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我们三口的群里,女儿给发来一则视频。内容是某地一小区内,一名在家上网课的孩子,因为被家长训斥为“在家不好好学习,上网课不积极”而跳楼轻生。
看图片显示,具体救治情况未知,孩子的生命究竟如何,未知。
震惊之余,想不出别的话来,只能赶紧给女儿说一句:千万记住,无论遇见什么事情,都不会比生命更重要。
仔细思考这件事情,究竟谁之过?
想起了去年一次家庭聚会上,不知谁把话题扯到了最近发生在本县的一起中学生跳楼事件上:该学生的父亲因孩子的学习问题被叫到了老师办公室,听了老师的陈述之后,抬手给了孩子一记耳光,导致孩子承受不住,冲出办公室跑向隔壁的教室,从窗户一跃而下......
席间,众人对此各说纷纭,其中一个亲戚说到:谁也怪不了!这样的孩子没办法,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能怪谁?
我当时听了就很气愤:孩子承受能力再差,没有外因,哪个孩子会愿意跳楼?再说说那些跳楼的人,为什么别人劝不回来,而谈判专家往往能够劝回来?
出了事,把责任都推在孩子自己身上,这本身就是极端的不负责!
我不是专业心理人士,搞不懂太高深的心理问题;但我始终认为,除了先天缺陷以外,每个孩子的成长都与家庭环境有直接关系;说直白一点,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也许大家都懂:不喜欢读书的父母,很难指望自己的孩子喜欢上读书;不懂得孝敬父母的家长,也很难得到孩子的孝顺。
这些,说明了孩子的每一种性格和心理的形成,都会不同程度的带着家长的影子;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比如上面说的两个家长,我想如果能够理智一点,用比较温和的态度去跟孩子沟通,绝对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我们只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充满了叛逆,却不知道他们在这个时期也很脆弱,有时候甚至脆弱的经不起一句看似平常的责骂。
尤其在当前的形势下,疫情导致了这些天性爱玩的孩子们不仅不能出门呼吸新鲜空气,还要在家面对繁重的网课任务,宅家的压抑和学业的压力(也许还要加上来自于父母的压力)会使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焦虑、焦躁。
这些,想想我们自己就知道了:宅家的日子里,你自己的心情是否如平日一样的平和、开朗?还是被抱怨和烦躁所充斥?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家长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给孩子带来的影响;甚至疫情过后的相当一段日子,怎样帮助孩子和我们自己调节心理及情绪,怎样做好一个家长,都是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无论如何,我觉得:还是尽可能的对孩子温柔一点。
在女儿二年级的时候,一次,因为值日,我不得不去班里接她。当我进班的时候,却看到了大部分的孩子都还没走,原来是老师在拿着缴费(五元课本费)记录检查未缴费同学的名单,而有些家长在这个时候也都已经和我一样来到了教室外或班里。
当老师念到一个未缴费的孩子的名字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带着破皮帽子,穿一件军棉袄的男子揣着手、怒目圆睁的走到了自己的孩子面前,“啪”的一个清脆的耳光:“你妈的!老子昨天不是给你五块钱了?哪去了?”。小女孩儿没哭,只退了一步,男子却紧跟上一步“啪”的又是一记耳光:“说!爷那五块钱呢?”。女孩儿再退,男子跟上再打......
最后,是老师上前才制止了男子。
多年后,女儿虽然已经记不清当时挨打的是哪个同学,但是想起那个情景仍心有余悸,并总是会对我们说:“还好我没遇见那样的爸妈......”
有一位这样彪悍的父亲,谁又知道这个女孩儿现在怎么样了?
如果这个女孩儿没有能够养成强大的内心,如果这个女孩儿在学习上不能满足家长的要求,如果在这个女孩儿在青春期,心理有波动、最需要疏解的时候,父亲仍是一如既往的粗暴,她的现在、或是未来是什么样子?如果不幸真的发生了,还能把原因都归咎于孩子太脆弱吗?
也许一些观点只是我的一己之见,那么,对这些问题,你怎么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