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聪明的女人们读书笔记读书
我从杨绛先生那里学会了什么

我从杨绛先生那里学会了什么

作者: 廿九公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20:04 被阅读830次

    ——读《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致敬杨绛先生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杨绛先生

    她的文字像盛开的风絮,每一缕都是一颗种子,撒落心田就能生根发芽,待春去春来,慢慢长大,落下一处阴凉。我便能够在这树荫之下聆听这位睿智老人讲她过去的故事。

    她温柔,慈祥,也不失稍有的严厉。她说,有一种爱叫做遇见你就没想过再爱别人,有一种坚守叫娶了你就没想过再娶别的女人。有一种温情叫为至爱的只负责弄乱屋子的爷儿俩“打扫战场”。有一种孤独叫"钱先生和阿圆都走了,我的路也走完了。"有一种母爱叫“写一个女儿给自己”,《我们仨》是女儿的延续。还有一针见血点醒别人的教导叫"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她是杨绛先生,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这样爱的知心恋人,也是这样坚守的贤德妻子;是这样温情家庭的重要组成,也是经历过白发送黑发挚爱相继去的孤独老人;是拥有这样伟大爱的慈祥母亲,又是迷途青年温柔而直接的点津导师。

    都说冬天都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倘若春天到了,又何曾少得了冬的寒冷,冬的凋零,冬的冷酷,才能换来春天的温暖,春天的芬芳,春天的多情。

    杨绛先生,正是经历了这样的无数个冬天,春天。又伴随着无数个看明白,想透彻,才捕获《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的冷静和豁达。才会在弹指一挥间就会跑过的百岁之年仍旧坚持读书,坚持写作。想必我等凡胎肉体的思想基础,是难以参得透彻,看得明白的。

    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都是看书成瘾的“书君子”。她对书读书的看法是“你看了一本书,你就是去这家串门,如果你是站在图书馆书架前随便翻阅,就好像有无数家的大门向你敞开着,邀请你来做客休息。”这个形容实在贴切,不想进屋休息的人,就只有再门外边遛一遛的份了。

    他们都是酷爱到这样的“客人”家去串门,这一串就是一辈子,每到一处遇见的图书馆,都是他们最爱的去的地方,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要使尽全部力气吸饱每本书里面的知识。

    想要有杰出的成就,就必然要在这个领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可以达到。他们所阅读的书籍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已无从统计,但是他们所有的成就,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之的,由此可见一斑。机会从来不会眷顾那些没有准备的头脑尤其真实。

    对于意见分歧的处理方式,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可谓是非常明智。他们认为,两个人无论输赢,争吵中难免会说更多伤害对方的话,都会很伤心。这还是他们经历过一次小小原因导致的一次争吵事件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后来两个人对这种分歧商量出来一个对策,那就是各持己见,对方不干预,允许各自的答案都存在,各自安好。

    夫在前,妻在后,这是杨绛先生说的,也是她的愿望。在钱钟书先生离去之后,这个愿望她实现了。有人找钱先生签名,但因为客观原因,只能由杨绛先生用印章代签,她则是把钱钟书印在前面的位置,然后再签上自己的名字。因为“夫在前,妻在后”嘛。其实,要说声名远播,杨绛先生还在钱钟书先生之前呢。人们对他们各自的介绍,也在“杨绛先生的丈夫”和“钱钟书先生的夫人”之间转换,但,那有怎样呢,不是吗?

    杨绛说自己是钱钟书的尾巴,钱钟书则说在翻译方面,杨绛要比自己做得好,对她是十分崇拜。两个人互敬互爱一辈子,如果是钱钟书先生,他也会做到“妻在前,夫在后”的吧。

    只有死别,没有生离。这是钱钟书先生曾对杨绛先生说过的。原话是:"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在经历了外族的侵略,践踏的土地上,又经历了内部争斗的洗刷,还经历了难分黑白的“改造”。团聚安宁成了每个人的最大期望,也成了每个家庭最大的愿望。

    这句只有死别,没有生离,也成了他们之间永远相伴最好的见证。自这个承诺许下,就不再离开,直到最后,直到杨绛先生揭开钱老先生盖面白布的那一刻,直到她送他走到的最后一站。

    “好好活”,这是他对他的期盼,也是她对他的承诺。爱女钱瑗和钱钟书先生先在短时间内先后过去,这种打击力度之大,又何其残酷。这之后,杨绛先生就是一个人了,有人来探访,看见她一个人坐在那里,孤孤单单便不禁哭了,杨绛忙拉过来访者的手,安抚她说:“你比钱瑗小四岁吧?傻孩子,我都挺过来了,你还这样哀伤?你不懂呀,如果我走在女儿和钟书前面,你想想,钱瑗、钟书受得了吗?所以,这并不是坏事,你往深处想想,让痛苦的担子由我来挑,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让痛苦的的担子由我来挑,这难道不是好事吗!可是,这担子太过沉重啊。

    先生也曾说过"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她没有,也是不能,所以后来成了自嬉的“钱办主任”,整理了钱先生的许多手稿,也因为她是最了解钱先生的,才能用钱先生的视角逐一审阅,让这些文字得以最好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因为她答应过他要“好好活”。

    杨绛先生的简朴,也像她对爱女的爱一样真实。她将自己所有的稿酬都捐赠给了“好读书”基金,仅靠退休金过活。一次,也是来探访的人看见她穿着一双精致的的鞋子,来人便好奇地向先生询问,先生回答说是阿圆生前穿过的。这是对女儿的深切爱念,这种爱,是最真实的爱,最纯粹爱;如果看成是节俭,这种节俭也是最真实,最纯粹的。

    杨绛先生,就是这样一位经历了风风雨雨,人生百态之后沉淀下来的睿智老人。抛开她在学术上的种种成就,她是钱钟书先生眼中最才的女,最贤的妻;也是一位父亲最疼爱最懂事的女儿;还是女儿眼中最慈祥最温暖的母亲;也还是倡导青年多读书的导师。

    “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是这位百岁老人的人生总结,也是对人生最真实的诠释,是先生给我的最好的礼物,不早也不晚,就在这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廿九公子:“阿圆”
      • 40a1712dd629:看完对杨绛先生一生的评价,鼻子酸酸的,读到作为一个母亲的时候。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们仨》钱媛写给杨绛先生的诗,对母亲的感谢之情深厚。
        廿九公子: @染柒fight 文字是表达感情的最好方式🙂
      • 脁登:喜欢《我们仨》,每一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 雾里木屋:其实,能够看明白的人能有几个,杨绛先生我一直都是带着敬在看这位前辈的书籍!
        廿九公子: @雾里木屋 是的,伟大的人,当受尊重
      • 青刈:好文
        廿九公子: @别情仙生 谢谢
      • DaisRoy:温柔岁月的平和,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廿九公子: @DaisRoy 所谓看明白,活清楚,就是这样
      • 故曲折微澜:仍记得《我们仨》那句“我有没有说‘明天见’呢?” 心里酸酸的。
        廿九公子: @故曲折微澜 是啊这本书看得我几度鼻子发酸。

      本文标题:我从杨绛先生那里学会了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megttx.html