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学《论语》!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75295/d5fa52f9db03310e.jpg)
孔子出身贫贱,无权无势,作为一个士,他又有着远大的报负。要实现自己的报负,必须依靠现有的政权系统,即出仕,也就是去当官、为政。孔子早年是一直追求出仕的,曾经当过鲁国的中都宰,当过大司寇,也作出过很大的政绩,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总是很骨感,大司寇当得时间不长,堕三都大业基本上是功亏一篑,最后还被迫背井离乡,到处推销自己。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甚至还想到叛军那里任职,被子路等人问了个满面通红。
自己追求出仕为政的同时,孔子积极支持弟子们出仕为政,对于弟子们向他请教如何出仕为政的道理,也都是认真解答。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75295/b6e369e4d5f19992.png)
今天,子张来向老师请教如何弄个小官当当,如何才能升职进爵。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为政》2·18)
子张,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史记》说他是陈国人,生于公元前503年,比孔子小48岁,应当是孔子晚年收的学生。子张比较好学,《论语》记载子张的有19章,其中子张问学有11章,其他还包括孔子的评价及同学的评价、子张的言论等。《论语·先进》评价他“辟”(《论语·先进》11·18),就是说子张有才气,但失在有些邪辟,不知是不是孔子说的;但孔子说过在“贤”这个方面,“师也过,商也不及” (《论语·先进》11·16),即认为子张性格有些过于张扬,子夏性格有些过于软弱,并说“过犹不及”,认为他们都没有达到中庸之道。《韩非子·显学》记载,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而“子张氏之儒”列在最前面。我们可以根据《论语》的记载和其他史料,给子张作个小传。
干,追求、求取的意思。禄,即禄位、薪俸。《周礼·天官·大宰》说:“四曰禄位,以驭其士。”国设禄位,以驭其士。因此,这里的干禄,就是怎么当上干部并获得薪俸的意思。据有人考证,颛孙氏祖籍陈国,是陈国公族,后来陈国发生一起争夺王位的斗争,公子颛孙逃奔到了齐国,又从齐国又逃到了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马恒君《论语正宗》说,这种出身官宦又丧权失国的出身,迫使子张去考察先人失去禄位的原因。这种说法恐怕不是很准确。
阙,缺,此处意为放置在一旁;疑、殆,怀疑,就是还没有搞清楚的东西; 寡,少的意思;尤,过错、过失。
孔子没有直接说怎么获取职位和薪酬,他先讲了两个道理。孔子说,这两条你掌握了,当个干部并升职加薪就没有问题。一是要多听。对于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有怀疑或者不确定的,先放在一旁,先不说;对于有把握的,说起来也要谨慎,这样就可以少犯错误。二是要多看。不知道怎么做的,先放在一旁不做,等搞明白了再做;其余有握的,做起来也要谨慎,这样就会少犯错误,以后也就没有什么后悔的。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其中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75295/dfeddcf3405d8775.png)
总起来说,孔子的意思,不管是身居官位者,还是普通公务员、普通员工,都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单位、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谋位为官的方法,也是修养做人的方法,即在“知”与“行”二者关系上要有正确的态度。
此外,《孔子家语·入官》篇,用一个整篇的篇幅,记载了子张问如何做官。孔子认为,做好一个官,要做到“六要六不要”,“六要”即“己有善勿专,教不能勿怠,已过勿发,失言勿掎,不善勿遂,行事勿留”,“六不要”即“忿数者,官狱所由生也;拒谏者,虑之所以塞也;慢易者,礼之所以失也;怠惰者,时之所以后也;奢侈者,财之所以不足也;专独者,事之所以不成也”,能做到这些,“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同时,孔子认为,“六马之乖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上者尊严而危,民者卑贱而神。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这些,都是从政者所应当注意的。
//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