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诗赋为文人兴到之作,不可为典要
四十二、曲高和寡
【原话】今人称曲之高者,曰“郢曲”,此误也。宋玉曰:“客有歌于郢中者。”则歌者非郢人也。又曰:“《下里巴人》,国中属和者数千人。《阳春白雪》,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则和者不过数人。”是郢之人能和下曲,而不能和妙曲也。以其所不能者名其俗,不亦讹乎?
[译文]现在的人把曲调高雅的曲子叫做“郢曲”,这是不对的,宋玉说:“有位行客在郢中高歌。”那么所说唱歌的人便不是郢人。他又说:“楚国的民歌《下里巴人》,楚国中跟着合唱的有几千人,而高雅的《阳春白雪》却只有不超过几十人跟着合唱。引用古典五声宫、商、角、徵、羽,相混杂合声,那么跟着合唱的人就只有几个人了。”因此郢人可以合唱乡俗之曲,却不能合唱高雅美曲。用他们所做不到的来称呼他们的风俗,难道不是一个错误吗?
[笔记]袁枚老先生在这里,对“曲高和寡”的现象进行了解释。
今人称曲之高者,曰“郢曲”,此误也。
宋玉曰:“客有歌于郢中者。”
则歌者非郢人也。
又曰:“《下里巴人》,国中属和者数千人。《阳春白雪》,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则和者不过数人。”
是郢之人能和下曲,而不能和妙曲也。
以其所不能者名其俗,不亦讹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