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nice语言静心
你的收藏夹里藏着100万

你的收藏夹里藏着100万

作者: Stephen史学家 | 来源:发表于2015-11-28 09:44 被阅读1732次

我们用一张图片来做今天的开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Knowledge是散乱的,而Experience将它们连接起来。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将知识分成两种。可以用过文字、语言等途径表达出来的,我们称之为显性知识。对于那些无法表达或者难以表达出来的知识,我们称之为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变是非常困难的,很多知识你懂但是你表达不出来,所以你会觉得一些作家或者讲师非常666。相对而言,隐性知识是更加难以传播和学习的。在过去,我们最常见的隐性知识就是--经验。举个例子,之前老师傅们带个徒弟,非常费劲,只能让你从学徒做起,跟着师傅干几年才能出师。这种知识的转化效率放到现在的社会里简直是反人类的,我们需要快速学习快速迭代,才能够挣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现在的知识量是非常让人绝望的,单从书籍来看,每年这个社会要出版三万多本书,就算我们一天看一本,一辈子也看不完这一年的产量。很多人都有一个习惯,看见一篇很好的文章,或者看起来很有用的文章,就会点击收藏点击转发,然后告诉自己有时间再看,好像这样知识就已经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不会跑掉了一样。然而实际的效果是PS教程、英语教程、做饭小技巧堆满了你的硬盘和百度云,你却还是美图秀秀、we are 伐木累、叫外卖。

面对这个庞大的信息量,我们要做的就是“断舍离”。断舍离这个概念其实是日本提出的一种家居整理术,概述一下就是不再接受没用的物品,扔掉家里没用的物品,然后到达一个看起来很有逼格的境界。运用到我们这里面就是,要对信息进行筛选性的处理。

第一,我们要收敛一下我们的关注边界。我们要收集的不是好的东西,而是对我们有用的东西。这就涉及一个“T”字形的知识结构,是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方向上,先通过深度挖掘,在进行拓展的一种知识体系。这种体系是比较适合我们大部分人的,因为很多情况下我们的精力只足以支撑我们用一个点做开端。

第二,我们要评估一下我们的信息渠道。我们现在有很多渠道来获取新的信息,比如看书看电影,微信微博知乎豆瓣。可以说每个渠道都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我们需要评估一下这些渠道的性价比,比如微博基本上已经可以定义为一个纯娱乐性的APP了。还有一个就是知乎,知乎这个网站可是说内容质量还是可以的,但是知识过于碎片化,会给人造成刷知乎是在学习的错觉,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提升,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键盘侠。综合来看呢,还是读书适应的人群比较多,最起码你每看完一本书都会对某一件事的某一方面得到系统的认知。

第三,定期整理你的收藏夹。在以上两点的基础上,我们会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到更精准的信息,接下来我们需要在整理的过程中将知识转化成我们的能力。每个人收藏的习惯不一样,但是很多人都会被杂乱的分类所困扰,这里分享两个大部分人都适用的建议:

1.每日在日常浏览中遇到需要收藏的内容,收集在一个当日的收藏夹里,不需要分类。每天抽出5-10分钟整理,将一些进行舍弃。需要的多次阅读的进行大类区分,给自己设定一个阅读期限,如果在期限内你没有进行阅读的话,就将这些文件删掉,因为如果你设定了一个期限也不足以敦促你阅读的话,那么可能这些知识对你的的价值是非常有限的。  

 2.没必要把类别分的特别详细。先分大类,当一个类别积累到大概50-100条左右的时候,在进行整理细分。

今天写的有点多了,之前一般是会控制在一千字以内的。总结一下,减少关注方向,勇于舍弃信息,学会定期整理。信息通过整理才会变成知识,把你的收藏夹好好消化消化,是时候用它们再提升一下自己了。

相关文章

  • 你的收藏夹里藏着你的欲望

    1月1 我的收藏夹里永远都是满的。无论是微信的收藏、电脑的网页收藏、印象笔记里面的收藏、、、里面的东西都很多很杂,...

  • 你的收藏夹里藏着100万

    我们用一张图片来做今天的开始。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Knowledge是散乱的,而Experience将它们连接起...

  • 随笔

    收藏夹里收藏着这样一段话: 我所希望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你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的梦想——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到人生的方...

  • 贵重物品小心轻放

    成功的人生,是有所收藏的,收藏些奇人、怪人、趣人做朋友,收藏着珍贵的浪漫和回忆,收藏着你的勇气和童真,也收藏着你的...

  • 你的收藏夹里埋葬了多少梦想

    今天闲来无事,看着浏览器收藏夹里上百个曾经收藏着的网页,准备进行一次“集中处理”。 一点开收藏夹,密密麻麻地罗列着...

  • 收藏夹

    你是否再次翻阅过微信收藏夹里的文章

  • 知识不只是收藏

    前几天偶突然想找一个网站,之前记得收藏在浏览器的收藏夹里,但因为收藏夹里收藏的东西太多了,怎么也找不到,最后只能去...

  • 【每日分享】《洋葱阅读法》第二关 碎片阅读

    你是否有这样的习惯,在微信上看到好的文章就添加到收藏夹里,想着随时可以翻阅?但事实上,收藏夹里的文章囤了一大堆,你...

  • 如何清理浏览器收藏夹,4款浏览器书签整理工具推荐

    前言 我们在浏览网络时,总是会忍不住收藏各种有用或者有趣的网站到收藏夹里,时间一长,收藏夹里的书签越来越多,难免会...

  • 清理浏览器收藏夹,4款浏览器书签整理工具推荐

    前言 我们在浏览网络时,总是会忍不住收藏各种有用或者有趣的网站到收藏夹里,时间一长,收藏夹里的书签越来越多,难免会...

网友评论

  • 柳比:整理收藏夹去~
  • 徐蜀旅:太感谢了,点醒了我,还教会我学习的方法。
  • leileely:“然而实际的效果是PS教程、英语教程、做饭小技巧堆满了你的硬盘和百度云,你却还是美图秀秀、we are 伐木累、叫外卖。” 这句很赞 :smile:
    另外说到“关注方向和边界”,最近看柯维博士的《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强调积极进取的人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影响圈,而不是关注圈上。
  • 白露为霜__:戳中~每次看到干货之类的就塞进收藏夹,并且告诉自己:有空再好好看看,有空再按它说的做,新技能get起来……然而结果是再也没有碰过。
  • a9f721aadbae:互粉⊙▽⊙
  • a9f721aadbae:这是我粪!
    Stephen史学家:@Bewithme 为什么这条有人点赞……
  • voidraft:看开头有感,我也想过这个问题。
    我感觉学习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一些能表达出来的知识是大脑已经建立好联系的,而经验太少还不足以表达的知识是没有建立联系的。我们去获取经验,去经历失败,去尝试运用,其实就是一个建立联系的过程。
    另一方面,我还认为知识获取的快慢与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很大关系。信息传递最典型的就是语言,这也就是母语能够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而很多时候,表达不出来的原因是自己大脑建立的联系不够通用,不能让他人以他自己的联系来感受到这些意象。
    呀,脑洞大开!类比到计算机。编程语言作为最基础的工具,程序员们开发函数对象(造轮子),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发更大的工程。那么上面的那段话就可以类比为,别人感受(学习)不到你的表达的原因就是,掌握的基础轮子接口不足以连接出你的思维结果。

本文标题:你的收藏夹里藏着100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wd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