看王阳明传记,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曰,“圣人行事如明镜,物来则照而已”;曰,“致良知”。 将王阳明《传习录...

  • 20170422阳明传习录读书笔记

    阅读书籍:《阳明传习录》中 有效时间: 1小时 阅读困难:没有 阅读收获: 【1】王阳明论良知。①良知是心的本体,...

  • 欲望如蛇

    当今社会快速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很多人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理想。也有少数人自己没有什么本事 确想...

  • 欲望如沙

    可能所求太多,终将一无所获。小半年过去了,驾驶证已经到手,体重也还算稳定,也许糟糕的只有情绪吧。 ...

  • 欲望如洞

    原创:芳水 欲望,是人心中永远填不满的洞。它会时时刻刻提醒你,缠缠绕绕关注你。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有些人会扮...

  • 王阳明问答语录《传习录》读书笔记摘录【读书笔记16

    王阳明问答语录《传习录》读书笔记摘录【读书笔记16】 1、“时习”者,“坐如尸”,非专习坐也,坐时习此心也;“立如...

  • 欲望如井,智慧如镜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其实既然为君子又何仅止于财道?君子爱权、爱义、好仁、好色皆取之以道!什么是天机?天机者智慧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习录读书札记183】良知如白日,欲望如云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epw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