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483377/4470debc4ba7f80f.jpg)
先生笺《列子 周穆王》其“梦有六侯”节,总结曰:心中之情欲、忆念概括为想,体中之感觉受触,名之为因,有想有因而成梦也。以为我国古代有三家解释想、因之说者可以借鉴,其一为张耒《右史文集 卷五一 杨克一图书序》所言:“夫‘因’者,‘想’之变也,其初皆有兆于心,迁远失本,其远已甚,故谓之‘因’,然其初皆‘想’也。而世不能明其故,以所因者为非想。夫使如至人之无想欤?则无梦矣!岂有梦而非想者哉?”颇符合弗洛伊德之《梦的解析》,所有的梦,都有先生所谓“想”而来,其远近不同耳。
陈存仁先生有一病例,颇符合张耒之说,亦符合因果报应之说,兹叙之。陈存仁先生《我的医务生涯》一书,讲汪伪76号总部有一特工林之江,汪伪开府南京之时,为清除异己,此公每日必杀几人。且杀人后,毫无愧怍。惟一壮汉被杀后,觉此壮汉之鬼魂缠绕自己,亦不为意。抗战胜利后,林之江逃到香港,躲过国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重政府之宣判。然此后时时感觉有鬼魂缠绕,日夜不得休息,大为憔悴,求医与陈存仁之门。存仁先生如此解释给林听:从心理学讲,杀人后,亲眼看到这个壮汉倒地,当然是张口凸目,咬牙切齿,浑身是血的恐怖情况,这片刻间的印象,深深印入脑海,终生不灭。由于这个一印象的威胁,渐渐变成幻觉,在心目中即为鬼,此鬼终日缠绕,不得眠也,后来林之江终于死于恐惧。此例虽非梦,颇符合张耒之说:想既是壮汉临死之恐怖现象,因就是此现象触动了林之江之神经。当时不显,是因为此时林年轻,神经发达,且工作繁忙,无暇思索。逃过两重政府之宣判,林之心理压力去也,逃港后又无所事事,加之年岁渐老,神经变脆弱,如此深刻之印象渐渐出也,遂变成幻觉,不得解脱,以至于最终死于恐惧也。
汪伪初建为1940年,林之江年轻有为,此人时盖为三四十岁,则其受教育之时间,当在1910之后,彼时民间因果报应之说颇为盛行,林多多少少有此概念也,故其感觉有鬼缠身,若自小信仰基督教,则为魔鬼打扰,此为“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也。此亦为因果报应之最佳实例,然陈存仁先生不迷信,故以心理学解释此事,大为科学。由此例可以推之,宗教之因果报应,当大都如是也。
某中堂悬挂一对联,以表某之心也:非关因果方为善,不计功名再读书;为清梁章钜之父资政公(梁赞图)所书,与诸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